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arlETF
做趋势的仆人,财富的主人。掌握99%不知道的投资知识,成为1%的投资赢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何夕  ·  能不能利用DeepSeek反腐? ... ·  20 小时前  
似水之流年  ·  资金在3250-3319点完成换手 ·  昨天  
似水之流年  ·  资金在3250-3319点完成换手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EarlETF

养老金账户将纳入宽基指基,一些碎碎念

EarlETF  · 公众号  · 投资  · 2024-12-12 07:30

正文

周二撰写了一篇《 年末退税攻略:除了基金Y份额,还有这些高收益选择! 》,探讨了年末个人养老金账户抵扣税收的最新计划,涵盖了对FOF基金的新选择,以及税优健康险的增购和可抵扣税的养老金新推荐。

文章发布后,就看到财联社消息,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全面开放,同时宽基指数有望增设Y份额纳入,这无疑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一大进步。

自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以来,市场一直期待更多基金品类能够被纳入。然而,FOF基金这类产品不仅要求投资者双重缴纳管理费,其透明度也相对较低,这对投资者而言无疑增加了负担。

尽管目前关于整体进展的消息并不多,但从已有的一些数据来看,倒是有一些零散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告别持有期

终于可以告别持有期了。从此次的表述来看,宽基指数基金和ETF联接基金可能会通过增设Y份额的方式纳入个人养老金制度。如果这样的话,应该不会为这些宽基指数基金设立持有期的概念。

在三年前首批纳入的FOF基金中, 持有期制度无疑是最受争议的焦点之一

回顾三四年前,持有期概念曾风靡一时,当时的市场逻辑在于:为何基金能够盈利,而基民却难以获利?问题的根源并非基金本身,而是基民热衷于短期炒作与波段操作。因此,通过设立持有期来约束基民的交易行为,以期提升投资收益,成为了一种应对策略。于是,一年、三年乃至五年持有期的FOF基金应运而生。

过去三年的市场教训深刻地告诉我们, 基民难以获利并非仅仅源于投资行为的冲动,更关键的是市场贝塔波动的剧烈性,以及基金经理在投资策略上的偏科,过度聚焦于成长型板块

因此,在当前讨论养老金投资于宽基指数的背景下,持有期类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毕竟,养老金账户本身就具备超长期投资的特性,所有投入的资金直至退休时方可提取,这本身已经有效地约束了投资行为。至少应该允许账户内的资金便利的在不同投资品种间进行灵活调配。

在过去两三年中,购买保险、理财类产品的投资者至少实现了稳健的增长,而那些持有FOF基金的基民不仅承受了贝塔损失,还被持有期限制,无法通过调仓降低权益中枢。

费率能更低吗

随着宽基指数被纳入养老金账户,“持有期”这一无意义的枷锁看来有望得以解锁。

然而,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费率是否会继续下降?回顾当年FOF基金增设Y份额时,管理费和托管费均较原始A份额有所降低,以体现长期锁定的价值。

经过2024年一轮又一轮的管理费降费,目前主流宽基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已降至0.15%,托管费为0.05%,这一水平确实已相当低。但考虑到养老金账户可能需要锁定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在国家大力提倡试点推进的背景下,指数基金的管理费是否还会进一步下行?例如,哪怕只是象征性地降至0.1%的管理费,这都将是一个重要的表态,值得我们期待。

中证红利能被纳入吗

当然,另一个话题是,是否只有新闻中提到的几个宽基指数基金会被纳入养老金账户?从新闻来看,目前提到的包括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创业板指数这四个。

后面提到“等”字,具体还有哪些尚不得而知,但我推测中证A50指数也有可能被纳入。

就我个人而言,我最好奇的是类似于中证红利指数这样的策略指数,虽然它不算宽基,但作为优秀的策略指数,是否会被纳入?近年来,管理层一直在提倡分红,鼓励通过分红回报股东的方式来实现长期稳健的收益。

这种投资思路是传统的规模指数无法表征的。相比之下,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代表的高股息系列指数,正是这种长期持有、耐心资本投资方式的代表。

从下图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来,中证红利指数的年化收益率高达13%,相比之下,宽基指数的表现则逊色不少。因此,从培养耐心资本,从养老金账户的长期增值保值角度考虑,将中证红利等高股息指数纳入投资组合,可能对养老金账户持有人而言是一个真正的利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