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参考消息
纵览外国媒体每日报道精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都市报  ·  圣基茨和尼维斯海岸附近一船上发现19具遗体 ·  15 小时前  
江南都市报  ·  圣基茨和尼维斯海岸附近一船上发现19具遗体 ·  15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白宫给联邦雇员发信,“提供辞职奖励”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截至13时01分,破10亿!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特朗普向莫迪作出强调 ·  5 天前  
参考消息  ·  “特朗普有个百日计划”?乌方回应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参考消息

视界 | 你每天都在用的中文输入法,效率多年前就超越了西方

参考消息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2-07 21:44

正文


汉字是咱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不但优美,更因其象形的功能,反映出比字母文字更加丰富的信息。



而在计算机时代,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也并未落后,甚至在适应软件输入法方面更胜一筹。



《大西洋月刊》就曾刊文称,字母表都落后啦,汉字才代表着未来!



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斯坦福大学教授汤姆·马拉尼,他本人是一名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在举办关于中文打字机和键盘展览时有了这种看法。


▲汤姆·马拉尼


一般人看来,这种观点非常奇怪。要知道,汉字一共包含75000余个字符。而仅仅只有26个字母的西方文字,难道不是与键盘更加“合拍”吗?



在马拉尼即将出版的两本关于中文打字机和计算机的著书中,他将细致地讨论,为什么计算机的发明反而将中文庞大的汉字库转换为一种优势。


曾经,汉字输入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


1871年,电报进入中国时,中国人不得不“迁就”这项舶来品。荷兰天文学家和法国海关官员曾想出法子——为每个汉字分配一个四位数的代码,然后将其翻译成莫尔斯电码的圆点和虚线。


这种方式又贵又慢。在莫尔斯电码中,数字包含五个点或划,而字母只包括一至三个点或划。这就使中文处于劣势,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都知道,发一封电报有多贵!


▲一封从前的电报,发送者得先将汉字转换成四位数的代码,接收者再将其重新转换成汉字。


中文打字机也不让人省心。一台中文打字机上会有一个包含2000多个常用汉字的托盘,操作机器的打字员先将要打的汉字从中拣出,推动拉杆“敲”到纸上。若是碰到不常用的字,还得到另一个有着成千上万汉字的托盘中去寻找。


▲简直像大海捞针!


发明家们在研究如何快速有效输入汉字的问题上孜孜不倦,他们曾经试图找到新的索引汉字的方法。比如,历史上曾出现一种“四角号码”的检字方法:将笔画分为十类,用数字表示,依序取字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角的笔画,取得四位数字,故称“四角号码”。



上世纪70、80年代,计算机进入中国,让中国人产生危机感,于是五笔、拼音、笔画顺序……各种中文输入法百花齐放。


▲五笔输入法


正因为中国发明家们绞尽脑汁地钻研,汉字输入法如今越来越如鱼得水。马拉尼觉得,这源于汉字更加“智慧”的输入方式。


使用英文输入法时,在键盘上按下“a”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种逐字逐句的输入方式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


相反,键入一个汉字时,本质上是在键入一组指令,当你键入“a”时,计算机就会推测你想打出什么汉字。



马拉尼教授十分无奈地总结,如今仍有许多西方人坚持认为,逐字敲入英文是最好的方式,这太讽刺了。马尼拉表示,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字母表并不是切片面包后最伟大的发明。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古老的汉字是如何在计算机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事实上,汉字这种古老的象形文字,曾经被众多国家认为是一种累赘,“汉字废除论”一度甚嚣尘上。


在古代,除了中国,汉字也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官方文字。


▲李氏朝鲜时期名将李舜臣雕像上的汉字


二战后,由于民族主义的影响,韩国开始排斥汉字,使用本国的谚文成了爱国的象征。60年代,时任总统朴正熙下令小学完全废止汉字教育,甚至连历史遗迹上的汉字也要抹去。



到了90年代后期,韩国民众基本上不认识汉字了。


可是,后面的事情就比较尴尬。韩国的古迹名字、文献都大量使用汉字,不识汉字使得韩国年轻人难以了解本国历史。


▲韩国宪法中大量使用汉字。


现在,韩国国内已经开始存在“恢复汉字教育”的呼声。


在这方面,日本表现得更为谨慎。历史上,日本也曾三番五次地想要废止汉字,均以失败告终。


日本学者内田树曾在他的《日本边境论》中写道,日本人识字率高,原因在于日本采用汉字和假名两套文字系统。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辨识起来更加容易。


▲内田树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结合,焕发出全新生机。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