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706-一代人的故事
文字:无梦
制图:蛾 / 校稿:辜汉膺 / 编辑:蛾
如果要评选出
美国历史上在任期间
成绩最差
的总统
,那么直接导致了美国内战的詹姆斯·布坎南和富兰克林·皮尔斯两人恐怕免不了上榜的命运。
若将目光放近一点,大萧条时期无所作为的赫伯特·胡佛、
在伊朗人质危机中丢尽脸面的
吉米
·
卡特
,
都有很大的可能被人提及。
四人分别代表了美国的四个时期
神情从紧绷到松弛
(图:wiki & shutterstock)▼
不过,在这份堪称耻辱的榜单中,
“
吉米
·
卡特
”
这个名字显得与自己的同僚们非常格格不入,其原因就在于,其他公认水平较差的总统在下台后仍然背负着延续至今的骂名,
唯有他一人在卸任后挽回了自己的声誉,甚至被外界公认为历任美国总统中难得的“
好人
”。
就连很多中国网友,也称呼
卡特
为
“美仁宗”
。
再有一次机会,还会当“好人”吗?
(图:壹图网)▼
不过,品德再高尚的人,也终会有寿终正寝的一天。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9日,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在其佐治亚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0岁。
那么,卡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何会在任期内和下台后,
获得外界两种
截然不同
的评价呢?
这个公认的
“
好人
”
之名,又究竟从何而来?
如果再选一次,他还会当个“好人”吗?
(图:shutterstock)▼
吉米
·
卡特
,
原名詹姆斯·厄尔·卡特,1924年10月1日出生于佐治亚州的普兰斯,其父老詹姆斯·厄尔·卡特是一位
农场主
,
母亲贝西·莉莲·卡特则是疗养院的一名护士。
在童年时,卡特的
家境
算得上不错
,尽管他的父母共育有4个孩子,但家中农场种植出的花生和棉花仍然足够让一家人过上不错的生活,而自小就在田地里摸爬滚打的卡特,在母亲的鼓励下也
结识了不少黑人朋友。
这孩子在农场里长大,打小就皮实
(图:Jimmy Carter Library)▼
尽管卡特出生时距离林肯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
但佐治亚州针对黑人的
种族歧视
倾向仍然十分严重,他的父亲就是一名坚定的
种族隔离
主义者。
从卡特涉足政坛后的行为来看,幼年时亲眼目睹黑人被欺凌歧视的经历深深地影响到了他,让他成为了一名坚定的
种族平等
主义者
。
从政后,卡特试图缓和日益尖锐的种族矛盾
1978年,卡特会见美国工商界的非裔人士
(图:wikimedia)▼
在普兰斯高中毕业后,卡特进入了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学习,并于次年转学到了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同龄的青年人一样,卡特一直向往着大海,而他也于1943年顺利地被位于安纳波利斯的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
录取,并在毕业后进入
美国海军
潜艇部队
服役。
这个时期,卡特认识了一个叫罗莎琳的姑娘
此后,两人组建家庭,携手走过许多风雨
(图:Jimmy Carter Library)▼
1952年,吉米·卡特在一艘潜艇中
(图:history.navy.mil)▼
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12月12日,加拿大原子能公司的乔克河实验室发生了
堆芯熔化
事故
,数百万升
高放废水淹没了地下室
,此时必须有人站出来进入地下室进行维修,以协助工作人员
关闭核反应堆
。
而卡特作为参与过海军核潜艇项目的士兵,也穿着防护服参加了这次抢险项目。
卡特卸任后回忆,正是这次经历让他对原子能萌生了
负面态度
,以至于最终签署了终止中子弹研发的总统令。
1978年,卡特在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这里一度进行过许多次核反应堆测试
(图:Department of Energy archives)▼
1953年,卡特的父亲去世,卡特于是从海军退役,回到老家
接管了父亲的农场
。
在老家,卡特靠着自己这几年在外闯荡所积累的学识扩展了家族的
花生种植
业务,并
大获成功
,
而这既让他积累了不少的财富,也当地人逐渐熟知了吉米·卡特这个名字。
某种意义上,花生改变了卡特的人生轨迹
后来,人们在他的家乡竖起这么一座雕像
(图:shutterstock & wiki)▼
1962年,卡特成功当选佐治亚州
参议员
,并在1970年当选该州
州长
。
老实讲,在州长任上,卡特做了不少以当时眼光看来颇具进步意味的大事。
1972年,卡特担任州长期间视察州警卫队
