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ilieyun)
5020字,10分钟以上阅读
猎云君:7月23日(上周天)下午,由犀牛兄弟会和猎云网联合主办的“犀牛北京创业沙龙”第三期由千古刘传创始人刘传做分享。主题为“认知小世界”
。刘传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认知学习法、跨学科的知识模型,分享由此获得的新认知,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认知来行动。
时间:
7月23日15:00-17:30(周日)
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华风宾馆二楼福建驻京团工委青年茶馆
本期嘉宾:
千古刘传自媒体主理人,认知学习法创始人刘传
1、创业:3年创业经历,曾参与创办新媒体营销公司,团队获得百万级天使投资,出任联合创始人兼策划创意总监,服务过七匹狼、今晚80后脱口秀、美的、电信、美柚等知名品牌。
2、自媒体:运营自媒体“千古刘传”,聚焦认知领域,多篇文章被全网转载。文章被收录至李善友教授的登高四书之《互联网世界观》。
3、研发《认知学习法》课程,影响700名学员,获得了李笑来、李叫兽、成甲等牛人的背书推荐。
分享话题:
认知小世界
活动赞助:
叫我修吧、瓶中美学(喵小萌)
我是93年的,是一个90后大学退学创业者。现在总结看来有很多很“好玩”的事情,所谓好玩就是——该犯的错都犯了。总结如下:
创业初始,先断后路
大三下学期我们四个同学约定好不要家里生活费,就开始学校里面捣鼓小事情。大四要开始找工作了,我当时是准备考研。其中有一个人鼓吹说创业。大家鸡血一打就决定要去做。就断了后路,不上课就窝在宿舍想接下来做什么事情。
我们断了后路,在学校周边接300块钱一个月的微信微博代运营。那时我们工作室有30个人,类似学生社团的形式,时髦点得说法就是MVP(
最小化验证产品
)。后来我们确定了走营销的道路。从开始1-2千块钱的小案例,慢慢到了4-5千块。
初创营销团队如何爆发式成长
2014年5月20日上午11点厦门。我们策划了下面这个案例。这个海报出来就火了。大概有8000万传播。热点事件很多大号大学生群里都主动转发。
这成为了我们团队的一个破冰的案例。
三轮融资
14年底我们获得了种子轮,接着又迎来了2轮融资:一轮是庞升东,一轮是陈方毅,当时团队就成长的很快。新媒体营销当时我们主打创意,亚文化的新媒体创意这样的概念切入进去需求很旺。
这是我们团队工作的状态,全是一班90后孩子,所以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也很鬼畜风格。
14年团队的成长跟不上事业的成长
当时市场对于创意营销还是很有需求的。那时团队偏年轻,就陷入了一个新的心理膨胀。就觉得我们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做O2O、做宠物等。后来发现什么都做不起来。包括做电商我们都是自建平台。现在想来是一件很不靠谱可笑的事情。做宠物天天跑供应链到农村里找狗找猫我们说把自己变成了畜牧业。那时候也谈了融资到Pre-A轮。后面15年股灾投资人就不愿意投了。但是我们在试错的过程中人在不断成长。
15年事业的成长跟不上团队的成长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当事业成长跟不上团队成长的时候,团队内耗就出现了。就会出现多余的人!一些能力强的人就会走。
现在看来最根本的错误———认知成长跟不上。
简单总结一下:这个是徐小平老师说的——
可是我们是反着来的,大学生创业大家都是兄弟!谈钱伤感情。靠情谊维持。我们一起挣钱,以后一起上市,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反过来就会导致一旦遇到利益问题就麻烦,到后面我们遇到一个合伙人要退出,因为没有退出协议,走的人要拿钱,拿多少这时候的尴尬问题就很难解决!也难以界定对错。大家都有自己立场。就导致了场面难堪!自己去踩了一遍完,发现这句话的刻骨铭心。
我创业之路大概就是这些,接着就出来了自己做自媒体!
并不是当成创业项目来做,更多是偏兴趣。尤其是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认知问题。我发现创业者的生活状态:每天早上那么早起,晚上工作到凌晨,一天睡4个小时就起来。每天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涌入你的大脑。你会发现根本处理不过来。后面我就花很多时间去研究认知科学,发现很多理论给了我很多启发。
你想到什么东西,你认可什么东西,你一定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自荐预言。
创业也是一种自荐预言。头脑先想到一种东西,建立了一种逻辑模型!在创业中去指导一批人帮你去做事情,实际上还是你认知的外显。后来我把认知方法论研究一遍过后,发现它不仅是能解决创业中的一些心理或思考的问题。还有营销,研究人为什么会喜欢,他们会传播。在你不断问为什么的时候,就开始涉及到消费者行为学!
