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咸蛋黄的存钱罐
蛋黄哥,年轻人的理财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咸蛋黄的存钱罐

4年多9倍的公募基金组合???

咸蛋黄的存钱罐  · 公众号  ·  · 2024-07-02 2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Part 1.

今儿,在思考写半年度回顾的时候,突然有个想法:

假若把20年到24年每年最具有代表性(业绩排行前列)的几只基金做一个组合(每年年初进行切换),以后视镜的形式去配置他们,会取得什么样的收益?

如上图所示,从20年开始到24年中这样的“策略”能跑到接近9倍的收益...

谁也不知道每个年份那只基金会表现得最好,最具有代表性。

那么搞这个曲线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先看这些持仓的变化:

  • 20-21年持仓:
易方达蓝筹精选—白酒,核心资产
汇丰晋信低碳先锋A—新能源
广发高端制造A—新能源
农银汇理工业4.0—新能源
中欧医疗健康A—医药,核心资产

  • 21—22年持仓:

交银趋势优先A—中小盘成长
大成国企改革A—中盘成长,周期
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中小盘成长,新能源
宝盈优势产业A—中小盘成长
广发多因子—中盘成长

  • 22—23年持仓:
华商甄选回报A—煤炭,周期
英大国企改革主题—煤炭,周期
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A—煤炭,周期
金元顺安元启—量化微盘

  • 23—24年持仓:
金元顺安元启—量化微盘
招商优势企业A—中小盘成长
金鹰科技创新A—AI
金鹰中小盘精选A—中小盘成长

嗯呐,如果仔细去观察每年度的调仓的话,我们能够发现在每年度的组合基金里,基金基本上不会重样,并且这些基金背后所代表的风格也是大不相同的。

所以,结论是:

A股市场里很难存在一种持续的风格,并且一种风格如果一旦表现得好,那么往后其可能就要休息很长一段时间。

如上中量化微盘出现了两次,但在今年量化微盘就是被市场狠狠暴击的方向,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好翻身。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去长期持有一些基金,他很难持续表现得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种试验方式,如果我们不以后视镜的角度而是用已经发生的角度去构建这些组合会跑出什么样的曲线?(即将20-21年的持仓移动至21-22年,往后顺延)

这张图跑出来之后还是挺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都说排名前列的基金不能追,实际上即便我们在21年顶部开始买坤哥他们然后割肉切换,最终依旧是跑赢沪深300的,且亏损幅度也不超过10%...

这说明什么...?

论果断止损的重要性吗...

我个人能得出的结论是:

市场是具有惯性的,比如前一年表现得还不错的基金,第二天因为筹码因素大概率还会有一轮小行情,然后见顶(这和股票走势很像)。

最后,我们得出以上这些结论到底有什么用呢?

我相信上面这些基金大多数家人们都买过,最终的结果是啥?

翻新一个认知吧,在A股投资公募基金真的需要切换...(更直白点可能只有大牛市普通基金投资者才能够在在权益类基金里真正赚到钱...)

Part 2.

简单对半年度我们组合表现做一个回顾:

截止24年6月30日,咸蛋黄进取和咸蛋黄优选其收益分别为-1%和-2.3%,跑输沪深300指数(+1%)

原本,今年来的超额还算是不错的。

但6月份这轮凶猛的调整,直接也就把超额调整回去了。

今年来,我们做了一次调仓。

调仓结束之后,整体组合的表现以及组合细化方向的表现还算可以。

如港股的红利。

就当前来讲,组合在行业方向上的布局很清晰:

科技+港股+红利。

这样的配置,我个人是觉得未来的弹性会比较大。

往后看,会再次调入组合的方向是以周期有色为核心的方向。

其它方向,在经济无较好缓和时,暂不考虑。

最后,回应一个问题:

做回顾的意义在哪里?

一句话:

市场在变,你也要变。人身处棋局中很难看清事物的全貌,事后跳出来会看得更清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