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基于二维材料的高性能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进展。通过替代掺杂和厚度控制,研究团队成功降低了接触电阻,提高了二维FET的性能。该成果为未来二维材料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文章介绍了二维半导体材料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中的潜在应用,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Saptarshi Das教授团队在简并掺杂方面的新进展。
通过替代掺杂和厚度控制,研究团队成功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瓶颈,显著降低了接触电阻,提高了二维FET的性能。该成果为二维材料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优化p型器件的性能,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方法,通过自限制蚀刻技术实现了高性能p型双栅2D FET的制造。
文章最后提供了相关文献信息和上海昂维科技有限公司的介绍,该公司提供二维材料耗材、微纳加工服务和测试分析等服务。
为了方便各位同学交流学习,解决讨论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些微信群,作为互助交流的平台。
2.告知:姓名-课题组-研究方向,由编辑审核后邀请至对应交流群(生长,物性,器件);
欢迎投稿欢迎课题组投递中文宣传稿,免费宣传成果,发布招聘广告,具体联系人:13162018291(微信同号)
成果介绍
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中,二维(2D)半导体已成为硅的潜在替代品。二硫化钼(MoS
2
)、二硒化钼(MoSe
2
)和二硒化钨(WSe
2
)等过渡金属二
硫
化物(TMD
s
)的单层极限厚度可薄至0.6纳米左右,但却能提供原子级的光滑无悬浮键表面,而类似厚度的块状半导体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基于MoS
2
和WS
2
等二维材料的n型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发展使其更接近于满足国际器件和系统路线图的要求。这些发展包括高质量材料生长、接触工程、积极的沟道长度扩展以及高κ介质集成等方面的进步。然而,p型二维场效应晶体管的进展要慢得多
。
有鉴于此,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Saptarshi Das教授在二维半导体领域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通过对二硒化钼(MoSe
2
)和二硒化钨(WSe
2
)进行简并p型掺杂,成功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瓶颈。具体而言,研究人员采用了钒(V)、铌(Nb)和钽(Ta)等元素进行替代掺杂,显著降低了接触电阻(RC),使其在多层材料中最低可达到95 Ω µm。这一改进大大提高了二维FET的性能,并为p型器件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通过简并掺杂,研究团队不仅有效减少了接触电阻,还发现薄层的掺杂效应受量子限制效应影响较大,导致较薄的层次中掺杂有效性减弱。为此,团队进一步发展了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方法,采用了一种自限制蚀刻技术,该技术可以逐层去除金属电极之间的二维沟道区域,而电极下方的材料则不受影响,从而使通道区域保持薄层,而与电极接触区域则使用厚掺杂层,从而兼顾了高电流开关性能和优异的栅极调控能力。通过这种设计,研究人员成功获得了高达212 µA µm
−1
的I
ON
值,且器件在缩小尺寸时依然保持较高的I
ON
/I
OFF
值
,证明了这一设计方法在高性能p型2D FET中的应用潜力。该成果为未来二维材料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图文导读
图1. 替代掺杂的p型MoSe
2
FET。
图2.
原始和掺杂的MoSe
2
的电子能带结构。
图3.
简并掺杂对接触电阻的影响
。
图4.
具有可变沟道厚度的二维场效应晶体管设计。
图5.
高性能p型双栅2D
FET
图6.
掺铌CVD生长的大面积MoSe
2
FET的电学特性。
文献信息
High-performance p-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using substitutional doping and thickness control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
Nat.Electron.
,2024,
DOI:10.1038/s41928-024-01265-2
)
文献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4-01265-2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