早期的创业者拼什么?看上去都在拼业务能力,实际上拼的是学习能力。看你能不能很快的学以致用。
为什么说所有与人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于认知?
早期听李善友老师的课产生认知的好奇。李善友老师讲的是商业上的一些规律。
我从他课中受到最大启发的理论— —我当时在想我们大学生创业团队极其不靠谱,为什么能把事情做起来。到底是我们行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其实是外在原因,大概意思是这样:
颠覆性创新模型
虚线是市场需求,市场对一个产品对某方面需求是处于一个稳固增长的。初创的时候我们供应链的力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因为我们的团队在不断增长。总有一天会过焦点,会超过高端市场需求性能。
一个企业做到一定阶段他的产品线都是过剩的。因为要更快、更多、更强。这时低端市场就出现空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周边奶茶店有推广需求,但是高端企业不会去服务。
规律:这个理论特别像商业世界重力—— 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受这个规律影响。什么时候切入,什么时候退出,什么时候该往上走,这个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商业的更迭是价值网对价值网的替代
听了李善友老师的课,记住了一个词叫“湍流”。湍流是什么?一个人游泳非常棒,另一个人不会游泳,但是同样掉进了湍流,水很急但有机会把你往前推,这就是湍流。
追问认知
在创业过程中还有一个感触:公司是创始人认知的外显。他是什么审美,公司就是什么样子的!包括下面团队的做事沟通方式,说话语气完全一致。这是一个现象归纳性的总结。
挖掘底层原理的方法:问为什么?从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认知科学——人类学——生物学,再下去就是化学物理...
人是如何被认知神经规律塑造的?
举个例子:单侧忽略症
-
“正常人”无法感知单侧忽略症
-
“正常人”都是后侧忽略症
食物链底层的这些动物都是被捕猎的,所以它的视野长两边,它要看见四面八方的潜在的危险。这是符合进化原理的。食物链顶层的往前长,它要精准定位。
鲨鱼——就看不到后面。它也不需要看见后面,因为没人捕猎它。除了人!
兔子可以看见后面,看见上面以为它头窄。它的视野360度的全景摄像机。
人类是食物链顶端。后侧忽略症会带来思维方式的一个后侧忽略,我们更倾向于往前展望。计划目标都往前。
三思而后行成为警句。
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左侧解释器
左脑具有解释事件的驱动力,
右脑没有这样的倾向。
左右脑切开:右脑感受情绪,左脑做解释,左右脑不能通信。但是左脑会强行给事情做解释,结论是左脑具有解释事情的驱动力,右脑没有。
这就是《人类简史》里面所说的虚构能力,差不多也是一样的概念。
我们正常人大脑也是这样子的,我们会虚构一个事情。这也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带来的,如果我们不具备这种虚构能力,今天也不具备在一个虚拟环境中大范围的协作。
我们人脑能处理的只有150人的社交关系。150人之内大家会比较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但依靠虚构几万人可以相信一个故事。相信这个事情真实存在因此而协作起来。
这是进化上带来的特点。
全知遮蔽,任何人都会陷入全知遮蔽
比如在投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人很相信自己说的话。你会发现他自己说的话可能没有任何依据。他说我要在最低点买,最高点卖,他认为这东西是一定能真实发生的。但他其实并不知道这东西的前提条件是你能预测未来。这是不能成立的。全知遮蔽,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认知塑造世界观,世界观的改变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所有人都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心。信了2000年。
牛顿的世界观:在父母身上表现明显,今天你读什么大学,以后你就能找什么工作。在你十几岁就把你未来规划预测了。初始状态+公式=未来状态。
量子世界观:里面只有一个概率、只有可能性、只有不确定性。
我基于这个做了一个课程:认知学习法,用认知基本规律学提升学习方法。这课程卖了50W,得到了一些名人推荐。
千古的意思就是希望没有时间的限制,100年前或者200年以后也都可以用,听上去好像很大。他没有时效性,他与时间无关。在九万年之内大脑的变化是需要基因的累积是很慢的。这个是基本不变的。进化过程人的基本行为是几百万年塑造出来,很难改变我从这个点做切入。有个读者问我如何认知商业?我思考后得出一些问题:商业的最基本组成单元是什么?
