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末民初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俗称铜板。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铜元诞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铜元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它的诞生,标志著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钱币一组
SXFW -6034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大多钱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光绪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Ti-Kuo Coper Coin”字样,各地铸造比较统一。 大清铜币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较短。因其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极为稀少,大清铜币光绪年户部造当十被誉为中国近代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
大清铜币
重
:8.2g
直径
:3.0cm
此枚钱币正面内圈铸有神龙腾飞图腾,外圈主刻有“大清铜币”四字,藏品背面,圈内由穗禾半包“十文”代有此钱币面值;圈外上面“宣统三年”字样,两边各有芙蓉花分隔,下面“百枚换银币一圆。版本不同,其数量极少。
藏品虽经历了无穷岁月,但纹路依然清晰可见,上面的锈迹也见证了其历史的积淀,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过渡性特征,最难能可贵的是此枚钱币为极其罕见的错版币,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军政府造四川铜币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产物。1911年12月发生“成都兵变”,以尹昌衡、罗纶为正副都督的四川军政府取代了成立仅12天的大汉四川军政府。由于在“成都兵变”中,原四川藩库、大清银行、浚川源银行及各票号、钱庄、商店皆遭乱兵抢劫一空,新的四川军政府成立之后即面临着需用日繁、度支日绌的财政困窘局面。军政府迅速接管了四川成都造币厂,决定铸造“四川铜币”以应急。民国元年(1912年)4月,四川成都造币厂奉四川军政府之命,开模铸造“军政府造四川铜币”。
四川铜币
重
:17.5g 直径:3.7cm
此枚四川铜币一百文正面有珠圈环绕,圈内“四川铜币”直读,上环铸有“军政府造”四字,中有一枚海棠花,下环为“当制钱一百文”字样;反面中间有一圈,圈内为篆文“汉”字,圈外还环绕有十八个小圈,小圈上有“中华民国二年”六字,该藏品保存完好,包浆浑厚,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四川铜币一百文”背面中央大圆圈内为一篆书“汉”字,因而钱币收藏者也称之为“汉”字铜元,“汉”字圆圈外还环绕有18个小圆圈,代表当时的十八个省份。把18个小圆圈围绕着“汉”字联成一体,寓意十八省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战斗。
它带有辛亥革命那一时期鲜明的时代印记,见证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因其发行量较少,流通时间较短,现今存世量亦较少,集藏“军政府造四川铜币一百文”,已经成为收藏家们眼中的热门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