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
我们查考《诗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一直尝试应用《诗篇》来处理所谓“现代的问题”,当然,如果你可以应用《诗篇》这卷三千年前的书,来处理那些问题,那它们也就不算是什么现代的问题了。但我们总是喜欢自吹自擂,说自己的问题比其他人的问题严重得多。每个时代的人都常有这种感觉。所以,我正在迎合我们的妄自尊大,提出我们确实有现代的问题,但它们也是古老的问题,而且有解决方案。现在,请听我读出《诗篇》第
27
篇整篇经文。
1
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
我还怕谁呢?
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
我还惧谁呢?
2
那作恶的就是我的仇敌,
前来吃我肉的时候就绊跌仆倒。
3
虽有军兵安营攻击我,我的心也不害怕;
虽然兴起刀兵攻击我,我必仍旧安稳。
4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
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
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
5
因为我遭遇患难,祂必暗暗地保守我;
在祂亭子里,把我藏在祂帐幕的隐密处,
将我高举在磐石上。
6
现在我得以昂首,高过四面的仇敌。
我要在祂的帐幕里欢然献祭;
我要唱诗歌颂耶和华。
7
耶和华啊,我用声音呼吁的时候,求
祢垂
听;
并
求祢怜恤
我,应允我。
8
你说:你们当寻求我的面。
那时我心
向祢
说:耶和华啊,
祢的
面我正要寻求。
9
不要向我掩面。
不要发怒赶逐仆人,
祢向
来是帮助我的。
救我的神啊,不要丢掉我,
也不要离弃我。
10
我父母离弃我,
耶和华必收留我。
11
耶和华啊,
求祢将祢的
道指教我,
因我仇敌的缘故引导我走平坦的路。
12
求祢不
要把我交给敌人,遂其所愿;
因为妄作见证的和口吐凶言的,起来攻击我。
13
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见耶和华的恩惠,
就早已丧胆了。
14
要等候耶和华!
当壮胆,坚固你的心!
我再说,要等候耶和华!
这是上帝的话语。
这篇诗篇论到恐惧、担忧和焦虑,以及怎样处理这种情况。当我们查考这篇诗篇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令人耳目一新的现实精神,尽管当中充满重大的应许,现实精神是重要的。我正在读美籍犹太人作家欧内斯特·贝克尔(
Ernest Becker
)的作品。他说:“我认为严肃地看待人生是这样的:无论人在这个星球上做什么,他都必须在受造之物的恐惧、荒诞怪异之事,以及一切事物背后惶恐不安的怨声等生活实况中去做各样事情,否则一切都是假的。”欧内斯特·贝克尔一定曾经住在大城市里。那里常有这种惶恐不安的怨声。人们在街上感到这种惶恐不安的怨声。欧内斯特·贝克尔说得对,原因就在这里。每当我在书店里看见一本书,或者在报章或杂志上看见一篇文章,标题为“如何克服挂虑”或“如何克服焦虑”的时候,我发觉它们实质上几乎总是在说:“你所担心的事情可能不会发生。为一些可能不会发生的事情忧虑,是何等浪费时间。相反,要想象一个令人感到满意的将来,并把焦点放在那里。要预见那将来。把焦点放在那里。不要想象那些可能会出错的事情。”
大卫是这样做的吗?不。例如在第
10
节中,大卫说:“
即使我的父母撇弃我……
”经文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大卫的父母真的离弃了他。经文也说:“
虽有军兵安营攻击我……
”大卫没有说:“军兵已安营攻击我……”经文说:“
即使这样……
”大卫正在做什么呢?大卫所做的与那些文章所说的刚好相反。大卫实际上是想象那些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他正在预见可能发生最坏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大卫想有一套面对生活的策略,他想有一套处理恐惧和焦虑的对策,使他能勇于面对任何事情。大卫不会听从这样的忠告:“这些事情也许不会发生,所以不要思量这些事情。”不要听这样的忠告。正如欧内斯特·贝克尔所说,任何低估事情的邪恶和恐怖程度的生活态度,都是虚假的。欧内斯特·贝克尔一定很喜欢《诗篇》第
27
