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
|
四川日报 · 四川三台通报52岁女子献血后突然昏迷去世 · 15 小时前 |
|
四川日报 · 曹兴信,被“双开” · 昨天 |
|
为你读诗 · 一缕藏香,独享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3 天前 |
|
四川日报 · 妙瓦底,再遣返111人! · 3 天前 |
|
四川日报 · “不给就捅死你!”司机李某,已被抓获 · 3 天前 |
“
专业阅读、经典阅读、电子阅读、休闲阅读,这四者是此次“阅读田野调查”的着眼点所在。妙的是,关于专业阅读,答问的学者朋友要么感觉“尴尬”,要么心生“对抗”。这当然不意味着轻视乃至排斥专业阅读,恰恰相反,这些言语里或正折射着当前学院专业化对阅读所造成的压力,也透露出学者们不断在寻求突破的可能,力求超越那些狭隘刻板的专业畛域限制。
。
。
我的日常阅读 · 结语
致谢以及其他
近一个月的“消夏阅读汇·我的日常阅读”活动到今天就落下帷幕了。
感谢所有关注“我的日常阅读”的读者朋友!大家反馈之热切出乎预想,每次文后的“精选留言”限于时间精力我们只放出了少数几条。但在视野所及的朋友圈转发里,各种留言反响仍非常之多,有朋友誉之为“高端阅读的田野调查”,每期追看,仿佛闷热夏日的一缕凉风。
感谢所有参与此次活动的答问者: 丁耘,田天,吴增定,吴飞,高波,王璞,宝树,陆胤,毛尖,田雷,渠敬东,华喆,陆蓓容,罗岗,陈侃理,郑少雄,孟琢,先刚,郑戈,韩潮 。谢谢你们抽空参与问答,还热心配合甄选文章和插图。谢谢你们支持三联,很高兴和你们在一起;特别是这样,通过文字,和你们相连相系着。
按照开始时的计划,在活动结束时本应对所有推荐的书目进行分类统计、归纳总结。但在进行完二十期的问答后,我们决定放弃冷冰冰的数字统计,代之以一些观察与感受。
这并不是三联书店学术分社第一次举办“我的日常阅读”问答,一些老朋友或许记得,2013年“三联学术通讯” 豆瓣小站也推出过系列活动。当时共有二十位作者参加,每人回答十个问题,既包括细节而日常的“每日早起读到的第一样东西是什么”,也有“阅读博客吗?”这样颇有一时印迹的问题,在此也向感兴趣的朋友推荐,看看五年前的问答是什么样的?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
五年过去了,我们的日常阅读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最直观的,首先是纸刊从人们的阅读世界中消失了。 今年参加问答的二十位作者,大部分几已不再阅读纸质刊物,有限涉猎的也只局限于极其私人的专业和兴趣领域。唯一可感欣慰的或是,三联的《读书》杂志还在中青年学者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依稀保留着某种公共知识和讨论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休闲”阅读的对象出现了新生力量——微信。 各种各样的公众号越来越成为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并占据了大量闲暇时间。从杂志到博客、微博再到微信,读物的载体越来越小,获取阅读感越来越迅速便捷,但我们的阅读是否因为途径的便利而真正扩大了范围?这似乎还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
变化之外,也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比如, 经典阅读似乎越来越成为阅读的重心 。专业学者大概对了解、吸收新知识和新研究的焦虑要比一般读者强烈一些,但另一方面,摆在眼前的书越来越多,书怕是永远读不完的了……把有限的生命留给哪些书?这便成了每个爱书人的难题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关于经典阅读的问答,和朋友们一起探索经典阅读的意义。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能激发人们普遍的心灵共鸣,拥有生生不息的活力;今日的阅读境遇或可激发对于经典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使其焕发出潜藏着的力量。真正的经典,总是常读常新的,这里的“新”是智慧,也意味着投入、担当与创造。
