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慢点开啊,提前祝你们春节快乐!”
2025年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四,也是南方小年。这天一早,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法官满建伟和法官助理任卓前往北京某医院,为他们审理的一起医疗纠纷案的患者——住院十八年的植物人老潘和妻子送行。
“十八年了,老潘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老潘的妻子激动地红了眼眶,哽咽着对满法官连声道谢。而一旁的医护人员细心叮嘱老潘的妻子护理要点,反复检查救护车上的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为老潘和妻子接下来13个小时的归途做着最后的准备。
这是怎样的一起医患纠纷? 医患双方为何从最初的对簿公堂到最后的暖心告别?
故事回溯到2006年10月,老潘因患癌症到北京某医院就诊,手术后老潘陷入昏迷,呈现植物人状态。此后,老潘家属与医院就责任认定始终僵持不下,老潘和妻子便一直住在医院病房,这一住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前,老潘夫妇正值盛年,儿子才上中学;十八年后,老潘夫妇步入花甲,儿子也已成家。
2025年初,医院选择向西城法院起诉,要求老潘腾退病房并支付欠付医药费,而老潘妻子作为法定代理人提出反诉,要求医院支付补偿金,双方依然无法达成一致。满法官收到案件后,并没有急于开庭审理,而是选择先去医院探视老潘。
“老潘!老潘?能听到吗老潘?”满法官轻声呼唤,老潘并没有什么反应。
“法官,他可能睡着了,有时候叫他他是有反应的。”一旁的护士长说道。
“你们跟他熟,喊他肯定有反应!”满法官察觉到,这起医疗纠纷案中,医患关系好像并没有那么紧张。
护士长随即俯下身去,在老潘耳旁说:“老潘,法官来看你了,想不想回家呀?”此时的老潘身体轻微晃动,眼球也动了动。
满法官看到老潘的反应,连声称赞。
“毕竟十多年了。”护士长有些感慨。
“跟最开始比已经好多了,现在我就希望他能坐起来,能跟我说说话,我们也能回家过个年……”老潘妻子也哽咽了。
医院方面表示,老潘目前病情稳定,已经具备出院条件。老潘的妻子则表示,若医院能给出合理补偿方案,她愿意为老潘办理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