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头部宽基ETF降费的新闻刷屏。
对投资者来说这当然是利好,在市场回报可能边际降低之后,投资成本就成为了影响投资收益的关键变量。
可能牛市的时候还没人在意;可能喜欢搏20cm反弹的朋友,也没几位瞧得上0.4%的费率;但在重要宽基里,中央汇金及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乃至其他险资才是规模的主导力量。
对这些动辄百亿千亿头寸的大资金来说,0.4%的费率降幅当然很重要。
汇金或成本轮降费最大受益方?
昨天,在《
万亿规模的大手笔来了
》中,米斯特李统计了本次公告降费的ETF。
其中,几只头部的宽基指数都能找到国家队的身影。
本轮头部ETF降费为投资者每年节省52亿管理费,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几乎能占到其中的30亿。
从这个角度看,汇金当然是本轮降费最直接的受益者。
这也是应该的。
第一,这两年宽基ETF规模能够逆势猛增,对主动基金和行业ETF形成压倒性优势,正是得益于汇金的介入,汇金毕竟费了这么大力气买ETF救市,不降费才不合理。
第二,汇金强势介入宽基ETF,也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对推动全市场被动投资的发展树了一个榜样。
一定程度上,也正是汇金买ETF,规模大涨,媒体有了写作素材,一遍遍普及投ETF的好,再加上指数业绩确实更好,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才加速了今天被动投资成为主流的大趋势,对不?
ETF选品的含金量还在提升
头部宽基降费之后,对行业的连锁反应,可能会一点点释放出来。
少的50亿费用会慢慢传导到行业大大小小的每位牛马身上,比如大家的年终奖以及来年的预算上。
昨天也看有文章评价,原来0.5%的费率,500亿规模每年能带来2.5亿的收入,现在降到0.15%,需要1700亿的规模才能覆盖。
原本头部大公司有几个甚至1个千亿规模的大宽基就足够躺平了,但现在可能不够了。
需要团队,尤其
是产品经理,给出更有创新性的产品创设,
如果真
的选出了长期回报优异,那真是极大造福了投资者,
如果日
后真的
带来了
规模,那选品
的含金量
还会提高。
比如景顺长城的纳指科技ETF;华柏的东南亚科技ETF、中韩半导体ETF;华夏的六风格矩阵;博时的可转债ETF以及富国的价值100等等,在我看来都是很好的品种。
相比于私募,
ETF确实是一个更偏团队、更工业化、更适合公募的品种,因为个人色彩在ETF的诞生、营销过程中,都很
弱。
现在市场上有中证、国证、华证三家指数公司,指数总数很多,选哪个不选哪个,很考验产品经理的眼光。
而且更关键的,产品经理选择一只冷门指数需要论证很多东西——
比如你得证明,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家基金公司,别人都没推,我们要推?
为什么别人都没做成功的指数,我们有能力做大?
...
所以,我们能看到基金公司上报指数有时也是一窝蜂,比较同质化。
这并不一定是产品经理能力不够,而是随大流不容易担责任...
好的指增和行业主题,价值仍然很高
相比于宽基ETF,尤其是A500+沪深300,0.2%费率已成主流,
指增和行业主题ETF,对基金公司的单位价值可能会增加。
先说指增,目前指增基金的费率主要还在0.8%-1.2%之间,基本还是对标主动基。
如果指增真能做出相对稳定的超额,那投资者多付点管理费,也接受。
从常识的角度看,市值越大的指数超额越难做,所以300指增很难做,这是事实。
但因为A500选股逻辑比较复杂,其中涉及到的对大量中小盘成分股暴露以及挑选,应该能为量化团队创造超额的空间。
所以最近我们能看到有39只A500指增的密集上报...
日后肯定卷得你头晕目眩。
这么多A500的指增待发,大家更看好谁家的,也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我看看民意。
其次是行业主题ETF,主流费率基本还在0.6%左右。
其实行业主题ETF这两年的势微要行情因素,也有增量资金的结构问题。
第一,这两年市场熊市基本找不到景气的板块,所以行业主题ETF弹性大、类股票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第二,行业主题ETF的以个人持有人为主,这点大家找个ETF投资者画像的分析报告,都能得到类似的结论。
而这两年个人投资者不赎回就不错了,增量非常少。
汇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又是买宽基ETF,两相汇总,就造成了行业主题ETF不如宽基ETF的现状。
但我认为这是暂时的。
只要有板块牛市,行业主题就会有增量,要充分认知到,我们散户对弹性的,执着。
费率仍然畸高的指数,值得重视
降费其实是规模越做越大之后自然发生的结果。
考虑到ETF市场的总规模以及发展阶段,一杆子对标VOO、SPY,0.03%到0.09%的费率还不是时候,公募基金当前也没必要陷入惨烈的价格战。
但不得不说,部分指数基金,目前的费率的确还有下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