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物理板书】精美物理部分板书学习 ·  12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它从尿里被发现,却从小吓唬你到长大…… ·  2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交通未来: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刚刚,中国拿下史无前例的大订单!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 2024-04-30 16:57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中韩竞逐LNG


文字:Sha

校稿:朝乾 / 编辑:板栗


4月29日,中国船舶集团签下了 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 ,将为卡塔尔能源公司建造18艘27.1万立方米超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这种船能够运输-162°C 低温的LNG,堪称 “海上超级冷冻车” ,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船型之一。


目前,中韩两国已进入订单争夺战的白热化阶段。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沪东中华自主设计、建造了全球最大的LNG运输船,可运输27.1万立方米的LNG。


LNG船造价高、技术高、可靠性要求高

不是随随便便说造就能造的 (图:HHI)▼


自从1959年第一艘LNG运输船甲烷先锋号 (Methane Pioneer)投入运营 以来,截至2023年底,全球LNG运输船船队达 753艘 ,运力合计 1.13亿立方米


随着LNG市场需求的迅猛增长,LNG运输船已成为世界能源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输工具。


这种被誉为世界造船业 “皇冠上的明珠” 的运输船,其技术壁垒究竟是什么呢?


LNG运输船为什么难造?


为了便于运输,天然气需要冷却至约-162°C,变为液体,储存在LNG运输船的储罐中运往世界各地。然而,如此低温会让钢变脆易裂,极大增加了造船难度。至今, LNG运输船都有“沉睡氢弹”之称, 稍有瑕疵的储罐都可能因气体泄漏引发毁灭性爆炸。


这庞然巨物 如果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横屏 ,图:shutterstock)▼


以载重约8万吨的”泛亚“号为例, 一旦发生事故,便相当于约1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能量 ,其危险性不容小觑。因此,LNG运输船中的液货围护系统就成了重要的技术门槛。


目前世界上比较常见的液货围护系统有两种,分别是法国GTT (Gaztransport & Technigaz) 公司研发的 薄膜型 、挪威Moss Maritime研发的 自支撑型 。两种系统各具优劣势:


各有优缺点,具体看业主需求▼


两种系统都会在海运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气体自然蒸发 (boil-offgas) ,可能是大气环境中的热量转移,运输中的液体晃动,储罐冷却或减压过程导致的。在满载条件下, 薄膜型运输船每日蒸发率大概小于0.10%,而自支撑型运输船每日蒸发率为0.15%左右。


薄膜型系统以其更高效的空间利用率和相对低蒸发率而更受欢迎,在现有的LNG运输船中占比高达81%。


降低蒸发率对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图:shutterstock)▼


MKⅢ薄膜型LNG船的货舱,极具科幻感

(图:9gag.com)▼


上世纪80年代前,欧美一直垄断全球LNG运输船市场。随着欧洲开始考虑 人力成本 等因素而淘汰制造业,才将造船接力棒交给亚洲。


1980年至1990年初,日本接过造船生意,引进欧洲技术建造了自支撑型的LNG船。1993年至1994年期间建造的13艘LNG船中,有10艘为日本造的。


许多日本著名造船商都有此类船型的交付业绩

横屏 ,图:shutterstock)▼


1994年, 韩国建造了其第一艘LNG运输船 ,开始了与日本的竞争。进入21世纪后,韩国凭借高性价比战略占据全球约7成市场份额,取代日本稳坐亚洲造船业头把交椅。


从2021年开始,中国船企的接单量超过了韩国,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接单冠军。


韩国大宇造船承建的LNG运输船(图:壹图网)▼


虽然,亚洲已经成功建造了LNG运输船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直至今日仍有很多技术专利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因此, 亚洲每建造一艘LNG运输船,都需向欧洲专利国支付约5%的专利费。 也就是说,一艘耗费约2亿美金的LNG运输船,专利费就要约1000万美金。


除了液货围护系统的技术专利这一阻碍,用于制造LNG储罐的 殷瓦钢 (Invar,FeNi36) 也曾是亚洲造船国绕不过去的一道门槛。


这玩意儿外表平平无奇,但应用面很广

(图:alloysintl.com)▼


殷瓦钢是一种含铁约64%,镍36%的热膨胀系数低的高韧性合金,能在正负200°C的条件下都不易发生变形或断裂。这些特性决定了 殷瓦钢 非常适合被应用到如LNG运输船和航空航天等精密仪器装备中。


法国GTT公司的薄膜型液货围护系统就需要使用殷瓦钢制作储罐内膜,以达到保温密封的效果。由于殷瓦钢 曾一度被法国垄断 ,迫于其在造船过程中的必要性,亚洲国家只能不情愿地为其高昂价格买单。


不掌握核心科技,确实容易被人卡脖子

(GTT公司设计的储罐内部,图:GTT)▼


但是,聪明勤奋的亚洲人决不会让殷瓦钢长期成为造船路上的拦路虎,中韩两国都使尽浑身解数来改变这一局面。



韩国:另辟蹊径的过气霸主


造船之路,遍布坎坷,韩国有今日的成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起初,韩国也曾因没有实际造船经验而无法赢得国际招标。韩国政府为方便进口LNG,决定自行建造4艘运输船,并全由 本国造船厂 承建。此后,韩国逐渐将造船重心从油船转移到LNG运输船上。