篇。大卫甚至想象到最糟糕的事。圣经中强烈的写实主义可以在这里看得到。圣经说,你可以有一个方法去处理愤怒、焦虑和恐惧,就是假定最糟糕的事情可能和可以发生,例如你的父母离弃你,军兵安营攻击你。想一想吧!继续下去。这不打紧,因为你可以把这应用于任何事情上。
那是什么策略呢?我会告诉你那是什么,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检视它,因为大卫的确有很多仇敌攻击他,那些仇敌都拿着真正的武器。他们确实在寻索大卫的性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情况可能不会出现。因此,既然大卫能找到一套策略帮助他面对他在生活中所遇上的恐惧,你认为那套策略也可以应用在我们大多数人身上吗?让我们看看大卫如何论到这个重大的策略。这全都记载于第
4
节里。在第
3
节,大卫说:“
虽有军兵安营攻击我,我的心也不害怕;虽然兴起刀兵攻击我,我必仍旧安稳。
”意思是:“我既不焦虑,也不恐惧,我有足够的能力,即使有一支军队来到,我仍应付自如。”这是大卫在第
3
节所说的。然后在第
4
节,大卫告诉了我们那个秘诀。第
4
节有三个动词:住在、瞻仰和求问。让我们来看一看。你怎能得着策略去面对焦虑和生活压力?我不知道你现在怎样处理这些问题,但我知道你可以改进。让我们来看一看。
一、“住在”
第一个动词是住在。在第
4
节,大卫说:“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
”这是什么意思呢?住在耶和华的殿中是什么意思呢?你要想一想,大卫并不是想到一个真实的物理性的住所。首先,大卫不能住在耶和华的殿中。他不能住在圣殿里。大卫不是提出这个要求。只有利未人才可以住在圣殿里,而且没有人能住在至圣所里。实际上,大卫正在祈求的,是经历上帝毫不间断的同在,因为大卫真正寻求的是上帝的面。上帝的面!“我想瞻仰上帝的荣美。我想与上帝同在。”上帝的家或上帝的殿,就是有上帝同在的地方。大卫说的是:“我要常与上帝同在。”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时候,人们总会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上帝是无处不在的!”我认为最好用一个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例如,在一个崇拜聚会中,有一个姊妹当司琴,你在聚会中与那位姊妹同在,对吗?我的意思是,你听到她所弹奏的诗歌。你与她同在。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你不可以说自己已经与她相会。除非你在崇拜聚会之后走上前与她面对面交谈,才可以这么说。你的脸是进到你心里的那道关系之门。在遥远的地方,你无法建立一段关系。你实际上必须与人面对面建立关系。当你来到某些人面前,你不能注视着他们的膝盖和肩膀。如果你想与某个人一同处理事务,或进行个人互动交流,你就必须看着对方的脸,因为你从脸上可以看到对方和听到对方说话,对方也从脸上看到你和听到你说话。所以,你必须与人面对面相见。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上次的信息中,我们谈到《诗篇》第
19
篇说:“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诗篇》第
19
篇说,当你出去看天上的星星,你是与上帝同在吗?当然是的!圣经坚称人不可能透过大自然亲自认识上帝。圣经是这样强调的。我们在上次的信息中已详细地讨论这一点,但让我现在以另一个方式说明吧。刚才我举了一个例子,你在一个崇拜聚会中与那个司琴同在。你听她所弹奏的诗歌,你与她同在。虽然与她同在是很好的,但你没有藉此与她建立友谊。你必须走上前与她面对面相见。如果你想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立者亨利·福特(
Henry Ford
)建立友谊,你不会把你的头伸进一辆福特汽车里,说:“亨利?你在里面吗?”与某人的作品同在,或在一般情况下与某个人同在,并不代表你与那个人建立了个人关系。因此,圣经说,大卫所追求的是亲自认识上帝。他对上帝说:“
我不想远远地认识祢。我不想以一般的方式去顺服祢。我不想只是从祢那里得着一般鼓舞人心的信念。我想亲自认识祢,与祢建立亲密关系。这才
是我所渴望的。”
这正是活得无所畏惧的秘诀。为什么呢?为什么第
4
节会回答和解释第
3
节呢?为什么第
4
节是对恐惧的答案呢?原因就在这里。大卫这样说:“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宇里求问。
