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铅笔经济学
铅笔经济研究社,成立于2006年,是非盈利性的民间社团。我们的核心观念是市场经济、法治、有限政府、古典自由主义。我们致力于在中国社会宣扬和推广这些观念。同时,我们努力研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DeepSeek爆火,“六小龙”出圈,为什么 ...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中国资产,全线上涨!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关于DeepSeek,券商新动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铅笔经济学

李子旸: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

铅笔经济学  · 公众号  ·  · 2024-04-03 12:30

正文

3259 1 0



最近的世界不太平。

俄罗斯、乌克兰 “兄弟睨于墙”,已经打了两年多。双方死伤惨重,而且战火越发升级,双方动用的武器越来越是“大杀器”。而且,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俄罗斯和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打。除了直接出兵和使用核武器,北约各国几乎是倾尽全力支持乌克兰。俄罗斯那边,不仅军工生产已经进入战时状态,而且正在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战争危险升到最高。

中东地区,以色列和哈马斯大打出手,背后分别是美国和伊朗在支持。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恐怖袭击极为恼火,下决心要狠狠报复,并铲草除根,消灭哈马斯。哈马斯虽然损失惨重,但坚持不投降。也门的胡塞武装突然出手,把红海这个商贸要道搅闹得各种不安。看起来,中东 “火药桶”似乎随时可能被点燃。

大格局上,还有中美对抗。很多人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是正在向我们走来。

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种心理其实是被新闻刺激起来的一种 “应激”反应,并不是对真正现实的正确应对。

负面消息,永远比正面消息更能吸引眼球。平安无事,几乎没有新闻价值。对新闻人来说, “唯恐天下不乱”是他们真正的座右铭。这一点在自媒体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如果说,传统媒体还要顾及形象自身和长远发展,不会把“蛊惑人心”进行到底,自媒体简直就是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了。

同时,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人人手里的手机, 24小时不停地给人们提供视频、声音、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对这种“信息轰炸”,人的大脑远远没有适应。结果就是,大家的观点、情绪往往被最近的舆论热点牵着走,从而忽略了真正的现实情况。



以战争问题来说,首先,俄乌战争拖延许久,主要是因为战前俄罗斯的误判 ——对自身实力的误判。俄罗斯以为,这只是一次短促的军事突袭。一击之下,乌克兰必然失败并投降。俄国人没想到,自己的军队早已不是原来的红军,国家综合实力更是远远不如曾经的苏联。对乌克兰的突袭,弄成了闹剧和失败。“特别军事行动”不得不延长为真正的战争。

虽然如此,毕竟,俄罗斯这次开战的战略目的很有限,并不是想要全面吞并乌克兰,更不是全面进攻欧洲。俄罗斯虽然是主动开战,但他们其实是被动应对,阻止北约势力延申到俄罗斯门口。

对于北约来说,他们同样是被动的。如果俄军很能打,军事突袭就把乌克兰击败,那么,现在这件事已经成为无人关注的国际旧闻。北约会毫不留情地抛弃乌克兰。可是,当北约看到俄军的笨拙无力以后,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利用乌克兰人的血肉,削弱乃至击垮俄罗斯的好机会。于是,他们赶紧出钱出武器支持乌克兰。这不是主动出击,也是被动的应对。

因为各方都是被动的,所以大家都没有真正拼命,都想在有限的范围内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战区范围、使用的武器、动员的人力、对敌人后方的攻击程度,都是有限的。大家都没有放开手大打,没有以彻底消灭对方为目的,都想着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所以,这场战争的规模和代价虽然比俄罗斯当初预想的大得多,但并没有失控,因此也不会发展为欧洲大战,更不可能成为世界大战。



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冲突,与其说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是一场治安战。双方实力悬殊,基本上就是以色列追着哈马斯痛击。哈马斯损失惨重,领导集团基本被 “一锅端”了。还没被打死的,也只是苟延残喘狼狈逃生而已。唯一制约以色列的,就是所谓“国际人道主义”舆论。

很多人以为,这次阿拉伯国家会联合起来,把以色列消灭了。这个想法距离现实实在太远太远了,简直是南辕北辙,纯属被新闻给忽悠了。事实是,对以色列的治安战,阿拉伯国家只是口头上不疼不痒地说上几句,对哈马斯没有任何实质性支持。他们甚至暗地里希望以色列能帮他们消灭了哈马斯这帮不安分的家伙才好。

