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晒爱思PsyEyes
教心理学的唐映红老师个人专栏号。以心理学为基础诠释世间万象。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要是江湖事,无不可用心理学来诠释、解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晒爱思PsyEyes

拒绝PUA套路,妹子得让自己有更多社会经验才行

晒爱思PsyEyes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8-05-29 22: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随着新京报关于揭开PUA黑幕的文章报道,社会舆论开始关注并重视此前一直处于半地下状态的PUA产业以及伴生的所谓“情感咨询”业。


PUA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其英文为Pick-Up Artist,直译就是搭讪术(搭讪艺术家)。其要义是帮助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无论是腼腆或者缺乏经验的人,能尽快掌握如何与心仪异性尽快建立关系的人际交往技术。换言之,如果PUA用在适宜的地方,那么无疑能够帮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群。但是,国内引进PUA后,一直处于半地下的野生状态,许多所谓的PUA培训机构把PUA用到不恰当的地方,以至于在国内PUA甚至被译作“ 泡学 ”,即 通过一些套路来忽悠那些缺乏足够生活经验的妹子,以达到骗财骗色的目的


之所以本来纯技术性的PUA在中国发展成为臭名昭著的“泡学”,从心理学角度,其原理无非是 利用了人际交往互动中的一些印象形成以及归因偏误的倾向性,加以凸显利用。 例如,有些因素在人际交往互动中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如某些特质,热情、真诚、幽默等等;有些因素在人际互动中能增加说服力,如激发焦虑、制造共鸣等等。本来这些因素自然而然地在某个人身上具有或者不具有,这与他是怎样的人以及有过怎样的经验阅历有关。像在日常生活中,一个30岁的有经验的男性就比20岁缺乏经验的男性去约会25岁的妹子更有优势,优势来自于经验,而不仅仅是年龄。



问题是,当PUA将这些增加吸引和说服的因素加以提炼编排,使之成为一些套路,那么用在日常的异性交往互动中就能提高约会成功率;而 一旦用于骗财骗色的目的,就很容易使一些缺乏足够社会经验的妹子入彀成为“猎物”。


那么,女性要如何才能避免成为那些滥用PUA骗财骗色者的“猎物”?不被PUA的套路所忽悠,做好防范,保护好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一言概之的建议,最有效的防范就是 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


为什么这么说?任何能给出的识别PUA套路的建议,都可能没有实用性。PUA套路无非是让本来不是这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人通过纯技术性的训练具有了吸引力和说服力, 但这些人身上通过套路展现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对于有足够社会经验的人来说很容易就识破 ,但对于缺乏必要社会经验的人来说,要不就很容易把真正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人一并拒绝了,要不就仍然一筹莫展,入彀了才醒觉。道理其实很简单,你试图教会没有喝酒经验的人来识别真假茅台其实是没有用的,他得具有起码的饮酒经验才能理解和掌握甄别真伪的要领。



从某种意义上说, 缺乏必要社会经验的年轻人,很容易被各种套路所忽悠,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社会现象。 在没有PUA之前,那些猎艳的浪子一样靠各式各样的套路将缺乏必要经验的女人轻易地俘获。有了PUA加持,不过是使一些原本很Low的登徒子也有了套路和伎俩摇摇欲试,即便他们真正得逞的概率并不高。


所以, 对那些缺乏足够生活经验的妹子来说,积极地在日常生活中拓展人际互动交往的范围,积累经验,不断成长,那么自然而然就能够对那些所谓的套路产生免疫力。 否则,只有加倍地宅和封闭自己,才能避免掉入可能的陷阱;或者听从那些大而无当诸如“扎紧裤腰带和捂紧钱包”,固然能避免骗财骗色,但也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塑造自己“老姑婆”的形象,让可能的Mr. Right望而却步。


当然,我们的社会,包括学校、家庭和媒体舆论对年轻人更宽松一些,更宽容一些,可能更有助于他们自然地积累足够的生活经验。起码不要在他们青春期对可能的恋爱严防死守,即使他们入读高校也对谈恋爱重重设限。要知道, 一个在中学和大学听从老师、父母叮嘱认真学习,不谈恋爱的乖乖女,俟她毕业后,事实上就是为PUA套路量身订制的“猎物”。


(以上文章编辑版首发于今天之新京报专栏版。版权属于新京报,禁止转载。)



附:以下为接受《新京报》“重案组37号”记者采访的回复


1、您怎么看待两性关系中的情感操纵?


情感操纵游走在道德的边缘。即使在性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语境下,赤裸裸的情感操纵也是踏破伦理底线的。无论持有怎样的性价值观,倾向保守的还是个人主义开放的,都必须恪守四条基本的伦理底线:1、非其個欺骗;2、非胁迫;3、非工具化;4、尊重对方性价值观



2、有些操纵者会提出各种极端要求,比如要对方和其他人发生关系,还有不涉及金钱的情感折磨。这种操控者的心理机制是怎么样的?其中原因在哪里?


具体到某个案例,只要是双方自愿且知情的性活动,原则上都是私人的权利,他人不便置喙。有些人的性偏好就是被折磨,即所谓的M,因为被虐或受屈辱会激发大脑内啡肽的分泌,会增强性感受。但是,如果当事人并非自愿或并不知情,那么施与方就涉嫌性犯罪,受害人可以提出检诉。



3、一些所谓导师将这些系统化传授给他人,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在哪里?


这就好比让专业选手与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小白同场竞技,肯定是不公平的。隐瞒自己其实是专业选手身份涉嫌违背非欺骗知情原则;如果故意伪装或乔饰,那就更进一步涉嫌违背非欺骗原则。



4、如果做一名情感咨询导师有没有明确的要求和门槛?如果有,是什么样的要求和门槛?


据我说知,目前“情感咨询业”中要成为一名情感咨询师几乎没有任何门槛,我所知道有些情感咨询机构的导师,自己根本就没有恋爱经验,也没学过任何心理学相关知识。



5、作为女性或者男性,如何识别对方的套路,如何防范类似的情况?一旦对方提出极端要求后,自己应该怎么办?


无论男女,首先得是有经验的才行,年轻时该谈恋爱谈恋爱,该发展积极人际交往发展积极人际交往,没有经验很难避免被性剥削,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你要不就更退缩,要不就直面风险。没有PUA,自古以来浪子猎艳都是瞄准没有经验的小白,这跟有没有PUA倒没有必然关系。没有经验的小白面对极端的性要求最可能的情形就是不知所措,那么最好的防范就是不要轻易置身于仅有两人的私密空间。



6、多位受访者称,自己已经无法进行正常的感情交往,对着这类受害者,有哪些办法可以帮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如果无法进行正常的感情交往,建议接受专业靠谱的心理辅导。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靠谱的教条,就是自己吃一蛰长一智。任何看起来有道理的教条都不适用的原因就在于小白如果能审时度势那他们就不那么容易受害了。


扫描或长按赞赏,谢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