”秘诀就在这里。让我这样说吧,稍后我们会详细分析这段经文。大卫正在说的是:“我恐惧与否取决于那令我感到喜乐的东西是否稳固。如果最令我感到喜乐的是上帝,我就活得毫无惧怕。如果我最渴慕的是上帝,我就安全稳妥。”大卫说:“住在耶和华的殿中是安全的……”大卫在第
5
节说:“在耶和华的会幕里、在耶和华的帐幕中是安全的。”大卫所想的不是实际身处在耶和华的殿中。他不是这样想!他不会愚蠢到以为,当他走进会幕里的时候,那些拿着刀剑追杀他的人就会被击杀了,情况就像电影《夺宝奇兵
/
Indiana Jones
》的情节那样,约柜把所有的坏人都击溃了。大卫不是这么想的。
大卫正在说的是:“令我感到安全的,并不是实际身处耶和华的殿中或会幕里。唯一令我感到安全的,是当我渴慕上帝的时候。当我渴慕上帝,我就安全稳妥、无所畏惧。”让我阐明这是怎样的。美国杜尔大学(
Drew University
)教授托马斯·奥登(
Thomas Oden
)是一位出色的神学教授,专门研究早期教会的作家,这些人称为“教父”,意思是教会之父。我正在阅读托马斯·奥登一些讲论奥古斯丁的著作。奥古斯丁对焦虑有中肯和独到的见解,对我们今天查考《诗篇》第
27
篇尤其适切。奥古斯丁说:“焦虑是由此而来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好东西,我们都喜爱那些东西,也渴望那些东西。好东西!父母和孩子是好东西。职业是好东西。爱情是好东西。性生活也是好东西。有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好东西。”但奥古斯丁说:当那些好东西变成“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当我们认为我们必须拥有那些东西才能使我们快乐时,当那些好东西变成“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时,我们注视那些东西。我们寻求那些东西。我们凝视它们的美丽。我们崇拜它们,我们认为除非得到它们,否则我们就无法过着快乐的生活。奥古斯丁说,当好东西变成“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时,当美好的欲望变成毫无节制的欲望、不相称的欲望时,焦虑便由此而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焦虑就像升起的烟雾一样,你可以沿着烟雾去找到那团火。火是这样的。焦虑通常是因假神破灭而产生的。奥古斯丁说:“你看,当好东西变成‘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时,当好东西变成必须拥有的东西时,当它们变成你人生的核心价值时,焦虑便由此而产生,因为焦虑常是假神破灭的迹象。”
让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有些人会为此感到不安。有些人现在可能被担心和焦虑弄得忧心忡忡,你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因为你为着一个人而烦恼,或因着遇到经济问题而担心将来如何养活妻儿。你担心很多事情,而那些事情都是好的。看,这是何等困难。那些在我们生活中变成小偶像的东西通常都是好东西。它们都是上帝所创造的。它们是好得很的。这就是它们可以潜入心中的原因。让我这样说吧。有一点焦虑通常是一件好事。请记着,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
11
章
28
节说:“
我还有为众教会操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
”你有一点焦虑表明你是一个关心别人的人,但焦虑若是令人衰弱和把人摧毁,就显示那个好东西已经变成了“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于是,对你来说,最重要是凝视那些东西的美丽,并且寻找它们。你会认为“除非我拥有那东西,否则我感觉不到快乐。”而这就造成了令人衰弱的焦虑和恐惧。
你明白大卫正在说什么吗?他说:“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
”大卫要说的是:“只要上帝成为我‘必不可少的那一位’,我就无所惧怕。”因为除了上帝和祂的旨意之外,任何事物都受制于时代和人生的变迁。除了上帝和祂的旨意之外,任何事物都是脆弱的。没有什么可以从你那里取去上帝。你变得无所畏惧。但是你所渴望的其他东西都可以被拿去。当那样东西受到威胁时,你就崩溃了。大卫给我们一个极佳的例子。让我们只采用这一个例子。第
10
节说:“