(图:壹图网)▼
作为一个坚定的
种族平权
主义者,卡特不仅在自己的就职演说中高调宣称“种族歧视的时代已经结束”,
还大力推动黑人雇员进入政府,并将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马丁
·
路德
·
金
的肖像请进了州议会大厦
——尽管这一举措会把送他上位的白人种族主义者得罪光。
当了总统后,卡特仍然秉持种族平权立场
1978年,他在白宫举办纪念马丁·路德·金的活动
(图:wikimedia)▼
在
财政方面
,
卡特一上任就对州政府下属的300多个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一举砍掉了其中的93%
,极大地节约了州政府的开支;
在
内政
方面
,
卡特
平衡了国家拨付给佐治亚州的教育资金
,为弱智儿童建立了社区中心,并给监狱里的罪犯提供必要的教育。
靠着这份优异的成绩单,以及自己在私德方面几乎完美的表现,
卡特很快在美国国内有了一定的名气
,并成功地成为了民主党备战
1976年
总统大选
的候选人。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美国会在15年后取得冷战的胜利,但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当时的人眼里所呈现出的却是
一副“大厦将倾”的模样。
对外,
美国深陷
越战
泥潭
,“会说话的树”不仅潜移默化地摧毁着美国的国际声誉,更让
主张反战和及时行乐的
嬉皮士思潮
在美国国内大行其道,苏联在世界范围内都发动了全面进攻。
越战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对立和撕裂
使得美国政府进退两难(图:wiki)▼
在内,前总统尼克松因
水门事件
黯然下台,联合果品在拉美地区
贿赂各国统治者
以换取巨额利润的丑闻也被曝光,不得不狼狈撤出拉美。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图:wikipedia)▼
在这个冷战里的至暗时刻,不少美国人都陷入到了
对本国制度的深深怀疑中
,知识分子阶级更是普遍认为美国会输掉冷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迫切地
需要一个身世清白且有能力的领导人站出来
,统领这个国家走向正确的方向。
于是,在人们眼中德才兼备的卡特就这样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他本人也于1976年的总统大选中以
微弱优势
战胜共和党候选人杰拉尔德·福特,问鼎美国的权力之巅。
1976年,也是
美国建国两百周年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卡特击败福特
(图:americanhistory.si.edu)▼
1977年,卡特在总统就职典礼结束后
携家人在街头同公众打招呼
(图:壹图网)▼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合情合理,只是问题在于,
当美国提起“和平”和“人权”等概念的时候,它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是想寻找一个
干涉他国内政
的抓手而已,
根本没人会关心这个国家真正的人权状况。
纵观二战后的所有美国总统,只有卡特真的把“
和平
”和“
人权
”这两个宣传用语当了真,还身体力行地去实践。
令人颇感讽刺的是,正是这份善良最终让他变成了公认的糟糕总统,甚至被后世美国人所唾弃。
卡特的善良,被一些美国人当成了软弱
(图:
Jimmy Carter Library
)▼
在推动世界和平方面,在卡特的任期内
美国与中国
正式建交
,
中美两国自此进入了一个长达十余年的
蜜月期
,给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送来了急需的资金和技术。
卡特任期内没有访华,但他跟中国缘分不浅
卸任后他数度来华,这是1987年在广西阳朔
(图:Flickr @
Buster&Bubby
)▼
在
对苏关系
方面,卡特和尼克松都主张
对苏缓和
,但尼克松的外交政策只是旨在不要激化双方矛盾,卡特却实实在在地
出让了本国的部分利益
,以换取
勃列日涅夫
签订《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1979年,卡特与勃列日涅夫在维也纳签署该协议
(图:壹图网)▼
卡特此举在美国朝野引发极大争议
有人耿耿于怀,认为这是自废武功▼
在
拉美
,
卡特与巴拿马当时的统治者托里霍斯共同签订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
将
巴拿马运河区
的主权移交给巴拿马。
1978年6月,该条约签署现场
(图:wiki)▼
在
中东
,
卡特积极
撮合以色列和埃及两个死对头
