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主编温静
速递传媒信息,对接行业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破解噪声污染刻不容缓丨人民时评 ·  昨天  
求是网  ·  双语视频丨老窑砖 新瓷都 ·  4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假设一个问题:如果特朗普重回白宫,欧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主编温静

孝老爱亲,老有所为!广电总局给中老年微短剧创作定了方向

主编温静  · 公众号  · 时评  · 2024-11-05 20:26

正文

主编温静导读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管理提示》,提出如下管理要求:


1.鼓励塑造善良慈爱、智慧豁达、勇敢自立、老当益壮的中老年人物形象,扭转突出表现重男轻女、贪财算计、狠毒蛮横的“恶婆婆”“恶奶奶”的模式化创作倾向。


2.鼓励立足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社会和谐的主题,创作关照中老年群体生活困难与心理困境的作品,扭转刻意制造冲突和价值观撕裂的创作倾向。


3.鼓励创作表现新时代中老年人老有所为,为家庭文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贡献“银发力量”的故事,扭转过度将中老年人形象边缘化、脸谱化的创作倾向。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日前,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管理提示》。



文件指出,近期,一批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爆火,引发舆论关注。在快速发展、类型多样的微短剧中,出现了以中老年人为主角、讲述中老年群体悲欢故事、多以喜剧结尾的微短剧,弥补了中老年人国产影视作品的题材匮乏,在满足该群体情感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部分微短剧为吸引眼球故意制造冲突、设计狗血情节,传递违背时代潮流、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引发舆论关于中老年人沉迷、微短剧收割中老年人的担忧。


对此,为更好通过微短剧这一文艺样态丰富中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各类微短剧整体创作提升,现提出如下管理要求:


1.鼓励塑造善良慈爱、智慧豁达、勇敢自立、老当益壮的中老年人物形象,扭转突出表现重男轻女、贪财算计、狠毒蛮横的“恶婆婆”“恶奶奶”的模式化创作倾向。


2.鼓励立足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社会和谐的主题,创作关照中老年群体生活困难与心理困境的作品,扭转刻意制造冲突和价值观撕裂的创作倾向。


3.鼓励创作表现新时代中老年人老有所为,为家庭文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贡献“银发力量”的故事,扭转过度将中老年人形象边缘化、脸谱化的创作倾向。


中老年微短剧热潮引发关注,

是银龄“精神食粮”还是“钱包杀手”?


近几个月,短视频平台上中老年微短剧井喷。


《闪婚五十岁》《五十岁保姆嫁豪门》《人到五十,闪婚霸总》等热播出圈,《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即爆款。WETRUE短剧热度榜显示,《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后连续五日霸榜第一,相关抖音话题播放量最高的达19.3亿。



然而,随着中老年微短剧的持续走红,质疑声也不断涌现。有人担心,短剧让老年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8月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看,截至2024年6月,我国较2023年12月新增网民742万人,其中,50-59岁、60岁及以上群体分别占15.2%和20.8%。“银发族”已成为新增网民主力。


2024年5月,艾瑞咨询调研了1022名微短剧用户,同时发布了《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40-59岁用户占微短剧用户的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为12.1%。可以说,短剧正在成为大量中老年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随着中老年微短剧市场的持续火爆,不少内容创作者和平台方也看到了商机。据财联社报道,短剧业内人士透露,近期多部中老年题材的短剧在横店开机,“黄昏恋”成了热门题材。借着中老年剧的热度,不少制作方开始采用端原生付费模式以拉高利润空间。


为什么短剧能吸引那么多中老年人?究竟是哪些内容让中老年人“上头”?浙大城市学院心理中心专职教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心理师符国帅认为,短剧之所以能够“拿捏”中老年人,首先得益于内容的贴近性。


“为老人量身打造的微短剧,取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亲情友情、职场竞争等主题,主角基本都是为儿女默默付出的年迈父母,为人善良,生活节俭,中老年人能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共鸣。”符国帅说。


