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季刊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用300天从零制作游戏,最后上架Steam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看呆了,全国各地的震撼非遗年俗 ·  2 天前  
三峡小微  ·  新春走基层丨安徽六安:智慧赋能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季刊

你我的“财富”是什么?

生命季刊  · 公众号  ·  · 2017-07-27 14:20

正文

(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生命季刊”,选择“关注”,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 (续完)


文/潘世

《生命季刊》第 82


本文第一部分: 你愿意作那个贫穷的乞丐拉撒路吗?


(接上篇)这个比喻还有另一层深意。耶稣借用财主和拉撒路贫富悬殊的例子,代表两类彼此区别对立的族群。第一类,犹太人和外邦人。第二类,宗教人士和 “罪人”税吏和娼妓。这两类的悬殊和分别,都是从人的标准来看,前者被认为是遵守摩西律法者,后者被视为不守律法者。

第一类对比

财主代表犹太人,拉撒路就代表外邦人。耶稣说犹太人是财主,这是从他们所领受的属灵资产之角度而言。从先天的条件来说,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是旧约启示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他们身上领受的是丰富的属灵资源。他们吃喝的是神的恩典和祝福,装饰的是神同在的荣耀,如同以西结书 16 1-14 所描述的。一个原本出身贫寒卑微的弃婴,只因为神的特别怜爱和拣选,使他们在万民中成为特别尊贵的地位,这就是犹太人的处境。

但可惜他们不能明白神拣选的心意,反倒妄自尊大,以选民自居,认为神的恩典只能临及他们,神的国单属于他们,神只接纳他们为百姓,弃绝外邦民族。视外邦人如同狗,看不起外邦民族。对外邦人没有怜悯的心。他们不知道被拣选的目的,不只是自己得恩典,乃是要成为祭司的国度,使万民同蒙神恩。他们知道神的诫命,要 “爱邻舍如同自己”,但因为自我的蒙蔽,不能明白“邻舍”的意义。

在过去旧约时代,邻舍的观念很偏狭,不同种族的外邦人和仇敌,不是邻舍,然而外族人加入耶和华的信仰,或在以色列当中寄居的外人,因为长时间的同化,至终归入以色列民族团体,也可算是邻舍。被掳归回后的犹太人,与外族人的区别更清楚,邻舍指的是他们同族的同胞,不包括他们认为是仇敌的撒玛利亚人或外邦人。其实他们已经不知不觉改变了神诫命的精意。他们将人分为邻舍和仇敌。因此将神的诫命 “爱人如己”,解释成“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 ( 5 43) ,但这不是神诫命的本意,耶稣说,不只爱你的邻舍,也“要爱你的仇敌” ( 参太 5 44) 。按照神原本诫命的精神,人和人之间都是彼此互为邻舍,没有所谓邻舍和仇敌的区别。因为真正的仇敌,不是属血气的人,而是在人心背后掌权的“属灵的仇敌”,撒但和他的仆役。

至于拉撒路所代表的外邦人,按属灵资产而言,他们是贫穷的。其实在神眼中,没有犹太人外邦人的区别,都是祂所造的,也都是祂要拯救怜悯的对象,因为神不偏待人。但在基督来以前,外邦人在属灵光景上的贫穷是一个事实,正如保罗所说,他们 “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 ( 参弗 2 12) 。曾经远离神的外邦人,就像拉撒路一样,是个贫穷而受苦的生命。然而他们的受苦和贫穷,不是神的心意。从起初,祂的救赎计划就是针对万民 ( 12 1-3) 。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 ( 参罗 1 16 2 9-10) ,只是在历史时间次序上必须安排铺陈的步骤而已,绝无人心所想的偏爱的问题。当时候满足,神真正的心意,祂对普世所怀的终极目标,就在基督的启示里完全地显明了。

犹太人挟属灵资产以自重,视 “神国”为他们独得的产业,不愿和外邦人分享。当基督到世上来,要在人的心里建立神的国,他们因自己的偏见,弃绝基督,倒是外邦人接待祂,信祂。例如,为仆人之病求耶稣医治的百夫长 ( 8 10-12) ,求主为她女儿赶鬼的迦南妇人 ( 15 21-28) 。他们都是犹太人眼中的外邦人,但他们对耶稣不同凡响的信心,皆为耶稣所夸奖。出乎犹太人意料之外的,耶稣竟然说将有许多外邦人,要在神的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倒是本国的子民,被赶到神国之外的黑暗里,在那里哀哭切齿 ( 参太 8 11-12) 。这不就是财主在阴间受苦所表达的意义?自以为神国非他们莫属的人,竟然与神国无份!而为犹太人所看不起的外邦人,竟因信而进入神的国。

第二类对比

财主代表那些宗教阶级人士,如祭司、民间长老、文士和法利赛人,及一切自认为遵守摩西律法的敬虔人士。他们在会堂里占高位,理应牧养神的百姓,照顾神的羊群。但他们有的只知牧养自己,不管群羊死活,肥壮的挤压欺凌瘦弱的。有的挟摩西律法之资产以自重,认为唯独他们在神眼中为义人,配进神的国。看不起拉撒路所代表的税吏,娼妓,并视一切不守律法规条之礼仪者为 “罪人”,他们批评耶稣与税吏“罪人”为伍,又不守“律法” ( 其实是人的遗传 ) ,所以耶稣也被他们归入“罪人”之流。

耶稣对这两类人,有另一个比喻,前者是自以为义,自以为健康的人,后者乃是有病的人。然而讽刺的是,自以为健康的人,没能进入神的国,有病的人倒是先进去了。为什么?

