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是凤凰卫视集团旗下致力于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全媒体平台,旨在综合电视、互联网、微信、APP等全媒体手段,实时报导艺术领域最新信息,为全球华人提供面向世界的话语平台,促进跨界的思想碰撞,助力文化与艺术的价值传播。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专访 | 安东尼·葛姆雷:达明·赫斯特崩溃后,未来也许从中国开始

凤凰艺术  · 公众号  ·  · 2017-09-11 21:38

正文

 安东尼·葛姆雷 | 静止中移动  

2017年9月9日,“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盛大开幕。此次展览是蜚声国际的英国当代雕塑大师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在中国的首个重要展览,也是其开创性装置作品《临界物质II》在亚洲的首次亮相。在接受“凤凰艺术”的采访时,他对龙美术馆及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发表了自己看法。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独家专访与报道。

解读安东尼·葛姆雷和他的艺术


很多人说,英国当代雕塑大师安东尼·葛姆雷是一位研究“身体与空间”领域的雕塑艺术家,而在这个肯定句式的前提之前,他极有可能与来自东方的“神秘”有关。之所以如此猜测,那是因为笔者在2017年9月9日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的“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Antony Gormley: Still Moving展览现场,发现了一条长达近16米的耐候钢走廊。当笔者深入到黑暗的走廊深处,回过头时,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光之空间: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走廊》,6毫米耐候钢,203 x 75 x 1550厘米,2016


在这样一条黑暗的耐候钢走廊中,我们可以明显得看到走廊的横截面是一个以类似人体的几何形象。整个走廊只有一个入口,当我们踏进“人体走廊”的入口之时,将进入到一个光线逐渐被熄灭的世界。在近16米长的狭长空间中,走廊的尽头是光线所不能进的完全漆黑世界,在这一旅途中,我们的视觉感官将会逐渐消失,而在进入到几乎完全漆黑之中时,我们的空间感将会在这原本狭窄的长廊中突然感受到空间的无限扩张。而这一精神现象,我把它称之为:


“视觉感官消失之后的空间湮灭。”


而当我们从黑暗深渊最底之处往回看时,最神奇的景观将出现在我们面前。这种景观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中喷薄而来,光线在几何面的切割下,在狭长的通道,黑暗与人形光影中,一种宗教式的精神空间,仿佛耳边正伴随着萨满、异教信徒或基督教唱诗班的吟唱,正在遥远的光之世界处向我们走来。


而在此时,我们将感受到超脱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对于所见到的另一些正在进入黑暗走廊的人影而言,如同是正从另一个世界里观看着这些芸芸众生们。


安东尼·葛姆雷《走廊》,6毫米耐候钢,203 x 75 x 1550厘米,2016


这种体验是超乎寻常的,而安东尼·葛姆雷的这件作品正是要体现出这一效果,当我们回溯他的人生经历时,便可以发现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于何处:


安东尼·葛姆雷在从事艺术创作之前,在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主修人类学、考古学和史前艺术。在他完成学业之后,他离开欧洲大陆前往亚洲这一具有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域进行探索,于1971年到1974年间游历土耳其、塞维亚、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学习佛教相关知识。在完成了亚洲之行后,他回到伦敦开始了正规的学院化艺术训练,经过在圣马丁(CSM)、金匠学院(Goldsmith)学院和斯雷德(Slade)艺术学院的学习后,于1979年开始了职业艺术家生涯。


葛姆雷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佛学研究,使得某种宗教神秘性在他的世界中开始萌芽,而这直接对他后来关于“身体与空间”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灵感。在1971年,他前往阿富汗佛教文化地区,所见到的镌刻在大山的岩壁之上的巴比扬大佛,无疑为他造成过强烈的心灵震撼。


▲ 阿富汗镌刻在大山的岩壁之上的巴比扬大佛


巴比扬大佛的形象与葛姆雷的耐候钢《走廊》是多么地相像。在多年之后,巴比扬大佛被阿富汗塔利班分子炸毁后,葛姆雷还曾亲自回去走访一趟。而后来有关佛学的思考例如生命轮回的象征、个体本为虚无等等都可以在安东尼·葛姆雷的创作实践中看到反映。而在这里,他不仅仅是从佛教中汲取了养分,在世界其他宗教领域,葛姆雷的广泛研究,再加上他多次提到对冥想的研究和偏爱,笔者认为,葛姆雷极有可能已经打开了他关于“身体与空间”的精神大门。