事实上,细数这些爆款中老年微短剧作品,其中都有“逆袭”的元素,且占据主要篇幅,主打一个“爽”字。符国帅分析,这些“爽点”正是中老年群体的情绪共鸣点。老人看“爽剧”不仅消磨时间,更是在虚拟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反差中,放松心情,得到慰藉。


除了情感需求外,市场上中老年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也是中老年微短剧一推出立刻引起热潮的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群的娱乐需求日益增长,中老年微短剧的出现填补了市场上针对这一年龄段的文化产品匮乏。



中老年微短剧的爆火也引发了不少年轻人的吐槽。从最初吐槽中老年霸总短剧剧情狗血,到之后担忧沉迷短剧影响长辈的生活,到认为短剧正在从长辈钱包中“抢钱”。中老年微短剧的争议声越来越大。


除了时间和金钱上的花费,还有不少人担心短剧里的一些离谱剧情,会让中老年人分不清现实与虚构情节,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当中老年微短剧市场鱼龙混杂,如何避免其暗藏的隐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透露,行业内部正在默契调整一些内容方向,比如“恶婆婆”“恶奶奶”“绝经的我爱上少年”之类后续应该不常见到了。


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多部“放大夫妻婆媳矛盾”的短剧就已遭下架,“恶婆婆”类创作逐渐衰落。因此坊间目前讨论更多的,是老年霸总、黄昏恋题材作品该何去何从。


老年题材微短剧火爆

内容精品化才能真解“老年人困境”


中老年题材正式成为行业新宠的现实,正助推行业发生内容方向的质变,“关注老年人,为老年人做剧”正成为影视行业内容的新趋势。

老年题材剧要真正理解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挖掘其需求痛点,才能做出真正动人的作品。

微短剧应守底线。今年6月,微短剧正式进入全备案时代。监管部门将网络微短剧纳入备案管理,并通过持续的专项治理,从优化算法推荐、完善推送审核机制,到对含违规内容的微短剧进行清除,再到加强规范引导、打造精品力作,传递的信号再清楚不过。微短剧不管是面对老年还是青年,都要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不能宣扬不健康和非主流家庭观、婚恋观,不得刻意放大和渲染夫妻、婆媳矛盾,价值观跑偏了,必然遭到反噬。

微短剧不能坑老。微短剧偏爱老年题材,制作方牟利无可厚非,但不能动歪心思。故意给老人设套,别有用心地骗取老人钱财,显然立意就错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需要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相关信息,经营者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实现,不能人为给消费者全面了解信息设置过高的成本和障碍。微短剧诱导式消费,平台应督促剧方明确收费细则和规范;监管部门也要及时出手,不能任由利欲熏心者割老人韭菜。

微短剧莫丢了文化。精神产品要体现文化。微短剧虽短,并不意味着不能有内容厚度与思想深度;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作品,也不代表枯燥乏味、不适于娱乐。《等你三千年》用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串联起邯郸历史文化,让观众沉醉其中;《东坡先生赶考记》既清新时尚又富有文化韵味,展开了一幅北宋文化变迁的知识图谱和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市场表现不俗。事实证明,博出圈、博流量,留住老人、留住观众,不一定非要围着套路打转,不一定非得情节离奇荒诞。有做精品的意识,在质感中寻找网感,微短剧同样可以高端。

精神产品适老化是社会适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要求丰富老年文体服务,发展面向老年人的文学、广播、影视、音乐、短视频等行业内容。专为老年人打造微短剧,何尝不是为适老化做贡献;文艺工作者真正深入老人真实生活、感受老人内心世界、回应老人多元需求,用优质取代劣质,用真情实感替代荒诞不经,老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感受到自己同社会同频共振。

“老有所乐”,乐的不仅是丰富的物质生活,更是富足的精神世界。老人用对微短剧极致的追捧,诉说对精神产品的适老化需求,全社会都要读得懂、看得见。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北京晚报、浙江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