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公认,目前长租公寓盈利模式主要是租金差,盈利关键点之一在于低成本房源的获取。某知名公寓品牌负责人指出,很多长租公寓品牌还没有意识到“国家队”进场这一趋势,与有房源的资产方比如地产商、地方政府下属公司谈合作时,固守自有公寓品牌,在今后的发展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综合来看,“国家队”入场长租公寓行业,眼下有三大趋势性表现:
其一,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是政策鼓励方向。
以北京为例,作为国土资源部批准的首批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城市,从2011年起,先后在朝阳区平房乡、海淀区唐家岭等5个集体土地地块,建设租赁住房1.28万套,由所在区政府按市场价格整体趸租作为公共租赁住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按公租房价格出租,今年下半年将迎来交用入住高峰期。
据了解,今年底国土资源部牵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将完成,之后将进入试点成果的推广期,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将是大势所趋。而手握集体建设用地租赁房源的地方政府,可指定合作的公寓运营企业,这对于长租公寓品牌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其二,国有住房租赁公司入市。
7月底,成都关于开展住房租赁试点的实施方案被住建部批复,计划到2017年年底,将组建或改建3到4家国有住房租赁公司,以建设一批租赁住房,到2020年培育和发展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不低于50家。
8月9日,上海张江科学城规划正式出炉,拟新增住宅建筑面积约920万平方米,其中890万平方米用于租赁住宅。这意味着,上海将新增一个租赁城区。而在半个月前,上海市专门公开出让了两块住房用地用于租赁,分别被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拍得,两家公司均为地方政府平台公司。
其三,央企、国企开发商拿自持地块被动入场。
在土地供应方面,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多个城市土地出让政策改革为竞自持面积,保利、葛洲坝、中冶、电建等大型央企都有竞得含有自持比例的地块,长租公寓将是自持地块未来开发运营的重要选择方向。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代表国有资金的央企或国企开发商,通过拿自持地块参与到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当中已是必然趋势。
有业内人士分析,央企、国企在不动产资源、资金实力方面原本有着先天优势,再加上和外部资源的合作也更加通畅,在这场长租公寓市场竞争中,对中小长租公寓企业的生存空间必定造成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