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住房养老金制度的建立背景、目的、试点情况、资金来源和使用问题。住建部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开展试点。住房养老金分为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旨在解决既有房屋维修资金来源问题,但资金来源和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规模不足、使用门槛高、使用难等。
房屋养老金制度旨在解决既有房屋维修资金来源问题,为房屋体检、房屋维修、房屋保险提供资金保障。该制度的提出可能与重大房屋安全事故有关。
住房养老金分为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个人账户是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公共账户的资金筹集主要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土地出让金等方式筹集。
住房养老金制度面临资金规模不足、使用门槛高、使用难等问题。既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远远满足不了房屋维修的需求。
有质疑认为,既然已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为什么还要另行募集新的资金。同时,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财政收入下降,如何建立第二支柱公共账户也是一个问题。
住房养老金,这个词听起来挺迷惑的,
到底是我给房养老,还是房给我养老?
8月23日,在一场发布会上,住建部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上海等22个城市目前正开展试点。
住房养老金的起源还需要追溯到2022年5月
2022年5月,“房屋养老金制度”被首次提及。
房屋养老金制度的提出可能与当时发生的重大房屋安全事故有关。2022 年4月,湖南某地发生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5 月,住建部在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会议上就指出,要研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更好解决既有房屋维修资金来源问题。
2023年,住建部多次公开表态要研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
直到2024年8月,上海等22个城市已经开展试点。
为何要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
房屋养老金主要目的是解决既有房屋维修资金来源问题,为房屋体检、房屋维修、房屋保险提供资金保障。
我国有500亿平方米住宅,其中大约300亿平方米是上世纪建设的,质量问题、维护的问题开始出现。
目前我国存量住房维修主要依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业主自筹资金进行。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的资金。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于2007年10月30日建设部第14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经财政部联合签署并发布,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商品住宅按照工程造价的5%-8%的支付。
单个住宅小区,归集资金规模一般仅为600-900万元甚至更低。随着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设备日益老化,维修资金需求逐年增加,一些住宅小区的维修资金正快速减少甚至枯竭。现有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远远满足不了房屋“应修尽修”的需求。
此外,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非常麻烦。
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其使用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需参与表决的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维修资金支取门槛高、使用难。
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超1万亿
目前,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结余超过1万亿元,上海等地住宅维修资金结余超百亿,但累计使用资金仅占累计归集资金的10%左右,成都和深圳分别约为4%和5%,大量资金沉淀未有效利用。
设立房屋养老金,业主要掏钱么?
我看有发文澄清,
大致意思就是,住房养老金分为2个支柱,第一支柱是个人账户,第二
支柱是公共账户。
个人账户就是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目前已经有了。
另一个支柱是公共账户,“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公共账户的资金筹集,主要是按照“取之于房,用之于房”的思想、“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一点、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等方式进行筹集,为房屋安全兜底。比如,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土地出让收入以及社会捐助等。
这里面就有很多疑问,比如:
第一支柱个人账户,即
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超1万亿,为什么不解决资金支用的难题,反而另行募集新的资金?
既然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第二支柱公共账户如何建立?
有人开玩笑说:
我的养老金还没着落,还要给房子养老,房子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
房屋这个东西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