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许树泽树我直言
许树泽,《不可不知的经济真相》作者;资深财经主持人、评论员。“树我直言”致力于为中产阶级提供原创内容服务,帮助你认知拓展,思想升级,和财富增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资讯  ·  两年消失8000万张!信用卡业务春寒料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许树泽树我直言

2019中报解读系列一:现实面前还有一分小确幸

许树泽树我直言  · 公众号  ·  · 2019-09-02 08:40

正文



截止到8月31号,上市公司们的半年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了,这是一份期中考试的成绩单。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看这张成绩单呢?因为经济形势正着反着,大谈宏观大家总是各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看法, 可是分数是个客观的东西,它观察和度量的是"变化的程度"。 从这份成绩单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经济环境的变化,能够感知到员工的处境,也能够推测出股东的回报。


我们统计口径中一共是3440家上市公司,这其中为了方便进行跨年度比较,所以剔除掉了所有2018年8月31号之后挂牌的新公司;此外,我们更倾向于"实体经济",所以也剔除了所有的金融行业和体量过于巨大的石油石化行业。


把这3400家左右的公司看成一家"超级公司",那么它今年上半年一共获得营业收入16.2万亿, 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 这是这份成绩单里出现的第一个关键数字。


9%怎么理解?过往的增速大体上都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相比过往,9%确实在减速,这说明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对公司增长确有影响, 保持一个合理和保守的心理预期 ,可能比使劲追求高增速更加现实;从硬币另一面来讲,9%的增长,其实也还是不错的,相比海外大量的零增长和负增长,连国债都是负利率的那些经济体,我们坐在一个9%的自动扶梯上,站在全球视角来看,这依然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9%,也意味着,大多数上市公司,分享到了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存在的红利(9%=GDP6.2%+CPI2.8%)


下面有意思的巧合是,这家''超级公司''的营业成本增长也是9%,这反映了各种成本的增长,已经限制了这家''超级公司''的规模效应。在过去,我们常常会看到,上市公司作为整体,收入跑的比成本快,也就是说,钱赚得更多,但是成本不增加,甚至还降低了,最典型的就是我们此前解读腾讯财报,大型互联网公司一直存在这个现象:收入增加但成本不增加,这就是网络效应带来的超级规模效应。


这个现象,让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老板,更大的规模,需要迫使你投入更大的成本,你怎么办,你还干不干?或者说,更大的规模,你已经无法获得更大的销售了,那未来怎么办?

一家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典型的成长路径,往往是销量扩张。在经济饱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卖的更多了,那么增长靠什么?靠定价能力?靠研发驱动带来差异化的产品?还是靠控制产能,同时极为有效的高周转率管理?这三种战略,第一个是茅台,第二个是华为,第三个是最近大火的Costco超市。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有意思的维度,资本支出。企业盖厂房、买专利、上生产线,凡是用来投资这些能产生长期收益所花的钱,都叫做资本支出,它不是利润表里的成本项,但是它比成本项反映了更多问题。


我们成绩单的主角,这家''超级公司'',今年上半年资本支出了一万亿!相当于每收入100块钱,拿出来6块去投资未来。企业家们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去投资未来,信心是行为定义的,而不是演讲中的口号定义的。


从资本支出的角度,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增长了6%,和收入做个对比(9%),你会发现,一定的投资,带来了收入的更高的增长,这可以认为是有效的投资。反过来讲,最糟糕的投资,是大笔的钱砸出去,但是收入却没怎么增长,比如,一个亿的新增收入,是因为两个亿的新投产线,这种增长还是少一点好。最牛的是,即使不用投资,收入也能一直增长,这种情况一般是定价权能力在起作用,很多吃的东西和品牌生意,具备这种特殊的能力。

最后,是大家最喜欢看的东西了,C位主咖"利润"要登场了!我们一般喜欢统计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利润,很多企业,卖了几套房子,拿了几笔政府补贴,于是鸟枪换炮、扭亏为盈,但是我们相信,即使AI换脸,也只能换的了一时,换不了一世,我们要把所有这些临时拼凑的利润扣除,这家超级公司,上半年赚了7915亿,相比去年下滑了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