前者虽如此高估自己,自抬身价,自认为是神的选民或属神的百姓,但在神眼中,这种 “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只能作在表面和礼仪上,根本进不了神的国 ( 参太 5 20) 。因为神的标准不同于人的标准,人看的是外貌,但神看的是内心和动机。称义是按神的标准,非按人的标准。这样一来,谁有资格进天国?谁能用他的行为达到神要的标准?财主和拉撒路在神眼中,都是罪人!按着本身的条件,都不能进天国。

但耶稣又用另一个比喻,记载在马太 21 28-32 ,说到造成这两等人后来结局不同的原因。小儿子表面上,遵守父亲的命令,实际上,心里根本不遵守。就像这些宗教人士,他们遵守摩西律法,但只在外表和礼仪上遵行,忽略律法的生命和精意。神差遣施洗约翰,为耶稣作见证,他们不信不听,所以无法得到神透过基督要赐给他们的“义”和新生命,至终他们在神面前的光景,仍是“不义”,无法遵行神的诫命。因为属血气的生命,在遵守律法的事上是无能的。他们的顺从是表面的,神不接纳这样的顺从。

这里的大儿子,就像宗教人士所轻视的 “罪人”税吏和娼妓。虽然起初他们不能听从父亲的命令,因为里面没有能力。但他们听了约翰的见证,之后悔改信了耶稣,耶稣就成为他们的“义”,他们凭“神的义”而进入神国。并且神赐给他们的,是基督从死里复活的新生命,取代原本属血气的旧生命。掌管新生命的能力,来自于圣灵的大能,靠这能力,他们便能听从遵行父亲的命令。这是为什么他们后悔之后,能从心里去顺从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耶稣对那些自以为义的宗教人士说,“娼妓和税吏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太 21:31 )。这是另一个出乎人意料之外的结局。自以为必进神国的“财主”,发现自己被弃绝在神国之外,而他们所看不起的“拉撒路”,竟然在神的国里,与亚伯拉罕一同坐席。

●神迹和启示

在阴间受苦的财主,终于知道进入神国的关键,不在乎犹太人或外邦人。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称义,而是行律法的称义 ( 2 13) 。行律法,不是看外面,乃是看里面 ( 2 28-29) 。在神面前,人人都是罪人,但神接纳罪人的悔改;接受耶稣的,就被称为义,并且祂所赐的新生命,是一种天国品质的新生命 ( 5-7 ) ,他们的割礼是心灵的,遵行神的诫命,也是从心里作的。

财主的知道为时已晚,但他仍希望其他的同胞弟兄能悔改,不要像他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他求亚伯拉罕差遣拉撒路回去警告他们。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对犹太人而言,绝对是一大神迹。但亚伯拉罕说,犹太人有摩西律法和先知,也就是旧约的启示 ——神的话,这里面有一切关乎生命之道的诫命和指导。如果“神的话”都不能听,即便神迹在他们面前,也不会听,不悔改不相信。这真是一语说中犹太人的光景。犹太人喜欢看神迹 ( 林前 1 22) ,他们用神迹要求耶稣 ( 12:38) ,但看了神迹,并没有让他们因此信耶稣 ( 11 20) 。耶稣被钉十字架,三天后从死里复活是最大的神迹,因为唯有祂的复活,真正败坏死的掌权及阴间的权势。当耶稣复活的大好消息,为祂的门徒们传到地极时,许多外邦人信了主,进入神的国,倒是许多犹太人,还是硬着心,不相信这神迹。他们弃绝基督,也因此被神弃绝。许多先前被归入“罪人”之流的低下阶层,因信基督被接进神的国,倒是原为百姓官长的牧人及宗教人士,仍然硬着颈项到底。他们不是没有死里复活的见证,也不是没有“旧约如何指向耶稣”的证明,但是他们仍不相信,正如亚伯拉罕所言,连“神的话”也不听的一群人,即便最大的神迹摆在他们面前,也不能信,遑论其他?

你我的“财富”是什么?

这比喻对今天的我们仍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今天的教会拥有基督的福音,作为丰富的属灵资产,神对教会有什么心意?我们看得到身边的邻舍他们的贫穷和需要吗?教会不能只是关起门来,享受彼此的爱筵相交,和神的相交而已,神的心意不仅止于此。彼得对期望他赒济的瘸子说, “金和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 ( 3 6) 彼得知道他的“财富”是什么,当他分享出去,就使人的生命得好处,叫原本瘫痪被辖制的生命,站起来行走,成为荣耀神的见证。神差遣我们成为祂的仆人,我们乃是与神同工,建立祂的国度。基督赐给祂的仆人权柄,可以践踏蛇蝎,释放受苦的灵魂脱离黑暗权势的辖制,使一切心灵瘫痪的,站起来行走,这是基督仆人的“财富”。

作为神的儿女,福音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我们享用它,伤害得医治,亏空被填满,贫穷成富足,焦虑者得安息,我们拥有的是属天的财产,永不枯竭的生命银行帐户。但不要忘了神的心意,我们也要使人同得福音的好处。

神眼中的贫与富

人眼中的贫者与富者,不一定是神眼中的贫者与富者。人只能按 “外貌”来认人。例如名声、地位、权势、知识见识、个性特质、经济情况等条件。雅各书 2 1-7 以一幅生动的图画,表达人和神观点的悬殊。即便在教会中,也难免有按“外貌”的贫富,而重看这个或轻看那个。很多时候,教会的运作也受此影响,按外貌之贫富来认定人属灵生命的贫富。人看不到的是,“神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祂所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国吗?” ( 雅各 2 5) 神会怎么看我们?将来我们被神衡量时,是贫穷或富足?这或许是财主与拉撒路的比喻要引我们去深思留心之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