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零售老板高参
一个为零售老板赋能的全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蛋先生工作室  ·  最新豆粕、玉米、生猪行情 ·  2 天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快手电商 美团优选 途虎养车 美囤妈妈 ... ·  3 天前  
蛋先生工作室  ·  1月7日蛋价:下跌到位,又得炒涨了 ·  4 天前  
史客郎  ·  近期尽量不要随便网购! ·  4 天前  
史客郎  ·  近期尽量不要随便网购! ·  4 天前  
蛋先生工作室  ·  最新豆粕、玉米、生猪行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零售老板高参

日系便利店就靠一招通吃中国,本土便利店如何赶超?| 便利店趋势观察(下)

零售老板高参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05-19 19:39

正文



日系便利店为什么是行业标杆,2017年三大日系又正在中国做了哪些改变?



文 | 万德乾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核心导读:

 

1 便利店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同业态的超市,而是同一条街的鲜食商家;

 

2 为什么7-Eleven面对外卖的冲击,很快能够恢复常态;

 

3 本土便利店商家学习赶超三大日系,要学会三点Know-How。



如果一个行业,是几家优秀公司领导着全行业向前发展,对于行业排后的公司,双方天然的竞争关系,也会让后者对领导者缺乏礼貌客气乃至尊重,至少在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对苹果和三星的态度是这样的。


但在中国便利店行业,几乎所有本土便利店品牌,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无不对以7-Eleven、全家、罗森为代表三大日系便利店,充满了敬意和实际学习的行动。



当同一领域的竞争,后来者对领导者,短时间内,绩效做不到赶超,模式上又做不到差异,而竞争关系又不直接体现为短兵相接(除了招商加盟之外)。赶超者向领导者公开表达敬意和学习态度,好处多于坏处,比如能为自身塑造不安于现状的上进形象。


三大日系便利店的标杆地位,并不只发生在中国,全世界都将日本便利店视作行业榜样。40年来,从日本本土走向全球,称冠全球。走到毗邻日本的中国市场,20余年时间,依然是中国本体便利店的标杆榜样。


这篇文章要探讨的问题就是,日系便利店能够在世界范围领先的杀手锏究竟是什么,2017年以来日系便利店在如何强化自己的优势,本土便利店如何才能弯道超车?


1

先开店还是先上鲜食?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曾在今年4月17日“新零售史上首次便利店对话”中提出,时间是便利店最主要也是最不一样的竞争力。这个时间概念,既体现为便利店的24小时营业,也体现为最快满足应急需求,替顾客节省时间。

 

本质上来讲,便利店是零售业一种补充型服务。是对计划性、周期性消费在应急条件下的有效补充。按照嘉御基金创始人卫哲的定义,零售业体现的“多、快、好、省”价值,便利店主要占有“快”的优势。

 

而当消费者需求在多快好省四维条件中发生倾斜时,相对应的零售业态就会发生起伏变化。

 

便利店,正在享受当下中国城市人口通勤频次增加、地理坐标位移变大、时间更加碎片化之后,带来场景化需求多样化后的时代红利。


人的场景化需求多样化,首先发生的领域,一般都在每天最高频刚需的一日三餐和饮水上。

 

这也是为什么便利店的竞争对象,从来就不是超市和大卖场,更不是电商。而是隔壁或对门的餐厅、咖啡茶饮店、小吃摊贩,甚至是送餐外卖。

 

就连轻易不公开出来演讲的7-Eleven集团执行董事、中国区董事长的内田慎治,谈到这两年火爆的餐饮外卖,也不得不有所警惕:“2016年上半年,我们有受到外卖的一些影响,但是到下半年,就已经基本恢复了原来的状态,而且比原来更好”。


内田慎治让7-Eleven恢复原来状态的武器,就是鲜食的新鲜。


 

发现三大日系靠鲜食制胜中国连锁品牌便利店市场,一点不难。难得是学习复制,乃至赶超。

 

当业内在谈论三大日系便利店的鲜食做的如何之好时,羡慕之情溢于言表之余,却没发现,这三家的鲜食格局,是建立在一条稳定的操作套路基础之上的。

 

