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智工具箱
阳志平的私人写作空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真的不要久坐了,这个位置会凹陷!2 ... ·  昨天  
果壳  ·  千万别天天用冲牙器,真怕你......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智工具箱

碎片时代的经典阅读(1):什么是作家?

心智工具箱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3-21 23:58

正文

开智部落是我去年发起的一个创造者社群,聚集人工智能时代的创造者,从工程师、产品&运营人才到作家。开智部落的日常活动是读经典,写卡片。为了帮助小伙伴理解经典与经典之间的脉络,近期,我在开智部落做系列直播:《碎片时代的经典阅读》。周二晚上,介绍了给开智作家部落挑选的书单,整理成文。

为什么读经典

为什么读经典?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对「经典」连下十四个定义,将阅读经典的意义说得酣畅淋漓。第一个定义最为知名: 所谓经典,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 「我正在重读……」而不是 「我正在读……」的书 。第十二个定义,可能没那么多人知道了: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他经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读过其他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中的位置。

开智作家部落聚集的是有志于用小说、散文与诗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小伙伴们。用平克的话来说: 好的作家是热切的读者,他们吸收储存大量字词、成语、语句结构、比喻、修辞技巧。对这些元素怎样协调、怎样冲突、都有敏锐的触觉。这就是作家那种难以琢磨的「耳感」,默默存在的风格意识

怎样提升「耳感」?阅读一流作家的文本是个好方法。不少人误以为,读书应由易到难,就像孩子学钢琴围棋一样。 在这些人心目中,毛姆、钱钟书、张爱玲这些好比钢琴八段围棋九段,似乎只有先阅读一本段位远远不如他们的著作,你才能拾级而上 。殊不知,琴感棋感与肌肉记忆关联,而「耳感」关联你的大脑,一旦形成坏的品味,难以修正。

对应《新华词典》这样现实生活中的词典,认知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中也有一部《心理词典》。 越优秀的作家,心理词典拥有的词条越多;也拥有每个词条尽可能多的形式,如听觉的、触觉的、视觉的、味觉的、嗅觉的,性感的句子一个接一个,令你窒息 。试看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例子:

振保把手伸到她的丝绒大衣底下去搂着她,隔着酸凉的水钻,银脆的绢花,许许多多玲珑累赘的东西,她的年轻的身子仿佛从衣服里蹦了出来。振保吻她,她眼泪流了一脸,是他哭了还是她哭了,两人都不明白。车窗外还是那不着边际的轻风湿雾,虚飘飘叫人浑身气力没处用,只有用在拥抱上。玫瑰紧紧吊在他颈项上,老是觉得不对劲,换一个姿势,又换一个姿势,不知道怎样贴得更紧一点才好,恨不得生在他身上,嵌在他身上。振保心里也乱了主意。他做梦也没想到玫瑰爱他到这程度,他要怎样就怎样。可是……这是绝对不行的。玫瑰到底是个正经人。这种事不是他做的。

就像卡尔维诺说的一样, 优秀的文学经典把现在的噪音调成背景,轻音,哪怕它现在并非主流,它也坚持成为一种背景噪音 。这些声音在你耳边浅吟低唱,慢慢提升你的「耳感」。

所谓作家

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 。从诗之盛到诗之源,你需要因流而溯源,重返《古诗源》。信息过载时代,你亦需泛舟溯流,追寻源头,取一瓢饮酣畅淋漓。

有哪些文学源头?中国写作传统不同于西方,两者美学趣味大相径庭。 如果说西方是史诗与叙事诗传统,中国则是抒情诗传统 。学习写作,还得在西方与古典中寻。 去古典中体悟最美的抒情;往西方练习简约的叙事之道。其中不二法门就是,看最优秀作家的文章,将自己沉浸在美文体验中。

先说古典诗歌。宇文所安这位为唐诗而生的美国人,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美表达得淋漓尽致。开智作家部落最初学习的三本书是宇文所安的《追忆》、《迷楼》和《盛唐诗》。我喜欢这三本经典。 今天国人不自信,总觉得西方文学更好,但其实中国文学极其辉煌,只是西学东渐后,不为人知

接下来师从西方练习叙事,这就是小说了。 小说家如此之多,挑哪些文本?从「作家中的作家」入手 。当众多一流作家毫不掩饰自己对某些作家的偏好,且在文思枯竭时,总是从他们身上偷师。这批作家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我挑选了艾柯、卡尔维诺、纳博科夫、博尔赫斯、莎士比亚等等。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作家?在我心目中,小说家才算作家,最多加上诗人与写出了一流散文的作者。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一流作家? 就是他的勤奋超过多数作家的天赋 ,如阿西莫夫,又如艾柯;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超一流作家, 就是他的天赋超过多数一流作家的勤奋了 ,如纳博科夫、毛姆、钱钟书与张爱玲。

所谓作家,是那些写作对他们来说,比一般人更难的事

经典中的经典

作家有自己的文学品味,有自己的文本坚持,还有对写作这种技艺的刻意练习 。为了提升你的文学品味,帮助你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之美与西方小说叙事之道,我给开智作家部落前三个月挑选的作家分别是:宇文所安、艾柯与卡尔维诺。

这些一流作家,输出稳定,他可能一辈子会写多本书,比如宇文所安著作等身。那么为什么咱们挑的是《追忆》、《盛唐诗》、《迷楼》这三本呢?

我挑书有个小技巧,先读难书,再降低阅读难度 。如果一上来就读容易的书,会理解不透一个作家比较复杂的思想。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宇文所安这三本书都不简单,只是相对来说,《追忆》的阅读难度大于《盛唐诗》,《盛唐诗》的阅读难度大于《迷楼》。

第二个小技巧是,按照学术界对他引用的次数进行计算,引用次数最高的三本书有可能代表着他的学术位置 。比如《初唐诗》、《盛唐诗》是宇文所安的代表作。

第三个小技巧是,挑选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来选 。可能是刚出道时的成名作,可能是巅峰之作,还可能是晚年的集大成之作。

第四个小技巧是我个人的偏好 。因为我的「耳感」告诉我,有些书比另一些书更重要。比如,虽然人人推崇宇文所安的《初唐诗》,但我更喜欢《迷楼》,因此将其列入其中。

我想遇见你的人生

阅读小说、诗歌这类作品,跟阅读非虚构作品,取向大不同。当你阅读非虚构作品时,写术语卡,人名卡,金句卡,都没有问题。但 阅读小说、诗歌,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沉浸在文本中,要找到「感动」,并且要去理解这种感动背后是什么样的道理,扩展你的意向性层次、同理心等等

判定你阅读文学经典成功与否,并不是说你写了多少张卡片,而是你读的时候感动了多少回 。一旦你伴随书中人物喜怒哀乐,情绪起伏,这是好事,意味着你读进去了。你的大脑从此和作者共振。你慢慢地变得没那么坏了,更容易理解人性微妙之处。这些人性微暗之火,在超一流作家创造的世界之中时隐时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