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见登山兄,但时见他的大作。这本《重数民国往事》(中华书局,2017年),和他已出的书一样,总能给人惊喜。我过去给学生讲中国现代文学史,台湾蔡登山是专门一课,我把他放在"关于中国现代作家的私生活"一章中。
我的判断是作家私生活对作家的写作有重要作用,作家私生活是深入理解作家的一个独特视角,多了解作家的私生活,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家和作品。中国现代作家当时就不忌讳自己的私生活,如徐志摩、郁达夫、张爱玲等,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一般还不敢触及他们的私生活,所以有些关于当代作家作品的研究,在我看来就显得很隔,因我在作协工作过二十几年,对当代作家的私生活略有所知,有些当代的重要作家,如果完全不触及这个视角,很难深入理解他们的作品。
登山兄出身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本是受过严格学术训练之人,但他对中国现代作家的研究,走得却不是学院中那一路,而是自辟新途,将原始文献和真实生活结合起来。
登山兄得天时地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来大陆拍摄中国现代作家的文献传记片,接触过相当多的中国现代作家,他的研究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他的书总是有新史料,也有新故事,而他自己也非常自觉地在叙述历史事实时,把作家的私生活讲得活灵活现,这是登山兄近年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大贡献。
蔡登山
登山兄讲作家私生活,时时有大文学史背景,能将史料、作品和作家私生活融为一炉,最后把中国现代文学史最生动的那一面呈现给读者。有人比登山会讲故事,也有人比登山会搜集史料,但把二者结合起来,有故事有史料还好读,则非登山兄莫属,他给出的许多现代文学史线索和故事,多是学院教授闻所未闻的。我们写死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登山兄笔下都活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有两个传统。一是"论说"传统,一是"掌故"传统,或者说一个"义理"传统,一个"考据"传统。"论说"是大传统,"掌故"是小传统。"论说"重议论和立场,"掌故"重事实和人事。登山兄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掌故"派的代表。
"掌故"一般指旧人旧事,旧制旧例,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史实或传说。瞿兑之《一士类稿》前言中专门讲过掌故笔记之学的重要性。掌故笔记的特点是以当事者叙述经历和文坛现状,偏重人事和内幕事实,是正史之外帮助人们判断历史细部、细节及偶然因素的一类文献,晚清以来掌故笔记大盛,是中国学术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研究者回到历史现场、掌握作家、社团和流派间的细微关系有很大帮助。
这些文坛内幕、轶闻传说和作家八卦,放在大时代背景下,细微史料,都可以提升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复杂情况的能力。
登山兄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掌故之学,持续多年,得预流,开风气,他的书是活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可以不读文学史,但不能不读蔡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