三大日系的鲜食供应,离不开稳定强大的供应链(鲜食工厂),而供应链有离不开规模化店面布局,能够依靠特许加盟扩大店面布局,又离不开品牌口碑的时间沉淀,而口碑沉淀,又离不开高品质的鲜食供应。

 

鲜食是品牌差异性的竞争力,鲜食是门店盈利水平的突破口,而两者又是提升开店和加盟的前提条件。


 

梳理出这个逻辑关系后发现,必须先有一定规模的门店布局,才有足够门店销量消化自建鲜食工厂和开发自有鲜食商品的前提条件。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困扰着中国本土便利店困局区域,受制盈利瓶颈。便利店的竞争和困局,一环套一环。

 

这也是这几年赶上便利店的风口,本土便利店回归经营本体,先做好开店加盟。换一种角度思考,其实也只有开店和加盟,中国本土便利店才和日系三大站在一个水平线上。

 

这也是为什么双方的竞争关系,还没到短兵相接的程度。



2

  三大日系便利店的三大Know-How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认为,便利店的核心价值,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中心,在时间最长(24小时)和距离最近的确定条件下,提供最灵活最便利的日常应急商品购买服务。

 

便利店比任何零售业态,更专注于“购买”本身,也就是关注商品本身。

 

三大日系便利店,无不体现着以上总结的便利店核心价值。难得的是,虽然三家彼此互为竞争,却又摸索出一套共同的经营诀窍。总起起来,大致有三点:

 

第一、鲜食既是流量中心,也是利润中心。

 

从客户体验来讲,只有日系便利店,在全部实体零售业态中,尤其是7-Eleven,算是第一个真正做到距离顾客最近的鲜食供应中心。

 

如果用一句带着广告文案意味的话来总结,以7-Eleven为代表的三大日系的鲜食,好比是:“距离你最近的新鲜,可即食的新鲜”。

 

具备了便利店核心价值的三大日系,确实从不怎么把超市、大卖场和电商视作自己的竞争对手。

 

便利店的竞争对手,更多的是在毗邻一条街上的所有商业服务,尤其是提供鲜食的商家。

 

比如临街和马路对面的小吃店、甜品店、冷饮店、面包店、咖啡店、快餐店、餐厅……

 

鲜食在实体零售业的商品组合价值,通常充当门店的流量获客中心。

 

比如购物中心的餐饮区,又比如在大卖场业态,鲜食也是吸引来客的利器。大润发卖场内近三万个品项的“生、杂、百”商品,其中生鲜部分,尤其是中式早餐标品——油条,一直就是靠负毛利打造极致口碑,吸引早市来客。

 

大润发的卖场动线(顾客场内行动路线)设计,就是希望早晨前来购买油条、豆浆、包子的顾客,从进店到出店,沿途必须经过图书文具、家电数码、服饰鞋帽、园艺汽配、家居杂货、洗护清洁、快消食品、酒水饮料、米面粮油等全部货架。这些货架顾客即便今天不买,将来也会考虑前来购买。

 

鲜食的获客效应,可见一斑。

 

可是,店小人少商品少的便利店,对标小吃甜品餐饮店的鲜食商品,可不是简单的流量获客。

 

要立足市场,要基业长青。专注于“购买”的便利店,就要提供别人提供不了的独特服务。

 

而服务应急需求的便利店,店小人少商品少。店内商品,无不围绕着“应急”而组合。这也就是便利店也会有卫生巾、一次性内衣这类虽然动销很差,但也有特殊应急价值的商品。

 

不过,便利店这些鲜食之外的商品,应急归应急,动销差归差。从盈利回报来讲,这些商品的问题,在于可替代性太明显。

 

以便利店同样热销的瓶装水和饮料来看,临街的烟酒店、棋牌室、网吧……处处可买到,价格更有竞争力。


 

便利店的竞争对手不在零售业关联业态,而在同一条街的商家。尤其是高频、刚需,可积淀独特品牌口碑的鲜食和速食服务。

 

战场,只在鲜食。

 

三大日系便利店从什么时候把战场聚焦鲜食,已很难言简意赅追溯其历史过程。

 

