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和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疼痛是骨关节炎最主要的表现,在症状初期多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随着病情的进展,晚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则发展为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于清宏教授说,虽然骨关节炎“很常见”,但是它带给患者的危害不容小觑。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亿,其中骨关节炎患者约有5000万。研究发现,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年龄在40岁左右的人群,OA患病率为10%至17%,60岁以上的人群则上升至50%,年龄在75岁以上的人群则会达到80%。对于这些中老年人来说,骨关节炎会导致其关节畸形,患者的致残率高达53%。临床上膝关节受累最常见,占整个骨关节炎的73%,膝关节疼痛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在我国,骨关节炎医院就诊率仅50%,膝骨关节炎患者从出现疼痛到确诊的时间长达两年之久,91.6%的患者在出现膝痛时才随诊。
于清宏说,骨关节炎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不能进行主要的日常活动。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来说,他们的个人护理、日常需求均需要他人的帮助。“不仅如此,骨关节炎还是除脑血管病之外,造成我国居民肢体残疾的第二大原因。2006年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当年由骨关节病导致的肢体残疾超过540万人,占研究人群的18.7%,该比例随年龄的增长显著增加。” 于清宏说。
除此之外,骨关节炎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统计发现,骨关节炎等关节炎的总体医疗费用超过冠心病、糖尿病、抑郁或卒中等常见慢性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于清宏提醒,关节肿大变形、关节无力、晨起时关节僵硬发紧、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存在活动障碍等,都是骨关节炎常见的表现。对于骨关节炎,目前的治疗目标就是缓解疼痛,另外就是要阻止和延缓疾病进展,以达到保护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所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和专业指导刻不容缓。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19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