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临床实验室越来越多,即时检验(POCT)发展迅速,不仅开展的科室越来越广泛,检测项目也越来越多,
甚至在有些医院临床实验室大有跟检验科 PK 竞争之势。
临床实验室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诊疗与急救,但 POCT 管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检测方法学、检测设备的不同,检验结果也会存在差异,这不仅会干扰临床的诊疗,甚至还会引起医患纠纷。
POCT 高速发展的背后不仅面临着管理的滞后,也存在着其他很多问题。
1. 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对 POCT 的管理是成立 POCT 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含职能部门如医务部及质控科、实验室及临床医护。按照要求,POCT 管理委员会具有对 POCT 质量管理的职能。
尽管多个部门均参与 POCT 管理,实际工作中依然问题重重。如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管理文件或者要求落实不到位、
管理委员会与开展 POCT 的临床科室之间缺乏衔接与沟通等。
2. 缺乏设备的准入标准
大部分医院使用的 POCT 设备品牌多、数量大
,临床科室对 POCT 设备普遍缺乏必须的质量控制意识和使用技能
,且未对 POCT 管理流程进行严格把控。
其次,不少仪器有即时检验的名号,但不符合要求,或检测项目并不适合在床边开展
,但科室为了经济效益而强行开展。
3. 缺乏相应质量控制
1)
多数临床科室 POCT 设备不能每日进行室内质控
,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检测结果质量无法保证。有些科室即使每日进行质控,但质控数据依靠人工抄录在记录本上,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监管,
存在大量的人为误差。
2)无专人定期维护仪器,仪器的校准未能有效执行,
仪器的保养工作仅依靠厂家工程师不定期进行。
3)
POCT 结果报告形式不统一
,检测结果未和医院 HIS 连接,
结果无双人核对。
出现危急值时,多数情况未能进行记录。《心肌肌钙蛋白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提到:POCT 虽然是床旁即时检测,现场即时出结果,但也应有立即上报和临床处置流程。
4)有些 POCT 项目实验室 / 检验科同样开展了,
但是临床未对 POCT 检测结果定期进行实验室间结果比对,
或者比对不通过时,未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等等。如临床开展肌钙蛋白的即时检验,但未对 POCT 诊断 AMI 的灵敏度进行临床评估,不确定该项目能否满足临床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的需要。
表 1 某医院 2019-2020 年度 POCT 项目比对通过率
4. 人员培训和管理缺陷
1)
科室 POCT 操作人员无统一的资质要求
,医生、护士、研究生等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缺乏医学检验背景,对 POCT 项目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实际检测水平参差不齐。
笔者曾收到过采集后超 6 h 的血气标本,要知道血气标本采集后未及时检测,会导致 pH 值、PCO
2
、PO
2
等结果严重受影响。打电话与临床沟通,才发现对方根本不知道采集标本后久置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另外,患者的吸氧情况对血气也会有影响,尽管我们一再强调送检时需要写明患者是否吸氧,以及具体的吸氧浓度,还是会有医生或护士漏写。
2)操作人员流动性大,
仪器无专人操作,有标本时当班人员都可以进行检测,
无统一的仪器使用操作程序。科室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授权管理,一旦出现检测结果偏差很难判断是设备故障还是操作失误引起的。
3)临床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
,无系统性培训及考核,不具备系统性的检验专业理论知识,
对 POCT 设备的性能原理、仪器保养、质量控制等相关知识了解很少。很多仪器未接受过厂家的系统培训,仅被教授如何使用即独立进行检测工作。
今年 5 月 29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 年)》,该文件在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过程质量中提到:建立健全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
重点关注即时检验(POCT)质量管理,配合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对于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重要作用。
在此之前,各个省市均制定过相应 POCT 质量管理规范,如 2021 年 8 月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为进一步加强 POCT 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了《济南市即时检测(POCT)质量管理规范(试行)》。2022 年 5 月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即时检验临床应用管理等等。
具体如何加强 POCT 管理呢?
1. 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体系
1)POCT 管理委员会不应流于形式,要切实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认识,明确职责规范,从设备准入、人员资质、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监督临床检测行为,加强设备质控和监管。
2)管理委员会应通过协调问题的沟通、最大限度地发挥质量改进的效果。
3)严格对 POCT 设备的引进和项目开展进行监管,相同检测项目在床边与检验科同时开展时,应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2. 规范人员培训和管理
1)定期培训、考核和授权 POCT 操作人员,保证其具有做好相应 POCT 检测工作的专业能力。所有 POCT 操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培训与考核。
2)操作人员除了掌握仪器的日常操作流程外,还需要了解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操作流程、样本采集流程、测定结果相关的应急措施和误差来源分析、正确的结果记录、安全性及预防传染的措施等。
3. 建立 POCT 检测质量控制体系
1)在检测标本前,均应进行质控品检测,质控结果在控,方可开展标本检测。若质控结果失控,则不能进行标本测定,应分析失控原因并立即纠正,重新进行测定,直至质控通过。
2)科室已开展 POCT 的项目,须定期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每年至少一次),2015 年国标 WS/T4622015 中提到,采用 POCT 检测时,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POCT 检测结果与中心实验室检测方法之间的偏倚应 ≤ 20%。如比对成绩不合格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若连续两次比对不合格时,应暂停该 POCT 项目,直至成绩合格后方能再次检测。
3)不同设备需要不同的保养方式,操作人员需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
4. 推进 POCT 信息化建设
据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引进 POCT 管理平台,可实现分类别、多角度地对 POCT 全过程进行监管,以便在临床中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推进 POCT 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化记录和报告结果
,省去大量手工记录检测结果、签名、转抄的时间。相比原来的手工流程,该医院平均单次检测时间缩短 50% 以上。
另外,POCT 信息化可实现对 POCT 设备运行和 POCT 检验报告等关键流程的管控。对检测结果进行实时监测,主动向医生推送患者危急值报告,并给出危急值处理建议,辅助医生对患者实施更加精细化的治疗。
结 语
随着医学进一步发展,POCT 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在分级诊疗、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 POCT 发展迅速,但仍不能取代检验科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临床科室应建立科学、规范、精准的 POCT 质控体系和评价体系,接受检验专业人员的工作指导及医院质量管理部门的领导,共同推进 POCT 工作的发展。
[1] 薛缪群,夏永泉,孙蓉蓉,等.POCT 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1 (032-009).
[2] 潘亭亭,范明亮,高玉琴,等。即时检验在医院规范化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J]. 中国乡村医药,2021, 28 (11):2.
[3] 董海新,金呈强。检验科在床旁检验 (POCT) 医院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9, 30 (1):3.
[4] 李玮,任宇飞。基于信息平台的医院 POCT 管理改进 [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22, 31 (12):70-74.
[5]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心肌肌钙蛋白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医学杂志,2021, 101 (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