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首开口惊艳、磁性十足的《再别康桥》诗朗诵,让河北承德“养鸡大叔”走红网络,很多网友表示“
声音响起一瞬间就被触动了”。这不禁
让我想起了朗读曾拥有的那种“魔力”。
学生时代印象最深的回忆,是高中早自习时偷偷“读书”的时光。
在其他同学背诵英语的“掩护”之下,我肆无忌惮地朗读着《庄子》《古文观止》等文章,陶醉于或铿锵顿挫或婉转悠扬的文字之美中。
正是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走上了“以文字为生”的道路。
当时的同桌受我感染,也在背英语的间隙读她最爱的《张晓风散文》,虽然日后没有从事文字工作,但对文学的热爱却由此开始,至今仍经常与我交流读书体会。
走出校园之后,我再也找不到可以一起朗读的朋友,阅读成了一件沉默而孤独的事,身边的阅读者仿佛在社会中“隐身”了,反而是短视频的洗脑神曲公然侵犯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把书读书来,让文字的力量感染更多人
之所以想起高中时的朗读时光,还因为今天偶然看到的一条视频——21位不同年代的人气作家集体出境,呼吁我们“把书读出来”,越是浮躁嘈杂的时代,越是读书静心的最好时代。
在视频中,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麦家表示“把书读出来,本身就是一次改变”;“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张嘉佳提议“把书读出来,纵使它微不足道”;90后作家张皓宸则认为“把书读出来,才能听到别人的答案”。
这条视频让我想起曾经深受震撼的一部电影《死亡诗社》。在最后一幕中,放飞了学生们禁锢灵魂的老师被开除,同学们纷纷站上课桌,以大声朗诵诗歌的方式目送他离去,在这震撼人心的场景面前,没有人能够不为所动。
在我看来,21位作家的集体发声是一个响亮的信号:是时候站出来大声朗读,重新召唤文字的力量了,让“隐身”的读书人看见彼此,激发感染更多的人加入阅读大军,让深阅读从碎片信息的洪流中“突围”而出,再一次成为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潮流。
相信和我一样,这条视频会让很多读书人感到“扎心”。我注意到这条视频是图书电商当当“我是领读者”活动的一部分,它希望用这种方式讲述阅读对于不同年代人们的意义,通过金牌领读者的示范感召,让阅读的力量在年轻人中重新引发共鸣回响。
我也由此进一步发现,当当在21周年之际还在在短视频平台发起了一场“花漾阅读挑战赛”。
一进入“比赛现场”,我就立刻被多才多艺的朗读者所吸引——小朋友穿着汉服抑扬顿挫朗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有人用东北大碴子唠嗑一般朗读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还有被改编成单押双押“新说唱”的《三字经》——无数花样百出的读书人提醒我们:没有想不到的读书方式,只有不努力的读书人,读书原本可以是一件如此好玩的事。
第一个图书包裹背后的故事
当当21周年的一系列活动,也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收到第一个图书包裹时的激动,以及网上书店如何为出身农村的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1年前,那个每日穿越半个县城去图书馆借书、还书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今日买书会成为一件轻而易举之事。
那时,整座县城只有一家几十平米的新华书店,县图书馆也多是破损不堪的旧书。那时通过《语文读本》上的《巨翅老人》喜欢上了马尔克斯,却找不到一本他的小说集。
五年之后,我离开县城去往省城读书,才第一次体会到了在书海中遨游并任取一瓢的乐趣,第一次从快递员手中接过图书包裹时的激动如在昨日。现在我还清清楚楚记得包裹上面的“当当”logo。
后来询问一些爱书的朋友,初次体验网上购书时都有相似的感受——仿佛老鼠掉进了深不见底的米缸。那时候网购还是一件新奇之事,读书人提前享受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再后来从事媒体行业,我才了解到当年那个图书包裹背后的故事。21年前,没有四通一达,没有移动支付,当当在一片“盐碱地”上从零开始,搭建起了一套电商基础设施——图书数据库,物流网络、货到付款系统,使“网上书店”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也改变了千千万万和我一样的读书人的命运。
因为出版社的图书可以直接进入当当的库房,省去中间分销环节,所以价格要比线下书店便宜不少,也让我这种生活费拮据的穷学生不至于“望洋兴叹”,用省下来的生活费就能买到看不完的书。
和城市出身的大学同学聊天,才知道他们小时候家中藏书之丰富,曾经,我和他们之间隔着一条深深的知识鸿沟,但图书电商的出现,填补了这条鸿沟,让知识的眼界不再受家庭出身、地域阶层的局限。
当当们的出现,让图书行业迎来了“第二春”
从当当快递员手中接过第一个包裹时,我并不知道它不仅正改变千千万万读书人的阅读方式,还在悄然使图书行业焕发“第二春”,让我们今日有如此丰富多样的图书可读。
在当当等图书电商出现之前,图书批发销售一般都是采取寄销制,出版社向批发渠道提供图书,并不能直接拿到现款,而是要等到图书售出之后才能结算,账期往往在一两年以上,且常常面临拖账难题。不仅如此,图书退货的风险、损失也要出版社自己承担,往往成为不堪承受之重负。
以当当为代表的图书电商一扫这些图书发行中的“陈规陋习”,彻底解决了地面渠道拖账期、退货等问题,保证了出版方的资金周转效率,也让它们的发行效率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当当等图书电商帮助出版机构打破中间渠道的阻隔,直接面向读者,精准的算法推荐让再小的图书品牌都能找到自己的拥趸,有了越来越多的生存空间。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民营书业迎来了生机勃发的春天。2006年的后浪、读客,2007年的磨铁,2012年的果麦……这些深受读者喜爱的图书品牌都是因此应运而生,与图书电商一起发展壮大,成为出版市场上不容忽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