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博伊斯
本文作者喻棣
这是爱丁堡金秋的九月。爱丁堡艺术节刚刚散去,还有很多人流连忘返。穿过人潮涌动的王子大街,穿过梦幻般的夏洛特广场,一路向西,苏格兰国家现代艺术美术馆宽阔的庭院,就隐藏在不起眼的民宅之间。
这里有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的艺术特展。
约瑟夫·博伊斯
约瑟夫·博伊斯是一名德国艺术家,他提出艺术能够塑造人与社会。对于所有艺术的标准观念,最具有挑战精神的,当属约瑟夫·博伊斯,他的创作作品具有“瞬时性”,如何保存他的艺术品是所有博物馆、美术馆遇到的难题。但是,他的作品让人难以忘记。约瑟夫·博伊斯虽然并不属于新表现主义,但却启发了新表现主义的创作理念,他对于艺术与政治的观点以及他的身体力行的创作方法,直接影响了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等一大批学生,后者成长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领军人物。所以,今天有必要谈谈他。
约瑟夫·博伊斯出生于1921年,早年学习生物、自然科学、昆虫学、动物学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被征集入伍,成为一名空军飞行驾驶员。1943年,他在执行任务时,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空被炮火击中,坠机后摔成重伤,得到当地土著人的帮助,终得以绝处逢生。痊愈的约瑟夫·博伊斯有机会来到德国杜塞尔多夫学院学习雕塑专业。1961年,约瑟夫·博伊斯成为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教授,10年后,他被开除了教职。1967年,约瑟夫·博伊斯成立了德国大学生党(German Student Party),1970年,成立了直接民主组织(Organization for Direct Democracy)。
渗钢琴,约瑟夫·博伊斯于1966年完成的作品,现保存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作品尺寸152×240(cm),艺术家用天然艺术品技艺在毛毡、皮革、钢琴上进行创作,作品风格属于概念艺术
约瑟夫·博伊斯毫不隐晦地将他的政治主张贯穿进他的艺术作品之中。约瑟夫·博伊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这个故事甚至使他的艺术充满了传奇色彩。1964年,约瑟夫·博伊斯曾经在一个大学的舞台上,向钢琴中添加废弃物,从而使钢琴发出刺耳的声音。一个学生很生气,跳上舞台,殴打约瑟夫·博伊斯,但是,约瑟夫·博伊斯并没有还手,而是用左手从怀中取出一个基督像,高举过头顶,这个行为后来成为他的标准像,这个动作体现了他一生致力表达的“艺术具有精神治疗”的观念。他声称,我没有兴趣掩饰疾病和弊端,我把唤醒和教育看作是我的民主义务。
脂肪椅和西服,约瑟夫·博伊斯作品留给世界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保管。雕塑和绘画作品还好说,这些装置艺术品真令人头疼,古根海姆美术馆、泰特美术馆、苏格兰国家现代美术馆都为此费心费神,据说这把《脂肪椅》和这件《西装》换过多次,早就不是原件
在1978年的一次访问中,约瑟夫·博伊斯说:“我的目标被视为一般艺术或雕塑转换的促进剂,它让人们思考关于雕塑可以是什么样子,以及雕塑的概念如何能够被扩展到人人看不见的材料上。”在我看来,约瑟夫·博伊斯的艺术目标就是——以人们自己所形成及塑造的生活为基础,创作所谓的社会雕塑。
装备
卡不里电池
约瑟夫·博伊斯用自己的作品证明,艺术就在一地鸡毛的日常生活中,而且与政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用艺术作品表达政治预言的思想家,他堪称欧洲后现代主义的风云人物。约瑟夫·博伊斯善于用简单的材料表达具有穿透力的脆弱气氛,从而营造一种悲怆的历史回忆。他的作品充满隐喻,这让他更像一名巫师。约瑟夫·博伊斯最著名的作品是行为艺术《如何向死兔子解说绘画》,他怀抱死兔子,头顶涂着蜂蜜,右脚绑着铁板,象征理性世界;他左脚踩着毛毡鞋底,那是他期望的无尽温暖。贪婪、暴力、邪恶,不会战胜人类心底残存的这一点小小的温暖,永远都不会。
如何向死兔子解说绘画
在约瑟夫•博伊斯看来,暴力是一切罪的根源,这对于今天这个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极端的社会,尤其具有启示意义。他反对以暴力争取和平,试图以艺术重建一种信仰,复兴一个寄托了他全部艺术理想的乌托邦。约瑟夫·博伊斯曾经说过,“艺术要生存下去,要向上和人、和天使,向下和动物、和土地连接一起时才有出路。”是啊,向上,向上,向上;向下,向下,向下,这就是顶天立地的约瑟夫·博伊斯,是我最喜爱的约瑟夫·博伊斯。
一句大白话胜过千条枪的红军标语:国民党旅长表示很怕“穷人不打穷人”的口号
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今天的人们不会忘记共产党当年那些充满革命斗志和豪情。而在湖南东南部的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中,我们更能切身体会到那个激情的燎原岁月。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侵华战争日军何以敢以一挑五?陆军轻兵器产能竟不如中国地方军阀!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一直如车行刀刃之上,时有彻底倾覆之险。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