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日报
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日报

我们都熟悉的哪吒,为何在他手里就火得一塌糊涂?

广州日报  · 公众号  ·  · 2025-02-11 23:13

正文

图片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心传星愿”栏目,每周二晚见








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精彩纷呈,而其中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后面简称《哪吒2》)更是刷新数项票房记录、成为有史以来中国最高票房电影,引起了全球范围的热切关注。从医学跨界电影的导演饺子,凭借两部哪吒影片,迈入“百亿票房导演”行列。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
到如今百亿票房的导演
饺子的故事充满了励志与传奇
他为何可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功?
本期广州日报心传星愿进行探讨分析。

图片

点击收听心传小电台↓



文化的“年轻化表达”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竞争激烈的电影行业也是如此。

从《哪吒1》到《哪吒2》一骑绝尘的票房、观影者居高不下的评分来看,两部电影可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图/新华网

2月11日,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突破90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90亿电影,暂列全球电影票房榜第27名、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6位。

两部哪吒电影的亮眼表现,其最直接的心理学密码便是激发了集体无意识与依托了神话原型。 正如导演饺子所言:“传统文化需要年轻化的表达” ,这种“原型重构”策略让电影成为文化基因的超级载体,并通过这一叙事模式跨越文化壁垒,激活了全球观众内心深处的心理图式。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类心理深处存在共通的原型意象,如英雄、叛逆者、救赎者等。 两部《哪吒》中“魔童”的成长叙事,本质上是对“英雄之旅”原型的现代化演绎——从被误解的叛逆者到自我救赎的觉醒者。而《封神榜》中的哪吒形象,既承载了东方文化中“反抗天命”的内核,又通过对个体身份的探索、对偏见的抗争等现代价值观的注入,与观众熟悉的东方“哪吒”“孙悟空”、西方“超人”“蜘蛛侠”等英雄叙事形成共振与呼应。


《哪吒2》周边产品


当然, 两部哪吒电影 能够成为超越时空的经典作品,普世价值是最为核心的“流量密码”。

后现代主义理论强调,成功的跨文化传播需找到文化特殊性与普世价值的平衡点。 《哪吒2》将“反抗命运”“亲情救赎”等普世主题,嵌套在三星堆纹饰、昆仑仙境等东方符号中,既满足海外观众对“异域风情”的猎奇心理,又通过情感共通性降低文化折扣。


此外,先进的制作技术也为突破地域与时间的壁垒作出了重要贡献。 《哪吒2》的背后,是中国138家制作公司的托举,其特效场景(如粒子重组动画)构建的视觉奇观,本身就是一种“无国界语言”。这与印度电影通过歌舞场景实现跨文化破圈的策略异曲同工。



戳中观众的心



哪吒2 》以艺术叙事的方式表达而不是一味迎合受众的深层心理需求。影片中,哪吒与敖丙的羁绊、东方美学的视觉盛宴,以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价值观,让观众在震撼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有从小热爱动漫的年轻人,深受“哪吒”打动后甚至自掏腰包买票,请亲朋好友一起观影。

图片
李素磊博士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



两部“哪吒”电影的成功,主要是满足了观众几个方面的心理需求。

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了50亿的票房,当时出乎各方包括导演饺子的意料。前作构建了高口碑IP, 观众对续集存在天然的"情感延续需求"。在 心理学中,“熟悉性偏好”让观众更倾向于选择已知角色和故事框架, 续集从前作结尾的悬念(如哪吒与敖丙复活)开始,让部分忠粉形成长达4年的心理期待蓄力,在蛇年春节档集中释放。他们对身边的人引起的‘波纹效应’,大大有利于《哪吒2》的票房和影响力。

有意思的是,《哪吒2》的很多小角色,也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群体,这包括申小豹和石矶娘娘等,更不用说众主角了。这也是一种“角色代入与共情产生的心理投射效应” 。 通过角色代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而真正的共情,则能够让观众在理解剧中人物的同时,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

申公豹的角色令观众印象深刻。图源/《哪吒之魔童闹海》 官方微博

此外,从整体层面来说,《哪吒2》延续了前作“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控人生的反抗精神, 而观众通过哪吒的成长,投射自身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形成情感共鸣。 可以说,《哪吒2》成功的本质是对观众心理需求的系统化满足。


“死磕到底”的匠心精神



随着《哪吒2》的爆火,导演“饺子”(本名杨宇)也被更多人所熟知。

公开报道显示,饺子原名杨宇,1980年出生于四川泸州市,大学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饺子从小喜欢动漫,从大三开始认真自学动漫。工作时曾选择广告行业,后来决定彻底放弃医学专业与正式的工作,向母亲说明需要在家转型蓄力。母亲二话不说,给他配置了电脑等,这也是饺子后来所说的“啃老三年”的经历。 母亲与他一起,承受周围人的质疑,却从不怀疑饺子的梦想。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鲁健访谈》栏目对话导演饺子(左)。


