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金融论坛讲话中提出:“央行将数字货币作为未来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积极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下一步,将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原则,合理选择试点验证地区、场景和服务范围,不断优化和丰富DCEP功能,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
之前,
everiToken首席科学家蔡恒进教授从监管、技术和商用角度,解构了央行所需求的数字货币基础设施与everiToken公有链之间的重要联系。
现在
,广东南粤银行普惠金融风险部总经理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应用刍议”中再次提及第三代公有链everiToken以及其底层技术创新“Token-Based”记账模型。
不可否认,货币是社会经济的核心和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央行敢于尝试,采用区块链基础设施来构造全新货币体系,让货币长“上脚和眼睛”,领先于全球踏入货币的数字时代,加快人民币全球化的步伐。
再读“Token-Based“的记账模型
“Token-based”记账模型是继BTC的UTXO、ETH的Account-based之后,世界第三代记账方式,
该
记账方式天然支持并行交易,可有效抵御51%攻击。
通过这个记账模型,让系统实现了单链TPS过万的同时,提供极高安全、监管友好的区块链技术支持。
everiToken采用独特的“Token-based”的记账方式,因为每个Token都是天然独立的个体,并且可以独立转移和修改。这极大的提升了记账的灵活性、速度和并行程度。
在“Token-based”的实现中,Domain(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域即是一系列Token的集合,这一类Token存在一些共通的属性。可以通过域来管理一类的Token,每个域都有通过域名来唯一标识一个独立的域,不同域内的Token名称可以重复。
以一次转移过程为例,账户模型需要在付款账户减去一笔资产,在收款账户加上一笔资产。
而“Token-based”则是记录该资产的所有者是谁,所以它只需将资产的所有者变更即可,这样简化了操作,并且不再有账户不同步的问题。
商业架构为核心
央行讲话中提到了双层架构理念,从技术角度来说就是允许除央行以外的其他机构选择合适自己业务的架构,
也就是说可能会考虑的采用两种架构即央行架构与商业端架构隔离,只提供接口,后者完全是为everiToken准备的。
一方面央行架构更多是通过接口组成,如支付接口、清结算接口、跨境接口、报税接口、通证交易接口、实时分润接口,第三方机构只要在业务中按要求接入即可,这与everiToken安全合约观念不谋而合。
双层架构的另一好处在于商业应用,数字货币是传统货币的补充,也需要流通,这点意味未来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场景都会使用数字货币,
其背后的支付安全和性能速度是能否普及的关键。everiToken研发的全球首个商业级支付协议便是第二层商业架构的不二之选。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论文加持
由everiToken首席科学家蔡恒进带领团队打造的“以通证为核心的记账方式(Token-based)及其相关技术论文“在与国内外专家进行多轮、深层次沟通之后,经反复确认,最终正式发表在IEEE Access电子期刊上(SCI二区源刊,影响因子3.557)。
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691432
everiToken公有链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经过大规模商业验证,这是国内大多数区块链团队难以企及的。
创新更是everiToken的代名词,当大部分基础设施还停留在以太坊时代,我们团队能够另辟蹊径,开辟一条完全不一样的全新公链道路,引领区块链3.0落地时代。
另外,
维基百科也收录了 “Token-based”记帐模型。
许多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并创建维基百科页面或编辑现有页面,听起来信息准确率总会有些不靠谱。
实际情况是,当一个词条编辑者完成了他的手稿或研究之后,该领域的专家会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反馈,然后再将其发送给作者继续修改。信息评审环节是为了保证信息的权威性。
everiToken在创建词条时,也与领域专家经过多轮次沟通,经反复修改才能正式发布,可见该词条的含金量。
词条链接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9F%BA%E4%BA%8E%E9%80%9A%E8%AF%81%E7%9A%84%E8%AE%B0%E8%B4%A6%E6%A8%A1%E5%9E%8B
最后,
感谢广东南粤银行对everiToken技术的认可与支持。
我们相信在获得学术界的加持后,everiToken会有可能成为央行数字货币基础设施,更将成为公链项目中区块链技术落地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