即使我的父母撇弃我,耶和华终必收留我。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否有什么问题呢?当然不是!上帝创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上帝命令父母和子女要相爱。因此,举例说,你想得到父母的爱是好的。你深切地渴望得到这种爱是好的。这不仅是一样极佳的东西;更是你必然渴望得到的东西。然而,如果你的父母撇弃你,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这样的事当然可能发生,对吗?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我曾和一些人谈过,他们说:“我的父母撇弃我,我不会得到安慰!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所作所为。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没有尽的责任。我永远不会感到安好。我总是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我永远不会快乐!”其实你只是拒绝接受安慰。这是怎么回事呢?父母的爱是一件好事,但它已经变成了“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你正在凝视它的美丽,你正在渴想它,你正在寻求它。你正在殿里敬拜它。结果,你一生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你明白了吗?你该说:“即使我的父母撇弃我,即使我的配偶撇弃我,即使我事业失败,即使我失恋,即使我的相貌不好,耶和华也终必收留我。耶和华终必收留我!”你要把这一点牢记于心,你要明白,我们焦虑是因为那些好东西已经变成“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潜入了我们心里。
奥古斯丁说,焦虑是很有用的,可以让你知道许多关于你自己的事情,因为你通常可以随着你的忧虑找到那个辖制你的东西。焦虑通常是因假神破灭而产生的。你明白吗?除非你能把这一点牢记于心,否则你就会过着充满恐惧的生活。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确保上帝成为我们的“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呢?我们怎样才能做得到呢?经文告诉我们有两个方法。这两个方法都记载于第
4
节。大卫说:“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
”然后说:“
……住在……瞻仰……求问
”。等一等,这是三件事情。那么,大卫说“
有一件事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必定是“
住在
”、“
瞻仰
”和“
求问
”,基本上是“
一件事
”。事实上,我认为“
瞻仰
”和“
求问
”其实是住在上帝的圣殿里的两个方法。我认为“
瞻仰
”和“
求问
”只是把住在上帝的圣殿里的意思拆解开来。
你想与上帝同在吗?你希望上帝成为那“一件不可缺少的事”吗?你想得到那样东西,使你能活得无所惧怕吗?问题是如何才可以做到呢?你必须瞻仰上帝的荣美,也要在上帝的殿里求问祂。顺便一提,我认为这两件事情,就是瞻仰上帝的荣美,并在上帝的殿里求问,是使你住在上帝的殿中的途径,因为这篇诗篇的其余部分,分成两部分。大卫从第
8
节开始说:“
祢的面我
正要寻求。
”他在第
8~10
节说:“
祢的面
我正要寻求。
”然后在第
11~14
节说:“
求祢将祢
的道指教我。
”那都是同样的事情!“
祢的
面我正要寻求
”,与瞻仰上帝的荣美是同一件事。“
求祢将祢的
道指教我
”,与寻求上帝是同一件事。让我来讲解这两件事情。你必须做这两件事才能使上帝成为你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那一位”。
二、“瞻仰”
第二是“瞻仰“。首先,你必须瞻仰上帝的荣美。大卫说:“我来到圣殿瞻仰上帝的荣美”。我们是否认为大卫真的看见异象了吗?这确实是大卫的肉眼所看到的吗?我有点怀疑。嗯,我不是说大卫这位先知和伟大君王绝不可能看见异象,但我十分怀疑这是大卫所谈论的。没有迹象显示大卫每次进入圣殿里都看见异象。啊,不!
那么瞻仰上帝的荣美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与上帝相交”,这是知道有关上帝的事情,与认识上帝之间的分别。这是认识上帝是圣洁和慈爱的,与经历上帝的圣洁和慈爱之间的区别。让我回到圣奥古斯丁去。奥古斯丁是公元第
4~5