不妨说,新书新作也可视为经典阅读的一种延伸。 此次问答的前两个问题是请每位答问者推荐一到两本近几年的专业、非专业新书,由此可大致领略各领域的新状况、新趋势。在二十位作者的回答中,一共推荐了65本书(不含外文书),其中非翻译的原创书34本,引进书31本,这些原创书涉及文学、哲学、法律、历史、政治学、艺术史等诸多领域。对于学术编辑来说,这无疑令人振奋: 在引进和翻译经典的、前沿的外国著作同时,有这么多原创的学术成果进入大家的视野,并被阅读和推荐 。
谈及此,就涉及到了此次问答的另一主题,但相对隐秘些。虽然名为“我的日常阅读”,但在学术领域,读与写是分不开的。自西学进入中国,中国人的语言乃至思维就无法逃离“英语”和“翻译腔”的笼罩。 好的文字是怎样的?如何用中文顺畅地表达自己?应推崇怎样的学术写作? 提出这些问题,不仅因为这是编辑工作中非常敏感的部分,相信也是学界同仁,尤其是中青年学者呕心沥血之所在。阅读和书写,是吸收和输出的关系,在阅读碎片化的今天,可供读者吸收的大写的、共同的文本正不可避免地逐渐破裂消散。正因为此, 中文的写作者们或都有一份自觉的担当,在“失范”的当下树立起较高标准,为更广大的普通读者(Common Reader)提供可吸收的文本,一点一滴地形塑起中文学术写作生态乃至传统 。“我的日常阅读”每一期的答问后面,都尽可能附上一篇作者带有随笔性质的文章,其意即在于此,因为我们相信, 文字和语言的背后是一个完整活泼的世界,学者文字也并非天生一副生硬、艰涩的呆板模 样 。
诚然,学者文字之所以晦涩难读,恐怕也是因为各自专业的种种术语套话所致。 专业阅读、经典阅读、电子阅读、休闲阅读,这四者是此次“田野调查”的着眼点所在。 妙的是,关于专业阅读,答问的学者朋友要么感觉“尴尬”(因为“我是个专业含糊的人”),要么抱怨“正业越来越让人生厌”,要么强调“用无界限的阅读对抗专业化规训”。这当然不意味着轻视乃至排斥专业阅读(实际上各位写作以及推荐的著作无一不显示出扎实的专业底蕴),恰恰相反,这些言语里或正折射着 当前学院专业化对阅读所造成的压力,也透露出学者们不断在寻求突破的可能,力求超越那些狭隘刻板的专业畛域限制 。
我们的观察与感受大致就是这些了,但同时又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着把这二十篇答问重新再细细读一遍。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今年的夏天很难忘,世界杯、克罗地亚队、北京的闷热和暮色云彩、“我的日常阅读”……或许明年夏天我们再相邀相聚,相信四年后的世界杯也同样精彩,阅读意味着思索,更意味着向往和期待吧?
。
。
“我的日常阅读”
推荐书目汇总及往期回顾
这里的书目汇总部分,只整理了关于新书的推荐;有关经典、休闲读物的答案 点击第二部分往期回顾中的标题链接即可。
专业、非专业新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杨立华
《一本与生生》
丁耘 孟琢 荐
任军锋
《帝国的兴衰》
丁耘 荐
华喆
《礼是郑学》
吴飞 荐
李文杰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高波 荐
萧驰
《诗与它的山河》
王璞 荐
邵燕君主编
《破壁书》
宝树 荐
高波
《追寻新共和》
陆胤 韩潮 荐
乔秀岩
《义疏学衰亡史论》
华喆 荐
李开元
《秦崩》
田雷 荐
李开元
《楚亡》
田雷 荐
王宁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孟琢 荐
姚大力
《追寻“我们”的根源》
郑戈 荐
金格里奇
(王今 / 徐国强 译)
《无人读过的书: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追寻记》
华喆 荐
商务印书馆
刘青松
《白虎通义理声训研究》
孟琢 荐
海德格尔
(熊林 译)
《柏拉图的 〈 智者 〉 》
丁耘 荐
海德格尔
(赵卫国 译)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
丁耘 荐
海德格尔
(王庆节 译)
《形而上学导论》
渠敬东 荐
海德格尔
(王丁 / 李阳译)
《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先刚 荐
埃里克·方纳
(王希 译)
《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
吴增定 荐
奥尔巴赫
(吴麟绶 / 周新建 译)
《摹仿论: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
高波 荐
丸山真男
(陈力卫 译)
《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
高波 荐
马克 • 布洛赫
(张绪山 译)
《国王神迹》
郑戈 荐
北京大学出版社
洪子诚
《材料与注释》
高波 罗岗 荐
