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JVS|对急性肢体缺血腔内和外科血管重建技术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9-08-04 18: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急性肢体缺血(ALI)患者初始治疗仍无较理想的策略,为比较导管驱动溶栓(CDT)与外科血运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评估用于清除血栓的各种纤溶剂、腔内治疗和药物化学方法。该研 [1] 于2019年7月25在线发表于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上。

研究方法

PubMed、Embase和Cochrane文库检索了通过外科手术或腔内再通治疗ALI的研究,满足条件有520项研究。所有比较ALI治疗方式的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均收录。

研究结果

25项研究纳入了Meta分析,共调查了4689名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血栓切除与溶栓在保肢方面无明显差异。溶栓组的主要血管事件更多(6.5%,手术治疗组为4.4%;OR为0.33;95%CI,0.13~0.87; P= 0.02; I 2 =20%)。 高剂量和低剂量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保肢效果相似。 低r-tPA(14%)与高r-tPA(10.5%)在主要血管事件上无显著差异( P= 0.13 )。 r-tPA治疗30天保肢率为79.7%,链激酶治疗30天保肢率为60.4%(OR,3.14; 95%CI,1.26~7.85; P= 0.01 I 2 =0%)。 6个月保肢率方面,AngioJet比r-tPa更高(OR,2.21; 95%CI,1.17~4.18; P= 0.01 I 2 =0%)。

结 论

在ALI患者中,CDT和外科手术的保肢率相当;然而,CDT与高出血并发症风险相关。关于r-tPA、链激酶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出血并发症的风险,还不能得出结论。总结杂交方式、超声加速CDT、加热r-tPA或新型腔内(流体)血栓清除系统哪种方式更优的数据还不足。今后关于ALI的试验需要仔细构建,确保研究组的可比性,并应遵循标准化方式报告结果。



参考文献

[1] Emile B. Veenstra, Maarten J. van der Laan, Clark J. Zeebregts,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ndovascular and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techniques in acute limb ischemia.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DOI: https://doi.org/10.1016/j.jvs.2019.05.03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