自己造船,省钱,还能赚别人的钱

(韩国现代重工造船厂 图:壹图网)▼


从韩国建造其第一艘LNG运输船以来,吸收外国技术与坚持科技创新并驾齐驱,不仅自主研发了自动高电流金属惰性气体焊接机,还成功开发了 世界上第一艘电动超大型LNG船、第一艘多功能天然气运输船和第一艘极地自破冰型LNG运输船等多种船型。


第一艘极地自破冰型LNG运输船

Christophede Margerie号

(图:shutterstock)▼


长期修炼的科技实力加上 5家造船大厂 的建造能力(现代重工、大宇造船厂、三星重工、韩进重工和三湖重工),共同铸就了韩国在世界LNG运输船市场的傲人成绩。


韩国在造船这个领域还是有深厚的积淀的

(图:壹图网)▼


但韩国并没有止步不前,其在核心系统和相关材料设备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从未停止。大宇造船联合高校开发设计适用于极寒条件的 隔热设备和工程系统 ,三星重工也在再气化系统和再液化系统领域均有布局。


用别人的专利是要给钱的

还是自己的技术用起来香

(再气化工艺流程示意 图:DSME)▼


安装在船首的再气化设施(图:DSME)▼


2022年6月,韩国宣布已成功将高锰钢材料应用于LNG储罐中。此前,《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规定 仅有4种材料可用于制造LNG储罐 :9%镍钢、殷瓦钢、铝合金钢和奥氏体不锈钢。韩国这一创举不仅为建造LNG储罐新添原材料,也打破其从法国采购殷瓦钢的“魔咒”。


从技术到材料,韩国努力摆脱对外界的依赖

图:DSME)▼


高锰钢,全称为高锰奥氏体低温钢,锰含量约为22.5%-25.5%,其耐磨损,韧性强,低温性能好,可在高冲击负荷下安全运行。


高锰钢强度高,塑性好,价格低

是十分理想的材料▼


高锰钢不是新钢品种,早已成功应用于铁路、军工等,如高锰钢制铁轨和坦克履带。但其强度大,切割和焊接难度大, 锰蒸汽对环境和人体均有害 ,需要解决这几个难题才能更好的应用于LNG运输船的建造中。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晚于韩国,还在持续进行中。


中国在材料的研究上也正在迎头赶上


由于 高锰钢的经济性是镍钢的3倍 ,且锰在地球中储量颇丰,不易出现资源短缺,因此韩国此项技术突破或将增加其在造船领域的竞争力。


不得不说,韩国之所以能多年稳坐LNG造船界霸主,其推陈出新的科技创新和完善的产业布局确实功不可没。


不过随着LNG船需求的激增, 韩国船坞爆满

给到中国的订单也就增加了

(图:shutterstock)▼


半个多世纪以来,LNG运输船的建造由欧美过渡到日韩,但这场造船大战韩国已经开始落下风了,中国造船业正在全面赶超韩国。


中国:埋头苦干的新科冠军


1999年,基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需求,我国也启动了LNG运输项目,并在2008年成功交付沪东中华建造的 国内首艘LNG运输船“大鹏昊”。


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终于被我们拿下

这对我国能源安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大鹏昊” 图:沪东中华)▼


2013年,我国开始研发LNG船用殷瓦钢,历时4年攻坚战,终于在2017年成功获得法国GTT公司认证。


自此,我国终于打破法国对殷瓦钢的垄断,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自主建造能力。宝钢特钢也因此在达到极高的生产加工工艺要求后,继法国GTT之后成为 全球第二家殷瓦钢产销公司。


打破了材料垄断

中国的LNG船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图:BAOWU)▼


其实,殷瓦钢除了制作工艺高,加工难度大以外,还有一个技术性难题就是焊接。殷瓦钢可以说是钢中贵族, 其厚度一般只有约0.7mm。 焊接过程中不能接触任何水汽,如果用手触摸一下,不到24小时后,整片殷瓦钢就会锈穿废掉。


这东西之后装的可是“沉睡的氢弹”

这可万万不敢马虎啊▼


因此,一位合格的殷瓦钢焊接工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练习,并通过国外专业机构认证。培养一位合格的殷瓦钢焊工 大约要花费20-30万人民币左右 ,同时还要累积可能长达2年的试验才有资格上岗。


由于殷瓦钢如此娇贵又薄如纸张,焊接过程中必须保持空气干燥,焊工需要佩戴专业的吸汗手套,时刻注意不能有一滴汗珠掉落在钢面上,这对焊工的耐心、细心和专业度有着极高的考验。


殷瓦钢焊接心要平手要稳,针眼大的漏点都不能有

一焊就是数小时,不愧是“大国工匠”


而如今,我国不仅实现了殷瓦钢国产化, 也培养了一批高级殷瓦钢焊工 ,为造船之路锦上添花。虽然我国起步晚于日韩,但发展迅猛,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专利和拆解国外LNG运输船开始,一步步攻克层层技术难关才有了今日的世界级领先制造水平。


2023年,韩国的订单量为1001万CGT(修正总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7.6%。其全球市场份额为24%。而中国以2446万CGT的订单量保持世界第一,占59%的份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