这种无条件的包容与信任,从饺子还叫杨宇的小学时就可见端倪。老师没收了饺子的动漫书,通知了家长,母亲到老师的办公室,温和要求将动漫书还给她,并说自己会与孩子沟通好。在深谈后,饺子做到了“搞好学习再看动漫书”的要求,而母亲也从不因他将教科书边边上画满小人而说任何话。


饺子在家三年,靠一己力量和包括妈妈在内的“业余配音演员”的支持,制作出了获得国际三十多项大奖的《打,打个大西瓜》,这部不赚钱的动画短片,引起了行内关注,逐渐给他打开了得拍“哪吒”的大门。 而在第一部电影取得成功后,他宁愿花五年时间精雕细琢第二部,也绝不肯“糟蹋机会”(他的原话是:机会是不能糟蹋的)。

《哪吒2》周边产品售卖火热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其琪、蒋幸端


除了得到母亲的全心信任与托举外, 饺子 也得到了其他各方与相关资本的支持。 尽管一个1秒钟的细节,他都可能死磕上几天,但没有人去质疑他的“速度问题”。正如饺子在接受采访时所言,电影制作没有捷径只有“死磕”。在双向选择中,他的实力,让参与的人与资本,也表现出了同频的情怀和理想。


据了解,全国有百余家动漫公司,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入了影片细节和内容的“死磕”。这种闪闪发光的理想形成合力,让《哪吒2》这部中国动漫电影,得以“出圈”,得以进入全球电影票房前30名。

在《哪吒2》的票房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后,很多知名导演和影视从业人员,陆续在社交媒体表达了祝贺。饺子个人理想的“星星之火”,终于形成“燎原之势”。


《哪吒2》电影 周边产品已是“一吒难求”。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其琪、蒋幸端


饺子的经历,给所有人带来了一些现实思考。

饺子靠高分考上了知名学府的医学院,完成了完整的本科教育。这说明了他的天分与努力,都是在线的。而完成四年本科教育,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构建知识结构、锻炼逻辑思维、完成自身社会化等等的重要一步。


饺子所谓的“啃老”数年,并未躺平。他一天做动画16小时左右,苦心孤诣做出了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拿国内外大奖拿到手软,这是他从医学专业得以跨界到动漫行业、可以接触到行业重要资源人脉的敲门砖。


若你有理想,先证明给所有人看:你足够踏实、足够努力、足够热爱、足够有死磕精神,先试水一个小小的项目都好。此后,“托举”的力量包括身边人的支持,自会到来。

两分钟回评



“”
点击查看相关详细内容👇
从今天起,国乒再度背水一战!
今起早睡,不仅仅为缓解“刷剧式疲惫”



梦想无分大小
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蛇年,我们一起加油!






















心传信札 (请上下滑动阅读)

写给正在“追梦”的人

恭喜你,有梦可追,这本身就很有意义。

关于人为什么要有梦想的问题,著名导演周星驰用电影《少林足球》的台词给出了答案:‌“人要是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2》大热之后,因为导演饺子逐梦而行、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创造出哪吒系列,也引发了关于“梦想”的热议。有一位粉丝如此留言:即便是做咸鱼,我也要做最咸的那条!

有目标有行动,去实现自我,这就是追梦。而在正向的道路,有梦想可以如虎添翼,也可以让人找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说,梦想不分大小。确实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字迹更漂亮或者是长大后想成为科学家;对于中学生来说,希望在英语口语方面有突破或者是想当运动健将甚至是改变中国体育的格局;对于大学生来说,希望在假期可以加持一项技能或者是未来可以做“善于而乐于为之 的职业并成为行业翘楚;对于全职主妇来说,希望家务少一点可以有时间去练习舞蹈和其他,或者是期待有机会重入职场甚至创业;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希望将工作做得无可挑剔获得同事的肯定,或者是重拾童年的梦想、不断精进,以期有朝一日可以全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些都算梦想,有的实现不难,有的却需要有很强的韧性并付出极大的努力,还得持之以恒地一点点精进。在短时间内,很多努力是看不出明显效果的,而在较长的时间段后,坚持的力量,或许就可以改变人生了。人们常说的“长期主义”,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正在追梦的你,想转送给你一句话: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一年努力可以达到的高度,却低估了自己坚持十年可以实现的目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