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江城,无数建设者正在着力提升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从地上到地下、从现实到虚拟,不断推动城市功能品质迈向更高水平。
铁四院深地空间技术研发攻坚团队代表毛良根,分享开发利用深地空间的故事。
“呼……”伴随着轨道车在地下420米深处穿行的声音,铁四院深地空间技术研发攻坚团队代表毛良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在地下工作的场景。“在这里,我们实地勘探,为后续开发利用深地空间打下坚实基础。”他的背后是一幅巨大的深地空间图片,光线昏暗,让人感觉无比压迫。团队成员们不仅要克服深地空间的幽闭恐惧,还要面对高承压性、高渗透性、强破坏性的沿江地质条件,攻克关键技术,推动建设“深、大、险、难”项目。比如,亚洲最复杂的光谷综合体,世界首座3线换乘、公铁合建越江工程徐家棚枢纽,近50米超深基坑二七路过江通道,以实际行动助力武汉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武汉地铁通号部代表李汉新,讲述该部门如何跑好地铁开通前“最后一棒”。
“收到……”伴随工程师在幽深的地下二十米处调试动车的声音,武汉地铁通号部代表李汉新分享了地铁开通联调的工作场景。地铁里的设备非常复杂,其中弱电系统被喻为地铁的神经及大脑。地铁通号部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及联调组织通信、信号等弱电系统。“任务越是艰巨,党员越要带头攻坚。”为确保本月底顺利开通11号线二期、三期,地铁通号部白天组织客运、车辆机电等多专业联动、多列电客车运行磨合,夜晚潜入隧道深处开展施工作业和故障处理,争分夺秒,日夜不休。
地下空间被誉为陆地、海洋、天空之外的“第四国土”。今年恰逢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20周年,二十载春秋,501公里运营里程、100亿乘次,数十万地铁建设者共同创造轨道上的“美好生活”。
武汉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书记吴钢,介绍推进武汉“智慧之城”的深度应用。
武汉市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书记吴钢,通过分享把大家从“地下”带入“云端”,努力“让数字会思考、让城市变聪明”,给市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带来更多便利,进一步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在教育医疗、社区养老、智能网联、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