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读史"免费关注。博闻通识,知古鉴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本文选自书籍《中国人:群居的食草族》,雾满拦江著
一
清朝时,昆明有个县太爷,叫王燮。王燮家的少爷,人称王衙内。王衙内的人生理想,和《水浒传》中的高衙内没什么区别。他不想成为龙和凤,他只想生活在幸福中。幸福是简单的,就是带三五个家丁,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上大街闲逛。
天天跟在王衙内身后的家丁,有个狐假虎威的老何。
老何虽然只是个家丁,但他有个学霸儿子——我们就叫这孩子何学霸好了。小学霸聪明绝顶,写的文章,连浸淫诗书一生的老夫子都拍案叫绝,无法改动一字。于是县太爷王燮,就让家丁老何把小学霸带来,给自己儿子当书童。
王衙内和何学霸,就这样坐在一起,开始学习。
有了稍好一点儿的读书环境,何学霸的成绩一飞冲天,名声不胫而走。而王衙内也沾光出了名,江湖人称王学渣。
高考了——不对,这是清朝时候的事儿,那时候高考叫科举——王学渣愁眉苦脸,背着大袋的银子出门,被父亲逼着去赶考。
何学霸躲在无人之处,号啕大哭——他父亲是个狗腿子,根本没有户籍,也就是没有户口。
二
清朝跟现在一样,没有户口的孩子,没资格参加科举——但各地也在狠抓升学率,毕竟从自己地盘考出去的学霸,家乡人人脸上有光,幸与荣焉。于是昆明当地有头有脸的士绅全都在奔走活动,用尽了各种方法,终于给何学霸弄到了户口。
何学霸时来运转来,奔赴考场,果然是榜上有名,而且名次极靠前。皇帝御笔一挥,曰:对于这样年轻而优秀的好干部,一定要大胆任用!于是何学霸进翰林院进修,翰林院是什么地方?是重要领导干部大本营,翰林院最差劲的,出来也是个县太爷。锦绣前程在向何学霸热情招手。
这一年,何学霸刚刚18 岁。
这一年,王学渣胜利落榜,理直气壮地回家啃老。
三
王学渣终究是官二代,和草根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县太爷王燮花钱给儿子捐了个官。
此后二十年,何学霸和王学渣,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前行。何学霸从翰林院出来后,先在六部挨个做侍郎——也就是做副部长,然后外放成为封疆大吏—— 41 岁那年,他已经官拜两江总督。
王学渣在官场上,不改当年衙内的作风,虽然他没什么成就,但熬资格,官也在慢慢地升——但与何学霸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
饮水思源,何学霸却从未曾忘却王学渣。一旦有了机会,他立即向皇帝举荐自己的学渣小伙伴。
四
何学霸与王学渣时代,正是清咸丰朝。咸丰是个倒霉蛋皇帝,他前脚登基,后脚洪秀全就闹起来了,攻陷南京,改叫天京并向咸丰叫板。太平军攻入浙江,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咸丰帝急找何学霸:何爱卿,值此危难之际,何人可出任浙江巡抚,替朕分忧呢?
何学霸大声道:陛下,臣这里还真有个现成的人选。
咸丰大喜:爱卿快快道来,是哪个呀?
何学霸:陛下,臣举荐正在官场上混日子的王学渣……不是,臣举荐江苏布政使王有龄。
咸丰帝:啥?你给朕举荐王学渣?
何学霸:陛下,你连这事儿都知道?
咸丰帝:滚!
这事就这么算了。
但何学霸却没完,他又一次上疏,力荐王学渣,气得咸丰直哆嗦。
隔几日,何学霸又来了,再次上疏,举荐王学渣。
咸丰帝终于发飙了:何学霸你个一根筋,天底下这么多的人,你难道就认识一个王学渣吗?
何学霸抬杠道:陛下,臣觉得让学渣去对付太平军,蛮合适的。
咸丰帝:算了,那就试试吧。
风水轮流二十年,昔日的王衙内,终于混到靠当年家丁帮扶的惨淡地步。
五
眨眼工夫,咸丰帝死了,权力型女人慈禧出场。她坐在儿子的龙椅上,探头往外一看,顿时惊呼起来:好刺激,你看那边有个学霸和学渣,正联手大战洪秀全……不得了,出怪事了!