苏力
《大国宪制》
田雷 郑戈 荐
朱良志
《南画十六观》
先刚 荐
谢林
(先刚 译)
《世界时代》
丁耘 荐
列维纳斯
(朱刚 译)
《总体与无限:论外在性》
吴增定 荐
永原庆二
(王新生 等译)
《20世纪日本历史学》
陈侃理 荐
中信出版集团
刘子超
《午夜降临前抵达》
郑少雄 荐
麦克尔·波伦
(邓子衿 译)
《杂食者的两难》
田天 荐
费正清
(阎亚婷 / 熊文霞 译)
《费正清中国回忆录》
陈侃理 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徐建委
《文本革命: 刘向、〈汉书·艺文志〉与早期文本研究》
陆胤 荐
修昔底德
(何元国 译)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丁耘 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萌昀
《旅行故事:
空间经验和文学表达》
王璞 荐
路内
《慈悲》
郑少雄 荐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凌利中
《王原祁题画手稿笺释》
陆蓓容 荐
增渊龙夫
(吕静 译)
《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
田天 荐
科学出版社
姜生
《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
宝树 荐
Michael Benton
(董为 译)
《古脊椎动物学》
宝树 荐
河南大学出版社
多和田叶子 ( 金晓宇 译)
《狗女婿上门》
毛尖 荐
詹姆斯·伍德
(蒋怡 译)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毛尖 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洪涛
《 〈 格列佛游记 〉 与古今政治》
丁耘 荐
康托洛维茨(徐震宇 译)
《国王的两个身体》
华喆 郑戈 荐
西北大学出版社
徐晔、陈越
主编
“精神译丛”
丁耘 毛尖 荐
阿尔都塞
(吴子枫 译)
《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
罗岗 荐
上海人民出版社
萨特
(吴子枫 译)
《什么是主体性?》
毛尖 荐
章太炎
《章太炎全集》
孟琢 荐
江苏人民出版社
李惠仪
(文韬、徐明德 译)
《 〈 左传 〉 的书写与解读》
田天 荐
吉川忠夫
(王启发 译)
《六朝精神史研究》
渠敬东 荐
中西书局
李锐
《同文与族本——新出简帛与古书形成研究》
陆胤 荐
陈泳超
《声教所及——对纪晓岚新疆行脚的民俗回访》
陆蓓容 荐
中华书局
扬之水
《物色:金瓶梅读“物”记》
陆蓓容 荐
浙江人民出版社
安德烈娅·武尔夫
(边和 译)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田天 荐
译林出版社
艾伦·布卢姆
(战旭英 译 / 冯克利 校)
《美国精神的封闭》
田雷 荐
华夏出版社
科维纲
(张大卫 译)
《现实与理性——黑格尔与客观精神》
先刚 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田雷 主编
“雅理译丛”
毛尖 荐
其他出版社
双雪涛
《平原上的摩西》
百花文艺出版社
吴飞 荐
李零
《丧家狗:我读论语》
山西人民出版社
田雷 荐
西川
《唐诗的读法》
北京出版社
田雷 荐
冯象
《我是阿尔法》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四川日报 · 四川三台通报52岁女子献血后突然昏迷去世 15 小时前 |
|
四川日报 · 曹兴信,被“双开” 昨天 |
|
为你读诗 · 一缕藏香,独享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3 天前 |
|
四川日报 · 妙瓦底,再遣返111人! 3 天前 |
|
四川日报 · “不给就捅死你!”司机李某,已被抓获 3 天前 |
|
首席品牌官 · 一家只卖20元小酒的公司,竟年赚2亿!商业秘密都在这份PPT 8 年前 |
|
木雕 · 男人四十岁,请远离二十岁的女孩,女人四十岁… 8 年前 |
|
梅花网 · 一周热点舆情观察:京津冀治霾再出重手 家乐福将专注便利店业态 8 年前 |
|
正和岛 · 许小年、吴晓波谈企业创新转型之路,50位企业家已经报名,你呢? 8 年前 |
|
DearAuto · 互联网汽车的当下与未来 智能出行不再遥远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