而其中对于安东尼·葛姆雷创作理念上最核心的灵感,可能就正来自于冥想。在冥想的基础之上,发展了并演化出身体与空间之间的思考模式,开拓出具有崭新意义的雕塑理论,并创作出一系列艺术作品。


▲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从左至右:收藏家刘益谦、伦敦白立方画廊总监Andrea Schlieker、伦敦白立方画廊创始人Jay Jopling、金史密斯艺术学院的院长Richard Noble教授、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英国驻沪领事馆文化领事Matthew Knowles

▲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式现场

▲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式现场


而本次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的展览,其主题名为:“静止中移动”。按照艺术家本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标题十分具有感染力。它浓缩了葛姆雷的雕塑核心理念,按照官方文字来叙述,那便是:


“在过往的认知中,雕塑通常是一种非常静态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此次展览则邀请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在不断占领展览空间的同时,不断激发这个空间新的生命力”。


在这次展览中,作为雕塑为核心的装置作品《临界物质II》在巨大的龙美术馆空间中得以展出,与之相辅的是艺术家在1981年至2016年间所创作的纸上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读出葛姆雷在过去四十年间思考的核心主题:身体即空间,空间即物体(body as space and space as object)。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临界物质II》,60件真人尺寸大小的铸铁雕塑;尺寸可变,1995


展览核心作品《临界物质II》(1995)是一件由60个真人大小的铸铁人体组成的装置作品。这件开创性的作品在欧洲范围内都曾展出过,而此次是其在亚洲的首次亮相。

▲ 安东尼·葛姆雷经常用自己的身体翻模做雕塑,也用身体做纸印作品


这60个铸铁雕塑中共有12个不同的身体造型,均是翻模自艺术家本人的身体,这也揭示出“将身体作为现成品”这一始自艺术家创作生涯初始的创作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翻模的过程中,艺术家本人在材料内部的静止,与他在佛学研究中的“冥想”和“禅定”产生了联系,正如他所说:


“在制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会保持一到两个小时的静止,让助手在我身上翻模。我什么也不做,只是聚焦于一种‘空无’的状态……我认为人体的确是一个空间,它把空间凝固了,但这种聚焦于内的状态却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开放。”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左下:《临界物质II》,60件真人尺寸大小的铸铁雕塑;尺寸可变,1995;右上:《感知材料XXXVI》,2毫米方截面不锈钢棒,2008


而在开幕座谈会上,安东尼·葛姆雷描述这种体验来自于向东方宗教的学习,甚至将此与他儿童时期的经验联系在一起。大约在5到6岁之间,葛姆雷还是孩童时,曾经在午饭之后的,午睡中获得了这种体验,这种固定时间的午睡是儿时家庭时期的一种生活教导规则。葛姆雷躺在小床上,不得不遵循父母的指示进行午休,他告诫自己要睡着就不能动。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开始在无意识中慢慢升起关于存在的感觉。


窒息、抗击,这是对外界空间的对抗。在这每天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的休息中,葛姆雷学会了一种如何去抗击这种身体,从一个很小的午睡空间中去转化成一种外来体验,正如他所称,这样的儿时空间是一种“小小的魔盒房间”。他从一种幽闭症的经验,感受到了更加深沉、冷静的体验。就像从内心找到了一片大草原自由奔驰的感觉,从控制、被控制变成了一种特别的类似于冥想式的自由。


▲ 达摩冥想浮世绘 1887


于是,当艺术家在让助手对其自我进行翻模的过程中,他使其自身进入到一种冥想状态。在这里,视觉的感官被逐渐消失,如同我们在之前上《长廊》中所见的那样,艺术家被完全包裹在漆黑的世界之中,强迫性的静止使得他的身体变成了一种束缚,于是,在这里,身体本身的躯壳被变成了空间,灵魂或精神游滞于其中。