世纪的一位非洲裔的伟大神学家。奥古斯丁在他的其中一系列的著作中指出了真正看见上帝其实是什么意思。他指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retentio
)是从圣经中寻找真理。你从圣经中提取真理,并把真理保留下来,说:“这就是真理了。”你明白真理,学习真理,认识真理。
奥古斯丁说:“啊,你不要停在这个阶段。不!你不可以停在那里。当你获得了那个真理,你明白上帝是圣洁和充满智慧的,但你不会只是合上圣经。你不会只是合上你的笔记本,并且说:‘啊,我现在知道了!我认识上帝的另一个属性。我知道了!’啊,不!你要从寻找真理(
retenetio
)进入到思考真理(
contemplatio
),意思是你藉着那个真理去思考和仔细察看上帝。你藉着那个真理去瞻仰上帝。”你开始向自己提出问题。你说:“这节经文告诉了我什么有关上帝的事情呢?这节经文向我显明了什么有关上帝的事呢?这节经文告诉了我什么,使我认识上帝是何等伟大、圣洁和慈爱的呢?我真的明白上帝是圣洁的吗?我真的明白吗?我正在把我所认识的真理活出来吗?当我忘记这个真理的时候,我会表现出什么虚假的态度和情感呢?”奥古斯丁的意思是,这是思想的操练,你在其中扩展你的思维,你其实是在说:“我渴望看见上帝。”你全神贯注地思考,不是用你肉体的眼睛去看见上帝,而是用你心灵的眼睛去看见上帝,正如保罗在《以弗所书》中说,用你心灵的眼睛。你全神贯注地思考。
因为我们拥有圣灵,有时候,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进入到第三个阶段(
dilectio
),就是在上帝里面得到喜乐。有时候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真的花时间寻求上帝,瞻仰上帝的荣美,我们对上帝的意念就会变得非常真实。上帝是圣洁的、上帝是慈爱的等意念开始安慰我们,开始搅动我们,也开始激励我们。有人会问:“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你不记得奥古斯丁说了什么吗?每个人都是这样凝视各种事情,却没有这样寻找上帝。我们都凝视这些美好东西的美丽,以致它们都变成了“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你知道凝视某些东西的美丽是什么意思。你在你的想象中认真地思考你所渴望的东西。这可能是一份职业。这可能是在海边的一所房子。这可能是一个人,你在想象如果你得到那个东西,生活将会是怎样。你凝视那个东西的美丽。你明白吗?那个东西填满了你的心思。你品尝那个东西。你在里面感到心满意足。我们这样凝视各样事情,却不是这样瞻仰上帝。现在就这样瞻仰上帝吧!这是唯一的方法,使真正必不可少的东西成为那“必不可少的东西”。瞻仰上帝的荣美。你知不知道该怎样做呢?你有没有花时间去这样做呢?大卫说,除非你瞻仰上帝的荣美,否则你就不会住在上帝的殿中,而且过着充满恐惧的生活。
三、“求问”
第三是求问。大卫不只是说:“我要瞻仰上帝的荣美”,他也说:“我要求问祂”。“求问”这个词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希伯来文。这实际上是指往前去寻求指引。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主啊,当我来到祢面前,我努力寻求祢的旨意。”大卫渴望顺服上帝。大卫渴望找出上帝的旨意,也渴望顺服上帝的旨意。
亲爱的朋友们,这是极其重要的。瞻仰上帝的荣美和求问上帝的旨意是基督徒生活和真正的信仰的两个重要部分。如果你只是求问上帝的旨意和找出上帝的教导是什么,却日复一日的悖逆上帝;如果你只是求问上帝的旨意,却没有瞻仰上帝的荣美,这只是法利赛主义和律法主义。另一方面,如果你只是尝试瞻仰上帝的荣美,只是拥有这种美好的经验,但你不想寻找上帝的旨意,并且每天顺服上帝,这也是不行的。让我来解释原因吧。
想一想婚姻。幸福美满的婚姻是一件美事,因为夫妻二人可以不时互相投入对方的怀中。夫妻互相凝视对方的美丽。夫妻有亲密的伙伴关系,但总不能常常在对方的怀里卿卿我我。二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要上班,或履行各样责任等。让我告诉你百分之九十五的婚姻是怎样的:找出如何服事对方,以及怎样为对方这样做。你若想感受到对方的爱,对方却说:“嗨,你会为我做这些事吗?”你说:“啊,不。这太不方便了。我不喜欢这样做。”如果你表现得自私自利,如果你没有了解对方渴望什么,如果你没有日复一日地在各样小事上服事对方,那么,你们的亲密关系将会结束。你明白吗?你不可以过着自私自利的生活。你不能只是做你想做的事情,却不去找出怎样服事对方,不去为对方作出牺牲,也不满足对方的需要和渴望,却只是期望跳上床去凝视对方的美丽,享受一段美好时光。这是不行的!这不会奏效的!