还原论
寻找第一性原理。需要先提出第一性问题。得出结论是:
人和钱。围绕这两点我写了两篇文章:《新物欲经济的崛起》《什么是钱:从能量到区块链》
人
进化论给我的启发——人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求存的动机。
求存—— 动机——需要——需求——行为。
需要跟需求的不同列举:你有交通的需要,但如果你有钱你就可以买一辆车。那如果你钱不够多,你就会选择坐地铁或者打车。需求是受制于个人文化背景资金条件这些都会限制。你做营销做久了就会把这两个概念区分的很明晰。因为很多创业的项目的分析需求的时候分析错了他给出的不是需求是需要。需求是具体到你的人群,他的消费条件,他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具体的需求受文化背景影响,就会产生具体的行为。求存是所有商业的原点。如果没有需求后面也不会有商业。
新物欲经济的崛起(进化论、认知科学视角的消费演化逻辑)
新物欲经济的到来
认知断层(10后孩子头脑中的购买,是什么画面?)
新物欲划分:在你出生之前在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东西对你来说都不叫新技术。反之在你出生后出现的新技术就会觉得新颖。由于这些新的产品出现会导致后面出生的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就产生了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本应该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他们对于购买的欲望就不大。
技术元素、对真实存在的认知这就是亚文化导致的认知断层。
信息媒介更替:不同的文化媒介会影响这一代人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口语是不具备逻辑分析的。逻辑分析的前提是你要记住前面说了什么话,在一些口语部落里面他们这些人没有什么范畴的概念,范畴需要逻辑不识字的文盲也是不具备逻辑。逻辑是书面文字的产物。这是典型的信息媒介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
亚文化
社群的本质:假性熟人部落
邓巴数字是我们头脑中处理社会关系的一个上限150人。链接很强的社群一般是在150-200人之内。是最合适的能够产生强连接。部落是熟人概念,没有陌生人。部落会有自己的文化。但如果突然变超级部落:所以人会产生身份迷失。认知过裁,身份迷失与假性部落。
亚文化社群——清新系、汉服、COSER、福利圈,社群的本质基于以上分析提炼得出就是假性熟人部落!他并不是真实的原始部落,他是可以在互联网连接的部落。
在过去几百万年人类的主题就是饥荒、疾病、生老病死,到了近100年之内,人类温饱问题被大范围解决。到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比过去翻一倍。过去一天24小时就是为了温饱,没有其他目的,就是为了活下去。今天我们什么都有了,就有了很多的闲暇。所以说这闲暇是很大的商机。
得到,中产阶级消费的地方,知识付费。一线城市居多,他会有个先天的天花板,这些精英人群总人均的比例相对少。所以没办法做大众!他的增长点不在于人数而是来源于那些精英人群的重复消费(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同时得到也是这个行业的天花板,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媒体人。
在11年傅盛写了一个微博,当时全民都在微信打飞机!他判断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增长在未来几年会全民普及!全民手游的出现——《王者荣耀》。日活6000W,年轻人社交可以在游戏中进行。父母孩子共同参与。
现实生活中的关系链在游戏中体现。远超越过去的单一游戏!王者荣耀同时还带动着腾讯股价!
游戏必然会变成大量国民总时间的去处。所有的知识付费帮人省下来的时间,大家都会花到游戏中去,知识付费是在帮游戏续命。
钱
货币1.0 能量-共生阶段
货币2.0 债务-信任是货币
货币3.0 实物-硬货币和软货币
货币4.0 数字资产。
讲讲区块链和比特币
我们现在手中的钱要么在银行,在微信,在支付或其他地方,如果发生一件事情,比如你存钱那个银行倒闭了,系统奔溃了,你的钱就直接没掉了,没办法兑换。08年金融危机,最开始是一家银行倒闭了,导致了一系列循环问题出现。
比特币是区块链的技术第一个杀手级应用。
特点就是分布式的,没有一个中心在发行货币。它是一个算法。一串代码。
扫一扫看沙龙直播视频回播(拉到-2
:
01:30开始观看)
关于犀牛兄弟会
犀牛兄弟会是中国领先的创投媒体“猎云网”旗下面向新生代创业者的互助成长社群,旨在连接具有“独角兽”潜质的创业公司创始人,提供学习、交流、互助平台,助力新生代创业者成长与创业公司发展。
更多活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