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EIA、OPEC三大机构8月月报对需求预期以调减为主。其中EIA下调明年需求预期13万桶/日,OPEC在维持多期需求预期不变之后,本期报告亦将今年和明年全球需求预期均下调20万桶/日。总体来看,三大机构今年以来对需求预期均陆续下调,调整后各家对需求量预估的绝对值差异亦有所减少,但均呈现出年内需求增速的大幅放缓。
具体来看,中国油品需求不及预期目前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月初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4233.7万吨,环比降9%,同比降3%,为去年以来最低值,5月以来原油进口量同比持续为负。IEA在本期月报中指出非OECD国家的二季度需求增速创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IEA将中国石油需求增速预估由上一期报告的41.5万桶/日调降至30万桶/日,其中柴油需求增速预估由5.6万桶/日下调至-3万桶/日。全球维度来看,海外汽油旺季需求表现尚可,IEA对年内汽油需求增速由上期的29.4万桶/日调整至46.5万桶/日,但受柴油及其他油品拖累,年内需求增速预期维稳。
供应方面,本期报告普遍对非OPEC+供应进行下调,是导致去库幅度上调的重要原因。IEA、EIA、OPEC对三季度非OPEC供应分别下调20万桶/日、12万桶/日、10万桶/日。EIA亦对明年的非OPEC+供应下调15万桶/日。其中短期下调与加拿大山火季关系密切,长期则更多是基于油价下行后的动态调整。但由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长期增产趋势相对确定,总体来看非OPEC+供应仍延续增长趋势。
在需求预期与非OPEC+供应预期均增长的背景下,call on OPEC+(全球需求-非OPEC+供应-OPEC+中的NGL等非原油产量)今明两年仍相对维稳,OPEC+产量仍是决定油市平衡的关键。OPEC月报显示OPEC7月总产量环比增加18.5万桶/日,主要因沙特增加9.7万桶/日、伊拉克增产5.7万桶/日。
OPEC+中的非OPEC国家7月总产量继续环比减少,减量为6.8万桶/日,主要因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分别减产3.4万桶/日、2.6万桶/日。总体来看,OPEC+核心减产国维持严格的减产执行率,沙特本期产量回升主要是对上一期产量下降的回归,或与其国内炼厂运营率调整有关,在前期执行力度欠佳的国家中,俄罗斯三季度以来减产兑现有所加强,伊拉克补偿减产执行力度较差,但对绝对量的影响均已比较有限。
关于OPEC+产量预期,IEA与EIA均预期四季度将迎来环比增长,OPEC+产量逐步回归市场的预期仍在,但时间点分歧较大,OPEC+产量回归是2025年累库预期的关键假设。从静态平衡表的角度看,本期IEA、EIA月报分别预估三季度去库80万桶/日、88万桶/日,去库幅度较上期平衡表分别增加了20万桶/日及6万桶/日,主要因非OPEC+产量调低,但由于后期季节性需求走低以及OPEC+增产预期,2025年平衡表指向将逐渐变为累库。
我们在上期报告解读中指出:“最终三季度的去库幅度预计难超基准预期,油价已处于上探压力较大的阶段,7月以关注旺季预期炒作结束过程中的回调行情为主。”后市来看, 价格下行兑现后市场对OPEC+延续减产的预期有所加强,炼化利润企稳,而近期地缘扰动的增加又使得油价重回80美元/桶附近,这也使得市场对OPEC+四季度产量预期再次存在分歧,8月下旬后的主线或又将重新回归到OPEC+相关表态的扰动,四季度产量增加与否预计将直接驱动油价走出波段行情,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