冥想,是一种心性锻炼法,在印度教、佛教中被广泛使用,除此之外,在耆那教、锡克教、伊朗的巴哈伊教、亚伯拉系下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中国的道教,和现代的其他神秘主义宗教都存在着。它们都有一个较为通用的特征,那便是建立内部能源或生命的力量,而使用的方法,便是“入定”,在不同的宗教门类中有不同的说法,但在总体上,它们是指为了达到某一感官和某一思维对象的专注,而驱逐掉其他所有感官和思维对象的杂质,而只有在“入定”的方法下,才能洞见其思维对象的“真相”,提高其“觉知”。在这一基础的前提,首先便是身体的静止。


▲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宅邸》,纸上黑色颜料、亚麻籽油和炭笔,84 x 60 厘米,1982


葛姆雷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通达了他对身体与空间的探索和思考,正如他所说:


“我本人是非常幸运的,我能够学习到一些关于冥想的本领,在70年代早期我去到印度那边学习冥想,当时我非常感兴趣想知道当你把人体保持静止是什么的一种感觉。为了能够制作这些作品,你需要去保证一到两个小时一直静止不动,把这些作品在我的身体进行一个铺陈,做成这种‘临界物质’状态,大多数艺术家他们非常想去对抗这种石头的坚硬,或者想突破这些作品本身去思考,我是怎么做的?我什么都没有做,我不过是聚焦于一无所有的状态,还有所有在我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一些动态,这样的话我就可以保持更加的冷静、聚焦、饥馑,更加有自己的意识。”


对葛姆雷而言,人体的确是一个空间,它把空间凝固了,用一种不必要的方法来进行一些个体的感知。对于身体静止,葛姆雷认为人体的不同姿势,都是一种不同的空间表达,他的作品是一种来自人体的邀约,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来参与到艺术中去的。


▲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


葛姆雷说,你身体所呆的位置,就是一种对于世界的态度,也是一种控制权力关系的体现。你在坐着的时候,头低下去可能表示臣服,抬头可能表示一种开心,头特别低可能是一种伤心的状态,所以你的姿势就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而这种表达,就是借助于人体这个空间姿势的,如此,艺术家才依靠自己作为模型来制作了如此之多的《临界物质》雕塑。在这里,每一次创作,每一个姿势,都是艺术家本人的一场用自我感知身体和空间关系的方式。那么,作为观赏者应该如何进入这样的作品之中呢?那就是使用想象力,将自己当作是那个正处于场景空间之中的身体空间中:将自己想象成“它”。


于是,在理解了葛姆雷的《临界物质》之后,再理解他的其他作品就迎刃而解了。在冥想的状态下,视觉感官的消失将意味着空间感的湮灭,在这样的湮灭状态下,同时也意味着主体将获得“无限”的空间知觉,当界限与壁垒消失的时候,无限的可能性将存在于冥想主体的精神世界与空间感知上。仿佛一道新的感觉系统被激发出来,当主体以特定意志聚集于精神世界中的某一感知对象,并与无限空间的融合时,一切最终的知觉和从这个世界中走出后,所获的的“宝藏”,正是令人惊奇的“神秘”。


于是,展览主题“静止中移动”便完全地诠释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状态:身体空间的外在静止与身体空间的内在移动,它便是静与无限的神秘空间关系。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感知材料XXXVI》,2毫米方截面不锈钢棒,2008

▲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左:《自由落体III》,2毫米方截面不锈钢棒,2008;右:《爆发II》,2毫米方截面不锈钢棒,300 x 210 x 216 厘米,2008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上:《冻结III》,2毫米方截面不锈钢棒,2008


在这一线索的梳理下,此次展出的四件悬浮雕塑作品(2008-2012)看上去就很好理解了。在这些悬浮雕塑作品的中心,正是一个人的身体形象。当“身体空间”以“点与线”的几何构造相连时,艺术家将在这些“点”上进行空间的“外延”。于是,我们将会看到这些身体外的线条依附于身体的基础向外延伸,并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身体空间”。


