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说过,科学启蒙不是常识的灌输,不是让孩子记住某些具体的事实,而是让孩子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的、批判性的思维,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知识内容尤其值得让幼儿去探究学习。
尽管各种知识的获得都具有方法的意义,但是其意义的重要性程度并不相同:
最低层次的问题是关于事物命名的具体性事实,例如“这棵树叫什么?”,这种问题就不具有方法论意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或者带孩子去查找现成答案就好了。
次低层次的问题是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性知识,比如,树木的形状,蚯蚓的外表,等等,这些知识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去了解,但可深入探究的空间不大。
而最适合孩子去深入探究的问题,是那些能让孩子通过动手实验来发现答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渗透科学思维方法的问题。例如,“如何让湿毛巾干得快”,这个问题就可以引导孩子回忆以往用干手机、电吹风的经验,让孩子猜想什么样的条件能促使毛巾快干,然后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需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引发一个完整的“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形成解释”的科学探究过程,包含了观察、比较、推理等科学思维方法,这对幼儿来说就非常具有探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