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大国  ·  《求是》发表习近平重要文章 ·  6 天前  
学习大国  ·  【夜读】啥家庭条件啊,把高铁戴手上......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做好民生工作不需要一味砸钱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10-06 12:30

正文



民生,近些年来出现频率颇高。


那么,何谓“民生”?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是民众的意思。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也即老百姓的生活来源问题。


对于政府来说,兜牢民生底线,就是要构筑起关系民众最基本生活需求的“安全网”。民生底线越牢固,民众的满足感、安全感就越强,获得感就强烈。事实上,加快解决民生难题、早日补齐民生短板,既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从“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基本点出发,努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获得感从何而来?我们不妨来看看近5年来的民生变化。

文 | 李长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加大教育投入,不让一个贫困生上不起学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切实执行,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均衡。


5年来,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


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9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4.0%,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5%,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2.49%。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学毛入学率达到42.7%,这也意味着超过四成的高中生可以顺利地圆大学梦。


同时,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一系列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如“春潮行动”“星火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成为农民工提升技能的“及时雨”。


教育公平涉及到民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始终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坚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国家资助政策解决了一大批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不让一个贫困生上不起学”成为各级学校的实际行动。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使得更多的农村贫困孩子能够步入重点大学的课堂。


另外,就近入学、租购同权有助于“择校热”逐步降温,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明显提升。


2

就业有保障,荷包才有希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


政府着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始终将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


2012年以来,政府每年解决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基本稳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开展,我国每年的新登记注册企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近两年来,平均每天诞生的新创企业数量都超过了一万家。


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力军,目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率已经超过了3%。


在就业创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就业结构得到了持续的优化和升级——随着移动互联网、APP、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共享经济迅速发展,各种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催生了大量新增就业机会。


2016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7.7%;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8.8%;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3.5%,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


据测算,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共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


就业有保障,荷包鼓起来才有希望。


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同比增长8.9%;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同比增长8.2%;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3275元,同比增长6.6%。


更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持续缩小的势头。


3

社会保障给老百姓打造“安全网”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建设步入“快车道”,参保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享受服务日趋便捷。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稳稳守护着亿万百姓。


2017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实现了“十三连涨”,待遇水平从2005年的平均每月700元已经上涨到了2016年的平均每月3351元。


在待遇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大大加强。


2014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将城乡各自运行的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正式终结了养老金“双轨制”。


在医疗保险方面,2016年,国家启动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全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改革增强了公平性,看病报销再也不分“城里人、乡下人”,城乡居民按照统一的政策参保缴费、享受待遇。


困扰广大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转移接续问题,也在政府的强力推进下迎刃而解。


2016年4月,国家正式下发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确定了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方案,当年全国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就达到200万人次。到今年9月,全国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网也基本建成,国家结算系统与所有省区市连通,一共开通了6616家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


4

脱贫要做到“两不愁、三保障”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全社会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必要举措,也是兜底民生的主要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贫困依然是困扰不少民众安居乐业的最大风险。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在扶贫领域的目标为: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表明,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脱贫、贫困县全摘帽。


具体的脱贫标准是:贫困县、贫困村的摘帽是贫困人口降低到2%以下,贫困人口脱贫就是要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是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政府不断创新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目前,我国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逐步确立,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随着建档立卡、驻村帮扶、资金监管的深入,脱贫攻坚“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已经确立。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锐减到2016年末的4335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降到2016年末的4.5%,减贫成效举世瞩目.


4

做好民生工作永远在路上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的民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日益增长的民众需求相比,民生领域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还有许多“坎”需要跨过,还有不少“山峰”需要翻越。


首先,改革与发展必须要紧紧抓住民生这个“牛鼻子”,以提高民众的获得感为最终目的。


没有民生水平的提高,没有民众获得感的增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就会失去目标。《尚书·五子之歌》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是国家发展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百姓生活富足之源,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时期,不妨以启动民生项目作为切入点,达到改善民生、稳定经济增长的双重目的。实践证明,针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工程建设的投资,不但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而且还有利于当前以及未来长期的稳定协调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其次,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应该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近几年,“保民生”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从数据看,各级政府都交出了较为亮丽的民生投入成绩单。但在民间,仍能听闻民生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抱怨。其中的原因,既有民生支出用力不均、公平性不够的问题,也有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其结果就是,教育经费年年大幅度增长,而居民的教育费用负担依然很重;卫生经费连续快速增加,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水利投资不断攀升,而雨多泽涝的局面没有改观;环境保护经费逐年提高,而生态环境制约依然非常严重……


由此可见,做好民生工作并不是一味地砸钱就行,还需要注重投入效率的提高、公平的改善才行。想要做好民生工程,每一项民生投入之前,都应该进行科学的事前评估和预实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是民生事业的重要特点,不能一味地攀比和拔高,不能脱离国家的财政能力和居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一些民生项目并不是政府负担的越多、民众负担的越少就越好。以社会保障为例,大多数保险项目都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分担,对于任何一方来说,这既是一种法定责任,也是一项必须承担的义务。


最后,民生工作需要扎实推进,必须克服浮躁和冒进的作风。


民生工作涉及到民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细致和耐心的工作,才能使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全体民众。客观地说,面对民生这个发展的“短板”,不少政府部门都存在着浮躁和冒进的心态,意图通过短期的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甚至采取运动式的方法,力图“毕其功于一役”。


以当前的扶贫工作为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工作越到后面将越加艰难:


一方面,中国贫困人口的数量依然十分庞大。目前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超过4000万。此外,目前强调的贫困人群主要是农村地区,而城镇贫困问题也需要大力解决。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贫困出现新特点,农村贫困已经发生了由整体贫困转为局部贫困为主、由集中贫困转为分散贫困为主、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为主的转变,“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较为突出。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政府将目标盲目提前,任务层层加码,不少地方干部疲于奔命,短期行为明显。


只有扎实推进、稳步落实,才能打牢扶贫攻坚战役的基础,从而为顺利完成扶贫目标创造条件。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任编辑: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

李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