每件作品中的物质团都转化为能量,物体转化为场域,使得开放式的“身体空间”在其核心的位置显露出来。在这些非物质化的作品中,身体是自由并且失重的——唤起一种存在的状态,而非描述一个瞬间。而这种状态,正是冥想中所类似获得的神秘体验。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呼吸的房间IV(RIO)》,25 x 25 毫米铝管、荧光物质H15和塑料插件,480 x 540 x 1150 厘米,2012


《呼吸的房间IV (RIO)》(2012)由若干可以发光的“空间框架”所组成,这些具有相同的空间体积的框架向不同的方向延展,构建了一个三维立体的环境。十分钟的黑暗被四十秒的使人目眩的光所切断。观众被邀请进入这一虚拟抽象的建筑,将它作为一个客体去观看它,而又作为一个主体与之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观众同时获得了心灵上安抚与对抗的双重体验。


葛姆雷觉得对于物质的感知,对于那种迷失的感知,是我们重新调整校准自己的感官,和测试感官的精准性。艺术家认为它是一种我们“灵魂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这样一来,你会感觉到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也不仅仅是感觉到躯体也是一个媒介,更多的感觉到你的躯体跟外界的世界融为一体。一种特别神奇的超乎肉体的视角,审视人间、审视一些艺术品。”


那么,作为一个从东方获得艺术灵感的西方艺术家,他又是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的关系,与未来的关系呢?凤凰艺术”将在下面对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的采访中详细呈现。


对话“凤凰艺术”

安东尼·葛姆雷 x 凤凰艺术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 英国当代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


Q:请问作为艺术家,您如何看待今天呈现在龙美术馆的这个展览?


安东尼·葛姆雷:我认为龙美术馆这个空间非常适合展示我的作品,我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意愿要在这里做点儿什么。而且我还亲自来参加了这个开幕式……我真的很感兴趣龙美术馆为了获得这些超级名人的策略,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或许并不意味着什么。这些艺术家都已经在艺术史上很有名了。我更感兴趣的倒是这样的美术馆还可以玩出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来。


我试图在我的开幕式发言中说出这些想法,因为我认为龙美术馆足够聪明的。龙美术馆展出了许多艺术史上被承认的国际名家。通过这些策略能使得龙美术馆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他们看起来是那么雄心勃勃,肯定会做出更多令人兴奋的事情来。但我觉得仅仅如此还不够,应该为本土具有能力和灵感的、有才华的艺术家们去做些事。就像我知道雕塑家展望刚刚在这里举办过展览,虽然我没有看到展览,但我知道他已经很有名了。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


王薇馆长确实是一个精力非常充沛,而且对艺术非常热爱的人。基于龙美术馆的雄心,她需要协调多方共识,一方面美术馆邀请了众多享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来这里举展览;另一方面,这里也需要成为关注、展示那些还没有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们和新作品的平台,我其实很期待这一点。


迄今为止,龙美术馆已经先后举办了很多国际艺术大展,那些展览不断占领着这个空间,同时也不断将这个空间激发出新的生命力来。但归根结底,我相信美术馆的角色还是让它真正变成大家的美术馆,所以我非常期待看到王薇馆长和刘益谦先生能保持他们建造美术馆时的初衷,能够将这里真正转化为对于中国艺术创造力的支持,起到一个引擎式的推动作用。我也期待看到龙美术馆在之后能够进行越来越多的探索。


但这可能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需要王薇建立起一个更好的管理机制。目前看来,她真的是一个非凡的馆长,她所做到的一切非同寻常……她还是一个策展人。但这是事实,她同时还忙着在建造其他两个美术馆……现在她真的需要在这儿有一个策展人能帮上手,以及一个更为完善的管理架构和团队。


▲ 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Q:您在开幕式的发言中清晰表明,对于龙美术馆而言,在未来应该对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应该起到推动作用。那么,您怎么样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可以具体谈谈吗?