,
并邀请以色列总理
贝京
和埃及总统
萨达特
来到戴维营,签署了《
戴维营协议
》,
有力地推动了
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
后来,这三人都分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图:National Archives)▼
在
亚洲
,
卡特下令
从韩国大规模
撤军
(虽然最终因韩国政府的抗议只撤走了一小部分)
。
朴正熙为什么不希望美国撤军?你懂的
(图:nsarchive.gwu.edu)▼
从上述的所作所为中我们能看得出来,卡特是真的很想
让和平的旗帜飘扬于世界各处
,为此他哪怕“出卖”了本国的部分利益也在所不惜。更要命的是,在人权方面,卡特的善良最终让他走上了
不归路
。
由于看不下去伊朗
巴列维
王朝、智利
皮诺切特
军政府等独裁者对人权的侵犯,
卡特下令削减美国对这两个国家的援助,并督促他们进行
民主化改革
。
事实上,这些的建议完全出于卡特的一厢情愿。
1977年11月,伊朗巴列维国王访美
送给卡特一席手工缝制的华盛顿画像挂毯
(图:壹图网)▼
以伊朗为例,在巴列维国王对改革举棋不定,国内出现大量抗议声音的时候,当时担任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就建议巴列维坚决镇压,然而卡特却在时任国务卿塞勒斯·万斯的影响下
不想继续维护伊朗的君主制
,还在伊斯兰革命狼烟即将席卷伊朗的时刻
拒绝
向巴列维政府出口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巴列维在军队仍然对他保持忠诚的情况下逃离伊朗,宗教领袖
霍梅尼
回国掌控了局势,
美国瞬间就丢掉了伊朗这个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
卡特处置失当,使美伊关系来了个大转弯
此后,伊朗始终高度警惕美国,直到今天
(霍梅尼返回伊朗前夕,图:壹图网)▼
不仅如此,由于巴列维在流亡后被查出患有癌症,
卡特在最初的拒绝后又顶不住国内的压力,心软地允许巴列维途径墨西哥赴美治病,
从而激怒了伊朗国内的激进派势力。
1979年11月4日,一群伊朗大学生冲进了位于德黑兰的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将52名美国外交人员扣为了人质,史称“
伊朗人质危机
”。
事件发生后,美国朝野哗然。不光两国关系瞬间跌至冰点,
中东的动荡
还顺带牵扯了
国际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
,以及美国国内
居高不下的通胀率
,极大地影响到了普通美国人的生活,这自然成了共和党攻讦
卡特政府
无能
的最佳理由。
在1980年的大选年之前发生这种事,
卡特谋求连任的前景已经是一片灰暗,
而迟迟未能解决人质危机更让全体美国人大感丢人。
为此,卡特政府于1980年4月策划了一次旨在武装解救人质的“鹰爪行动”,只是不巧的是,受特殊天气现象影响,
行动不仅以
失败告终
,
撤离过程中还发生了直升机和运输机相撞的
重大事故
。
救人不成还摔了飞机,卡特政府颜面扫地
(图:twitter
@AmirIGM
)▼
经此一役,卡特的第二个总统任期算是
彻底完蛋
了。更令他感到难堪的是,
这场覆盖了整个大选年的人质危机在
里根
就职典礼结束20分钟后即得到了解决。
伊朗方面释放了全部52名人质。
至于伊朗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
巧妙的时间点放人
,美国国内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其中不乏阴谋论,但不管怎么说,这次
人质危机
都成了卡特这辈子都洗刷不掉的污点。
对于这样一个除了善良品质外什么都没有的人而言,美国总统实在不是一个适合的岗位,
吉祥物性质
的特使反倒应该早点聘用他
,而卡特也正是这么做的。
因此,我们得以看到这样一幅奇景——
卡特在总统任期内有多么束手束脚,卸任后就有多么如鱼得水。
作为前总统,
卡特在下台后出访了很多当总统时不那么方便去的国家,如
古巴
、
朝鲜
和
埃及
(出访埃及时还会见了巴解组织成员)
,
建立了包括卡特中心在内的一系列公益慈善组织
,在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对抗麦地那龙线虫病的一线和世界卫生组织亲密合作。
2002年,卡特到访古巴,受卡斯特罗接见
两人打了一场棒球友谊赛
(图:壹图网)▼
上图:1978年,卡特与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
下图:2012年,卡特到访埃及开罗
(图:wiki & 壹图网)▼
最有意思的是,卡特年轻时还学过
木工
,因此他还经常亲自参与到
给流浪汉建造小木屋
的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