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座12楼
关注创业和投资的互联网媒体-B12让创新得到赞赏。(更多内容关注http://b12.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陌陌被指盲盒抽奖欺诈#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座12楼

倒闭潮给「元年」划上了「尴尬」的惊叹号,VR到底剩些什么?

B座12楼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27 21:11

正文

还有不到一周时间,曾被寄予厚望的「VR元年」就要过去,国外的硬件生产商多足鼎立的形势已然建立,但是,国内 VR创业这个圈子呢?今年8月后,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家VR公司资金链断裂,寒风呼啸,VR正式进入洗牌期。


文|十七

来源|微信公众号:东方一柱(ID: East1Pillar)


2014年被称为VR元年,Facebook 以20亿美金收购 Oculus 后,VR热潮算是在全球互联网中拉开了帷幕。


创业者们还在琢磨这个赛道怎么看的时候,国外的硬件生产商多足鼎立的形势就已经建立,Oculus Rift、HTC Vive、PlayStation VR 以及 Gear VR 各自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2014年9月,Oculus宣布第一代产品DK1技术开源,国内的公司就通过对其公布的技术细节的修改,捣鼓出了一波各式各样的VR头盔创业公司。


接着大家都开始推出了各式各样的VR设备,暴风VR,小米VR,华为VR,喔,对了,还有乐视。


2015年,国内估摸着有70家VR公司获得了天使或者A轮投资。大众VR创业,势在必行。


去年,国内某VR公司的创始人在和我聊的时候,指了指桌子上的三本厚厚的100片装的名片夹说,基本上国内叫得出名的投资机构都来找过我们,那里面全是他们的名片,再过几天估计还要再买一本,装不下了。


今年创业圈子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


上市公司离布局VR,只差一场发布会


美好的幻灭,始于一小撮人的破绽。


获得过2千万融资的米多娱乐,为多位明星提供“过”VR直播和视频服务,7月本来高高兴兴地开发布会,没想到居然走了乐视的老路,发布会过后被曝出解散内容部门与拖欠80位员工工资的消息。


事后,官方回应:这是员工夸大事实,其实是个别员工拒绝交接工作,甚至占用公司电脑,手机等拒绝归还。


10月末,一条红色的条幅出现在盛景网联办公大楼的门口。这家公司的员工,联名投诉其下属AR/VR公司众景视界,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员工工资200多万。



紧接着,暴风魔镜的高管承认,一周时间内,整个团队直接腰斩,大楼人去楼空,员工的奖金没有发,赔偿也没有按照劳动法。暴风的裁员震惊了整个「生态圈」,好在冯鑫是个良心的BOSS,说会给员工钱,一分都不准备少。


我认为,VR行业的遇冷,有如下的几个关键原因:


缺乏核心技术


VR硬件的制作从技术上来说要求相当的高,需要研究人眼成像,光学理论数十年的很多学院派大牛的参与研究。国内的科研实力,这个不必多说大家都清楚,在急功近利的研究大环境下,出爆炸性成果的可能性几乎为0。


▲VR设备需要考虑景深,人眼等一系列成像因素


由于VR行业的执牛耳者Oculus在2015年初取消了技术开源,对国内的VR创业者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国内的团队们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只能把视线放在了VR的内容上。


在VR领域,我们和欧美虽然是在同一起跑线,但是由于技术壁垒导致创业者在技术上无法持续迭代,最后的下场只有2个,一个是变成讲故事的VR硬件公司,而是在VR的生态圈谋求其他发展。


而不幸的是,70%的VR公司走了前面的那条路。而乐蜗,完美幻境等一众团队则开始转型做VR的视频拍摄。


用户体验差


炒的很热的,自始至终都只有资本,大众的消费市场,根本就没有“热”过。


下半年开始,各个明星也开始积极地和VR公司合作,搞VR在线直播。鹿晗、汪峰、尚雯婕,莫文蔚等明星纷纷推出了VR演唱会,严格意义来说,VR视频直播是个伪命题,根据粉丝的体验口述,还不如戴3D眼镜。


VR的摄像头无法像普通摄像机一样进行变焦,所以歌手离镜头远,看VR直播的观众视线里就是一片模糊的,走太近,面部成像又大面积扭曲。歌手穿帮,用户看着头晕,这都是VR直播的常事。


那么VR的家用设备怎么样呢?


网友对暴风魔镜的评价:



暴风魔镜这样类似的插入手机就可以用的“VR眼镜”究竟是怎么研发的呢?



是的,这正是 Google 在 2014 年公布的著名超廉价 VR 头显解决方案 Cardboard。那两片看似最有价值的透镜,Google 官方采用的材料也不过是丙烯酸塑料。这款设备原型的基本结构太过简单,拥有基本科技常识的研究人员都能看出它的技术含量太低,得出不能投入消费市场的结论。


让Google和欧美的VRer都没有想到的时候,遥远的太平洋对岸的一个东方国家,通过把纸盒子变成塑料的「高科技方式」,不仅将这个模型变成了消费者产品,而且市场还热闹的很,群雄逐鹿,万花齐放。


拙劣的技术方案,缺失的工艺闭环,导致VR这个消费市场,完全处于荒芜的阶段。


生态圈做不起来


我还看到,市面上还有这样的一些VR产品,爱奇艺VR,优酷VR,百度VR,VR看片王,但进去后发现,根本没有可看的内容,最近上传的视频还停留在9月份,节目的点击量更是寥寥可数。


国内还有一些做VR游戏的创业公司,基本都花费了数百万的研发经费,但是由于前两点原因,所以VR的用户基数,其实是很小的,也没有可以承载的优秀体验的VR设备,导致他们内容输出团队也处于很尴尬的地位。


今年8月后,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家VR公司资金链断裂,市场重新回归了理性,寒风依旧呼啸。


话说回来,其实VR的春天就没有到来过,这个行业刚起步,就已经跌入了寒冬。即便背靠生态如此强大的Facebook,扎克伯格曾说过,完整的VR生态至少要10年,短时间不会进入大众化的阶段。


VR正式告别蛮荒时代,进入洗牌期,这是好事情,让良币驱逐劣币,只有产品和技术才是挺过寒冬的真正保障。


我坚信,VR技术本身是可以被研究且服务好消费者的,只是需要时间。


- 20161227  No.1411 -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快戳「阅读原文」报名我们将邀请100名特邀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