安东尼·葛姆雷:是的,我认为这非常重要。毫无疑问,中国将成为全球性最具统领力的文化力量。我们看到中国艺术在很短的时间内从西方学到了观念艺术和战后艺术的形式,但中国艺术家们的这种学习呈现,仍然是以一种西式化的语言在进行创作。现在,我期望中国艺术家可以转化这种快速学来的东西,在找寻自己文化根系的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来。


我知道我们谈论很多例如资本主义、孔子哲学等方面的东西,但这不是我说的。事实上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错误的世界,世界人口今天达到70亿,到本世纪末将突破100个亿,而中国将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我的感觉是,道教和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等思想,对于人类作为一种有意识的镜子相对于自然界的水、火等元素的循坏,在这背后是不是能有一种哲学态度,平衡的思想,来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目前社会上主要问题是充满着不平衡与混乱,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认为在中国这个地方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开始所以我迫不及待希望要达到那个境界,虽然这与当下中国在政治上存在着真正的悖论关系。但我很乐观,我希望中国在未来能够成为发挥重要作用的文化力量……我们都知道,二战后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简称:CIA)对抽象表现主义等曾做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将纽约确立为世界当代艺术中心,使美国艺术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风向标)。我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现在的中国也不是。但我喜欢这个想法,我真的喜欢这个想法,有大量的我们未曾见到的中国艺术,或许已经存在,或许还没有被发现,被消化。你知道自从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于某种好莱坞方式的生产系统中完全崩溃后,艺术需要有一种新的期待。


▲ 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的威尼斯个展“难以置信的遗迹珍宝”展览现场


Q:我非常喜欢并赞同您的这个想法。您会怎样评价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于今年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在威尼斯展出的“难以置信的遗迹珍宝”这个展览呢?


安东尼·葛姆雷:是的,是的,就是那个展览。自从看到他这次在威尼斯的全面崩溃后,我们更迫切地需要有另一种模式的前景。嗯,他所做的是一次可耻的背叛,对艺术而言,这是艺术的终结。



展览现场



▲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

▲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观众正在排队体验《走廊》

▲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观众正在排队体验《呼吸的房间IV(RIO)》▲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呼吸的房间IV(RIO)》


关于艺术家


▲ 英国雕塑大师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


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于1950年8月30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因其雕塑、装置和公共艺术作品而广受好评,他的作品一直在探索人体和空间关系,通过自己与别人身体的融合,直面了自然和宇宙中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雕塑打开了新的可能性。葛姆雷不断尝试让艺术空间成为一个可以呈现新的行为、思想和感情的地方。


▲ 安东尼·葛姆雷《走廊》,6毫米耐候钢,203 x 75 x 1550厘米,2016

▲ 安东尼·葛姆雷《暴露》(2010)镀锌钢,永久装置,荷兰莱利斯塔德 25.64米× 13.25米×18.47 米,阿姆斯特丹

安东尼·葛姆雷《北方天使》(Angle of the North)1998

安东尼·葛姆雷《别处》1997 铸铁 100尊塑像,每尊189厘米×53厘米×29厘米 装置景观,英国默西塞德郡克罗斯比


 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在英国和国际上进行过广泛地展览,其分别有:位于伦敦的英国国家肖像画廊;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景堡;瑞士伯尔尼的保罗克利中心;巴西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和圣保罗的银行文化中心;德国汉堡的堤坝之门美术馆;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奥地利布雷根茨美术馆;伦敦海沃德画廊;瑞典马尔莫美术馆;丹麦路易斯安娜现代美术馆。永久公共艺术作品包括位于英国盖茨黑德的《北方天使》、克罗斯比海滩的大型装置作品《别处》;位于西澳大利亚巴拉德湖的装置《澳大利亚腹地》;位于荷兰莱利斯塔德《暴露》和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学院的《和弦》。


▲ 安东尼·葛姆雷的雕塑作品


 安东尼·葛姆雷曾荣获英国透纳奖,南岸视觉艺术奖,伯恩哈德·海里格尔雕塑奖,大林奖以及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等重要奖项。他曾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和爵士封号。他还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剑桥大学荣誉博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成员。此外, 葛姆雷自2003年起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


▲ 安东尼·葛姆雷的雕塑作品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


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

展览时间:2017年9月9日-11月26日

展览空间:龙美术馆(西岸馆)

展览地点:上海龙腾大道3398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撰文/李鹏 采访/Gege 责编/李鹏、Elsa)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何香凝艺术精品展览

▲ 马特·桑德斯 / MATT SAUNDERS

▲ 王功新《轮回》

▲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 Shanghai)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