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是第16个世界手卫生日
,今年世界手卫生日主题是:通过创新且有影响力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包括手卫生)培训和教育,促进卫生和护理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建设。今年世界手卫生日的口号是:为什么分享手部卫生知识仍然如此重要?因为它有助于阻止有害细菌在医疗保健中的传播。
为做好手卫生日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手卫生对于预防感染的重要性,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各个科室积极组织开展全院手卫生日宣传活动。
感染控制办公室组织医务人员现场培训,并进行理论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依据卫生行业标准WS/T 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是医务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揉搓冲洗双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医务人员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则是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揉搓冲洗双手、前臂至上臂下 1/3,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前臂至上臂下 1/3 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的时机一般归结为5个时机,即常说的“两前三后”,一些具体的时机希望医务人员能够掌握并执行。
医务人员哪些情况必须洗手?什么情况可以进行卫生手消毒?哪些情况需要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这两种情况应该洗手。其他的情况若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较为方便快捷。需要注意,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在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以及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在日常生活中的“清洁操作前”,比如饮食前、加工制作食品饮料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护理老年人和婴幼儿前等;“污染操作后”,比如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鼻后、大小便后、护理病患后、触摸钱币后、接触或处理各种垃圾和污物后等;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时需洗手;需要注意在传染病流行期间,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键等各类家庭或公共场所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后需要进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除去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取洗手液或手消毒液以及最后的冲洗擦拭等步骤,其正确的揉搓步骤主要为6步,即常说的
“六步洗手法”
。
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大: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立: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注意:
步骤不分先后,需要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揉搓到双手指背、指尖和指缝的所有皮肤。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也是公众可以采取的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风险的良好卫生习惯。通过世界手卫生日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大众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有益于改善医疗质量安全,正确的洗手习惯可以显著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全球卫生进步提升各国在卫生领域的整体水平,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