事实上,这次恐怖袭击,不是任何大计划的一部分,就是哈马斯武装分子的头脑发热和一时兴起。这是一个连自己人都控制不住的草台班子。恐怖袭击只是给以色列造成一些皮外伤,但给他们自己带来的却是灭顶之灾。任何稍有组织性的团体都不会做这种蠢事。

10月7日哈马斯的恐怖袭击以前,中东地区的主旋律是和解。沙特阿拉伯已经和伊朗恢复了关系,下一步就是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色列的技术和阿拉伯国家的能源结合起来,中东的未来,前途光明。哈马斯的恐怖袭击,延缓了和解进程,但只是延缓而已,不可能阻止。接下来,中东的和解进程必然继续。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认为这场治安战会扩大,扩大为全面战争,这么想的人,对中东的现实没有起码的了解,错得离谱。



除了俄乌战争、以色列哈马斯冲突,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一些武装冲突和混乱,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尽管有武装冲突,但该地区的主旋律并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和建设。这些武装冲突只是局部的、暂时的、低烈度的。没有一个地方的冲突有可能发展为全面大战,至于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没有可能。

这其中最大的背景因素其实是我们中国。

21世纪和19、20世纪的一大区别是:以往掌握在西方“列强”手中的工业力和军事力,现在掌握在中国手中。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工业产能及其衍生的军事力。

西方 “列强”的发家史,或多或少都带有侵略和掠夺。而我们中国的发展,完全来自诚实的努力和劳动。通过侵略和掠夺别人来发展,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不但是缺德的、不义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会干,不知道怎么操作。

如果世界最庞大的工业力掌握在 “列强”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利用这种力量去控制或者直接掠夺别人。在他们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他们对此很熟悉,是祖传的手艺。但当这种庞大力量掌握在我们中国人手里时,我们只会用这种力量来保护我们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也就是用来维护和平。

如果北约掌握中国的工业力,现在他们可能已经在莫斯科红场阅兵了 ——可惜他们没有。他们很想把中国拉进战争,让中国的力量为他们所用。可是,北约已经不是八国联军时的“列强”了。世界的事情,不是他们单方面说了算了。 因为有中国在,世界上最庞大的工业力只能用于和平、用于建设,而不能用于战争。

这是当今世界和平最重要的 “压舱石”。



中国不仅用最庞大的工业力和军事力, “镇”住了那些总是想要控制和掠夺别人的“列强”,更重要的是,中国自身的伟大建设成就,给世界提供了侵略掠夺之外的替代方案,那就是:无需侵略,无需掠夺,只凭诚实的努力和劳动,就能实现国强民富,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个替代方案对世界的影响,极其深远,其巨大的影响力,还在显现之中。现在直接看到的影响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在成为世界的普世价值。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这种和平和建设的发展原则,放弃了侵略掠夺别人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伟大成就不知道刺激了多少国家。这些国家孜孜以求的,就是复制、再现中国的成就,让自己的国家也富强起来。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必须像中国那样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能再继续穷兵黩武、打来打去。

中国不仅在思想观念上提供了替代方案,而且,还在全世界提供了很多合作建设的具体项目。从开发资源,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发展农业,到建立现代制造业,中国能提供全方位的合作机会。不打仗,就可以和中国合作搞建设。这种现实中的巨大吸引力,几人能抗拒呢?

虽然我们尽量保持低调,但由于无法掩饰的巨大实力 ——包括精神和物质双方面,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领导国家之一。对世界来说,领导国家的原则和方针,决定了世界是和平还是战争。

那些靠控制和掠夺别人发家致富的 “列强”是世界领导国时,世界的主旋律就是战争。不仅“列强”侵略掠夺别人要打仗,“列强”之间也必然混战不止。同为掠夺者,他们之间 关系就是零和博弈。他们之间的矛盾,只能通过一方武力打败另一方来解决。

当中国这个努力劳动的国家成为世界领导国时,世界的主旋律必然就是和平与建设。对劳动者来说,侵略和掠夺别人,即使得手了,也只能带来净损失。和平友好的建设,创造出来的幸福和财富要多得多。

因为有中国在,未来的世界,将在很长时间内保持和平。和平与建设,将成为世界的主旋律。不会有什么第三次世界大战。

对那些习惯于控制掠夺别人来发家致富的人来说,这无异于是一种 “颠覆”,但对世界广大人民来说,这是伟大的解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