人不是一部电脑。没有一个登入程序,让你只是轻轻一戳,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东西。在一段关系里,如果你想达至亲密的程度,如果你想凝视对方的美丽,如果你想与对方在爱里密谈,你必须找出对方的心意,并照着去做。只有这样的方法才奏效!这意味着什么呢?让我来告诉你这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渴望瞻仰上帝的荣美,而且获得我正在谈到的这些经历。我读过一篇文章。有一个人在临终前写了一封信给他的一个朋友。那个人是一个牧师,他天天祷告,终于开始真正得到突破,他开始瞻仰上帝的荣美。他几乎每个星期都开始经历这些突破。那个牧师写信给一个朋友,说:“几乎每个星期,上帝伟大的爱都倾倒在我的心里。上帝已经开启了我的每一部分,把祂光辉的同在所散发的光芒充满及涌进我的每一部分里。我的内心受到触动,我的铁石心肠因神圣的爱和那超越一切的爱的临在而融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那个牧师在圣殿里。他住在了耶和华的殿中。他瞻仰了上帝的荣美,而他所有的恐惧就都除去了。有人说:“啊!我多么渴望有这种经历。”很多人到教会去也是为了寻求这种经历。很多人尝试寻找能给人带来这种崇高感觉的教会,使人在崇拜中接触到上帝。这是好的,但我要告诉你一点:只是瞻仰上帝的荣美,却没有求问上帝的旨意,永远都不会奏效。你渴望瞻仰上帝的荣美吗?有一个方法可以做到。
《马可福音》第
10
章记载有一个瞎眼的人名叫巴底买。他知道耶稣会在某条路上经过,所以他在那里搭起帐棚。巴底买大声呼喊:“主啊,可怜我吧!”你渴望经历上帝的荣美吗?你渴望瞻仰上帝的荣美吗?我常常引述一些伟人在日志中所记述的他们感受上帝大爱的经历,你也想拥有那些经历吗?你渴望有那种经历吗?你当然渴望。嗯,怎样可以得到呢?你不是四处跑来跑去,试图得到那种经历。你要把你的帐棚支搭在耶稣的必经之路,那条路就是顺服之路,你去寻找耶稣吧。求问上帝的旨意是需要操练的。你读经、祷告、默想。你在教会中守主餐。这些都是内在的操练。此外,还有外在的操练。你要过简朴的生活,而不是追求物质生活。你要过贞洁的生活,而不是放任的生活。你要宽恕,而非苦毒。你要有一颗为仆的心,而非一颗雄心勃勃和自私自利的心。这些都是操练。只要你顺服和求问上帝,就会瞻仰上帝的荣美。否则,你就无法瞻仰上帝的荣美。
你渴望住在上帝的殿中吗?瞻仰上帝的荣美需要操练,求问上帝的旨意也需要操练。现在让我这样结束今天的信息。有些人可能认为瞻仰上帝的荣美是一件相当奇怪的事情,他们心里想:“嗯,这太好了。我很想拥有这样的经历。我怎样才能做得到呢?”你要这样做。你要在上帝的殿里求问上帝,也要在上帝的殿中瞻仰上帝的荣美。啊,但上帝的殿是什么呢?《约翰福音》第
2
章记载,耶稣望着圣殿,对当时的宗教领袖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把它重建。”那些宗教领袖看着耶稣,说:“你疯了!这殿造了四十六年,你三日内就能重建吗?”经文告诉我们,耶稣指的是祂自己。耶稣就是那圣殿。现在让我来解释一下我的意思是什么。
大卫瞻仰上帝的荣美。我刚才说过,奥古斯丁说,瞻仰上帝荣美的方法就是领受真理,然后透过真理去仰望上帝。你要透过真理去仰望上帝。圣经告诉我们,大卫在圣殿中瞻仰上帝的荣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刚才说过,大卫大概不是真的看见了上帝。这意味着大卫到圣殿去观看圣殿的礼仪,并且藉此看见上帝的荣美。这是怎么发生的呢?是这样的。在圣殿的礼仪中有什么事情发生呢?牲畜不断被宰杀,献给上帝为祭。大卫看见耶和华的荣美,他藉着献祭去瞻仰耶和华的荣美。那怎么能发生呢?当大卫看到牲畜被宰杀,他看到上帝的公义和圣洁之荣美。大卫说:“上帝要求罪必须付上赎价。上帝是美善和圣洁的,祂不能对人的罪视若无睹。上帝不能忽视罪。上帝必须处理罪恶。祂是一位多么美善的上帝,多么公正的上帝,多么圣洁的上帝。”另一方面,当大卫看见那些祭牲时,他便看到一位怜悯的上帝。大卫说:“上帝必须处理我们的罪,使我们仍可以亲近祂。上帝渴望赦免我们的罪。上帝想为我们找到一条通往祂自己那里去的道路。”重点在这里。既然大卫能够透过在会幕和圣殿的敬拜,瞻仰上帝的荣美,那么,我们若是透过耶稣的脸去瞻仰上帝,我们岂不更能看到上帝的荣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