不过,对比日本、韩国、港台等近邻的便利店业态,中国大陆本土的便利店,却有其先天后天的独特性。因为三大日系在中国的便利店,开的也是中国式便利店。

 

这三家做不到在日本本土那样丰富的商品品类(社区可租赁便利店物业有限)、可深度改造的门店功能(清洁能源、智能化制冷设备、其他自动化设备),或者像台湾便利店那样集合众多生活化服务(垃圾处理、ATM、缴费、干洗)。

 

甚至在北京市场以提供廉价可信赖盒饭的7-Eleven,也不能完全取代不了临街的餐厅和外卖。中国庞大的社会劳动力,在低端服务业提供的优质而便宜的服务,根本不是品牌连锁业可以轻言竞争或替代的。

 

以三大日系为标杆的中国式便利店,打造差异化服务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其他零售业态提供不了(时间、空间的便利),同时提供街边小吃速食餐饮店也提供不了的独家服务(更专业、更高端)

 

可以说,鲜食在三大日系便利店,既是流量中心,也是利润中心。

 

剩下要做的,就是如何做好相比较同一条街更专业、更高端的鲜食服务。

 

第二、专业性比便利性更重要。

 

便利店集合了几乎可集合的全部鲜食速食服务,成为流量中心又是利润中心。

 

不过,店小人少的便利店,又集合了太多跨品类的鲜食,自然是做不到过于深度的现场加工服务(这方面盒马鲜生的堂食服务体现出新的差异化价值)。便利店更多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提供少现场加工的即食类鲜食。

 

而且便利店门店布局再广,广不过街边小吃店和小摊贩。如果人对鲜食的两种需求(解决饥饿型和满足口欲型)体现为应急解决的话,别说单一品牌的便利店,即便是三大日系全部品牌便利店,也无法覆盖人群流通中的应急需求。

 

也就是说,人对鲜食的应急解决,完全意义上的就近解决,并非便利店的终极解决方案。而是依靠高品质带来的满足性,让人在应急需求下,产生就近(距离)+贴近(喜欢)的中间选择。

 

即人就近搜索喜欢并习惯的便利店。这里面的关键点,是人的消费解决,有一个有意识走进某家便利店的主动行为。

 

如何促使顾客自我产生并建立起习惯的这个主动行为,三大日系便利店摸索的Know-How,就是高品质、多品项的各类鲜食。饭团、甜点、蔬菜沙拉、果切、串烧……

 

对于便利店而言,鲜食不是追求单一的便利性,而是追求高品质的便利性。

 

为了追求高品质,7-Eleven和供应商一起建立了上百家专业鲜食工厂,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要求门店提供隔天依然还是最新鲜的面包。

 

第三、越是小业态,越要打造商圈效应。

 

便利店是把店铺不断变小,让店铺离消费者越来越近,来增加便利性。

 

只是,小到像便利店的门店,怎么做到商圈效应,或者说,怎么打造不同门店之间的联动效应?

 

我们先来看三大日系便利店的鲜食,其价值定位和服务模式很不一样。7-Eleven做盒饭和饭团,罗森做甜点和沙拉,全家做鸡腿和茶叶蛋。

 


综合来看,会不会发现,集合三家日系便利店的鲜食,不正好就是便利店可触达鲜食的全部吗?

 

差异化的鲜食和商圈的关系,奥妙即在这里。

 

三家细分定位不同鲜食,影响给消费者的习惯,是一条街上,高品质的鲜食,基本都在这三家日系便利店。

 

“我”想吃鲜食,主动走进这三家其中任何一家,选择都是相对最优的。

 

满足以上三大日系便利店的三大共同经营模式,本土便利店追逐的高日销、高人效、高坪效、高客单、高复购……无数个高指标,也都只是这三大条件实现后的自然结果。

 

综上所述,日系三大便利店把小小的鲜食价值利用到了极致,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商品和口碑壁垒,这些经典的运营经验,对于今天的本土便利店,仍旧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END



-商务合作&内容转载-

零售老板内参小秘书|微信:15901560304


-交流群邀请-

零售老板内参小助手|微信:15210567973



长按二维码关注《零售老板内参》

定义新零售   为零售老板赋能


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App,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