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出海投资机遇解读 - 寻呼机爆炸带来的供应链安全再思考:
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下,供应链安全问题日渐凸显,促使国产民用设备出海成为新的投资机遇,特别是在通讯终端、医疗和工业等领域。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国产设备和技术的国际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同时推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投资者关注科技行业的稳定增长和估值提升机会,尤其重视科技产品出海方向。
终端品牌和零部件电子产品企业通过本地化策略和海外产能建设实现出海,旨在满足目标市场需求、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产业内的企业正积极应对安全问题,注重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展望未来,科技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吸引投资者布局。
1、全球化背景下国产民用设备出海与产业升级
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各国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参与生产不同环节,形成全球成本最低的整体结构。然而,随着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考虑到供应安全及发展的双重需求,原有的全球分工模式开始分化。 国产民用设备出海成为新的机遇,尤其是在通讯终端、医疗和工业等领域的产品,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此外,国内产业链的升级,包括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自主研发,以及信创,亦面临重大机遇。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将推动国产设备和技术的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同时也将开启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新阶段。
2、终端出海增长确定性高
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增长确定的产品,如苹果和英伟达产业链,显示出对未来增长的乐观预期。尽管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许多经济体面临衰退风险,但苹果等公司的强劲表现和增速,加上对中低端市场的看好,特别是面向亚非拉等地区,显示出出海市场的增长潜力和稳定性。此外,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回调和美元降息提高了新兴市场的购买力,进一步增强了对这些市场的信心。
3、科技行业成长性和估值
当前科技行业的估值与增速基本匹配, 主要集中在十几倍的水平。未来一年可能见到二十倍的估值, 吸引投资者提前布局。行业短期内增速可能难以达到两位数, 但从长期和确定性角度考虑, 仍具吸引力。特别是科技产品出海方向, 虽然预期不高但估值及位置均较低, 存在较大上升空间。重点关注终端设备和核心器件领域, 如半导体芯片, 因其具备较高附加值和弹性。此外, 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亦值得关注, 特别是一些具有安全边际的品种。
4、 终端品牌出海策略与成功案例分析
终端品牌出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本地化产品设计满足目标市场需求,如针对特定区域的肤色、电力供应问题进行优化的产品;另一类是在营销及品牌建设上投入大量资源,通过深入渠道建设和线上多平台推广,构建强大的品牌形象以获得高市场占有率。成功的企业往往在这两个方面做出了显著的努力,并据此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5、零部件电子产品企业出海策略及其影响
零部件电子产品企业主要通过海外产能建设实现出海,动机包括就近服务客户、避免高额关税、响应政策号召、降低成本、靠近上游供应链及研发人才,以及直接获取市场。出海地点因应不同客户而异,消费电子以东南亚为主,汽车电子则较多前往美国和墨西哥。部分企业通过收并购直接进入海外市场,如立讯精密收购莱尼,以强化汽车电子业务及推动整体出海战略。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将海外产能占比提升至10%至30%之间,显著增加海外收入。零部件企业出海通常已有明确的终端客户意向订单,因此发展迅速。
Q: 黎巴嫩爆炸事件对供应链安全有何启示?
A: 黎巴嫩爆炸事件导致了一系列供应链中断,涉及到诸如寻呼机、对讲机以及光伏发电等产品。该事件揭示了从战争威慑角度看,有针对性的布局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广泛影响了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Q: 如何看待此次事故对未来科技行业的影响?
A: 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即除了关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外,还要扩展至公共安全领域,做好居安思危的准备工作。同时,媒体提及华强北出现大量接纯国产供应链订单的现象,虽无法核实具体供应商,但从逻辑判断上看较为可靠。
Q: 供应链安全问题中,组装环节的重要性体现在何处?
A: 组装环节是供应链安全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组装后的产品需要经过甲方的安全检测才能确保质量,因此终端品牌在这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从中受益匪浅。最近,一些涉及通信设备(如寻呼机、对讲机)的公司股价已有所体现,表明此类事件更多地反映了整个供应链的安全状况。
Q: 当前全球分工格局下,供应安全相较于发展和成本的重要性如何变化?
A: 随着供应安全意识增强和技术升级,原先基于资源禀赋进行全球分工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某些场景下,供应安全的重要性可能超过传统的发展和成本考虑。这意味着国产民用设备出海的速度有望加快,尤其是在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尽管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Q: 国产替代与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的优先级提升体现在哪些方面?
A: 国产替代和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在之前可能受限于政府经费等因素,优先级相对较低。然而,在经历某些启发后,这些领域的优先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预期在未来会带来天花板的提升。具体来说,终端行业(如手机出海)受到直接的影响,股价和市场反应已有所体现。
Q: 终端出海为何会成为关注焦点?
A: 终端出海在以前市场中并未得到太多关注,但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和降息背景下的风险担忧,以及对增长确定性的追求,终端出海表现出较高的预期和性价比。尤其是亚非拉地区,尽管增速可能不如预期快,但整体增长趋势和确定性依然较高,因此在上游原材料(如存储面板、模拟芯片等)价格回调、美元降息增强第三世界经济体购买力等背景下,这部分市场的需求确定性较强。
Q: 如何看待科技出海领域的投资机会?
A: 尽管短期增速可能不那么性感,但在确定性方面,科技出海领域本身就具备两位数左右的增速潜力。叠加外力刺激,如渗透率快速提升等情况,可能会带来意外惊喜。目前,该领域的预期并不高,位置和估值也相对较低,这使得其成为后市明确且向上的第一投资方向。
Q: 在当前市场上,有哪些板块或方向被认为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A: 我们认为,相比于其他方向,终端板块受益较大,因为其附加值高且弹性大。此外,核心器件如半导体芯片(如SOC、蓝牙等)以及为国产品牌提供代工等服务的机会也比较显著。
Q: 除了上述提到的方向,还有什么其他值得关注且性价比高的产业链方向吗?
A: 目前来看,在三条主线之外,自上而下的角度考虑,选择并不多。但在调整主线之外,我们可以关注那些处于低位低预期且具有一定安全边际的品种。
Q: 对于消费电子产品出海的成功案例,有哪些关键要素?
A: 成功出海的消费电子产品品牌通常具备两点共性:一是产品设计时采用攻击者思维,针对本地市场需求进行精准优化;二是企业在营销及品牌建设上的投入远高于同行,例如深入基层渠道建设、大量广告投放以及有效利用海外社交媒体等手段塑造强大品牌形象。
Q: 零部件企业如何实现出海?它们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A:零部件企业出海主要通过海外产能建设和收并购两种方式。其中,产能建设的原因包括就近服务客户、规避高额关税、响应政策号召等;而在目的地选择上,消费电子类产品倾向于东南亚,而汽车电子类产品则倾向于美国、墨西哥等地。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将海外产能占比提升至10%-30%,随着新建产能的贡献逐渐显现,零部件出海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也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