其实也没什么怪事,就是何学霸和王学渣的人生大考,来临了。
第一个面临大考的,是两江总督何学霸,他当时驻扎常州,太平军蚂蚁一样突然涌来。何学霸镇定自若,作出英明决策:战略转移,转移到上海租界去享受人生。
正要走,当地士绅百姓把他拦住了:学霸大人,你是封疆大吏,有守土之责。
敌人来了你不能逃,弃土而逃可是杀头之罪呀。
杀你个头呀!何学霸愤懑地说:我这一生容易吗?爹是家丁狗腿子,我是书童小跟班,好不容易才熬出头来,大好的人生还没享受够,你们就跑来让我死,凭什么呀?我偏不死,气死你!
不死不行!众人拦在学霸面前:学霸大人非死不可,你想逃,得先过我们这一关。
这一关有什么难过的?何学霸乐了:警卫连,预备,举火枪,放!
砰砰砰!枪响了,何学霸打死打伤许多老百姓,杀出一条血路,径直逃往上海,钻租界里躲了起来。
何学霸逃了,他举荐的王学渣,也进入了考场。
六
太平军蜂拥而来,包围了杭州,把王学渣困于城中。手下人建议:学渣大人,咱们快逃吧,再不逃就没机会了。
王学渣叹息道:人啊,只活一辈子,像条狗那样也是活,像个人那样也是活。
这世上的狗狗太多了,咱们干脆做人吧。
王学渣坚守空城两个月,城破,自杀身亡。
太平军被王学渣的忠勇感动了,不敢冒犯,厚殓其尸,护送其棺木回乡。
七
何学霸的名字叫何桂清,他出身苦寒,走科举路线进入仕途,官运亨通。但在常州弃土而逃,更杀劝阻百姓多人,慈禧太后派人到上海把他捉住,以临阵逃脱罪,砍了脑袋。
王衙内名叫王有龄,他少年科举失败,此后人生,沦为官场混子。如果不是当年的书童何桂清拉他一把,他是没有机会出头的。
但人生就是这么吊诡。出身苦寒的何桂清,虽然是科举考场上的成功者,却未能通过最后的人生大考,身死名裂声名扫地。而不被咸丰帝看好的王有龄,却没有辜负举荐自己的何桂清,世相如此七颠八倒,让人看得跌破眼镜。
八
其实吧,道理我们人人都知道,考场里考的那点玩意儿,跟人生的品德能力,有时半点儿也不搭。只不过,当一代年轻人长大进入社会,总得弄出个筛选机制来,以便大家挑选拣用。没有这个筛选机制,这世界就是铁板钉钉的世袭制,苦寒孩子永世也没有出头机会。
但是,智慧、能力或品德,这些东西都是无法量化的。所以,古时代的科举,现在的高考,完全是一套与孩子品德能力无关的筛选方式。所谓的学霸,只是他最擅长玩这种筛选游戏罢了,一旦进入社会,此前的一切归零。潮水退了,才知道谁没穿短裤。进入社会打拼,才知道谁才是真的学霸。
古时代的科举,坑惨了不知多少人,甚至坑害了这个民族。现在的高考,弊病同样也不少,所谓高分低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现在的高考,其作用不过是用来给官宦世家添堵,给世袭制造障碍。之所以不废除它,只是因为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可以替代。所以,这个时代的学渣,真的没什么丢人的。这个时代的学霸,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高考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游戏结束了,就该干正事了。梦醒了,就该爬起来刷牙洗脸了。
话虽如此,但高考失败,伤害却是终身的——一旦在这条线上被划下,就意味着人生的一次重挫,意味着你将失去许多机会。比如说王衙内,如果不是科举,他的书童根本不可能有出头的机会。只是因为不擅长玩科举的游戏,让王衙内失去了整个人生……
但我们期望,王衙内的悲剧不会再重演。毕竟现在是个商业社会,多元的选择给了每个人更多的机会——王衙内时代,除了当官只有种田。而现在,冰冷的商业法则把一切都金钱化了,只要你努力,你奋斗,你所有的本事都会在市场上被购买兑现。
人只活一次,拼要拼一生。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这个道理。
补充:太平军攻陷杭州后,忠王李秀成感叹王有龄的忠烈,厚殓了他的尸体,并派王有龄原先的亲兵护送棺木还乡。可见忠贞之士,就连敌方也会给于敬重;而苟活之徒,只能得到交战双方的唾弃。
何桂清与王有龄,从小时候的同学,到地方上的同僚,到最后同死于太平天国运动,他们的人生轨迹有不少重合的地方,但最后的下场却截然不同,一个成为“英烈”,一个成为“罪魁”。从现在观点来看,战败而降,可以接受。思想意识改变了,转而投奔敌对的阵营,对原先的战友回戈一击,也有一定的道理。唯独大敌当前,身为高级官吏,不进行充分的备战,至家国军民于不顾,率先奔逃,绝对不能接受。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作者不详,如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