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都市时报  ·  江苏一高校发生持刀伤人事件,致8死17伤 ·  5 天前  
央视新闻  ·  圆满成功!“太空快递”发货了 ·  6 天前  
人民日报  ·  瞄准23:13! ·  6 天前  
人民网  ·  房价涨了跌了?数据公布! ·  6 天前  
江南晚报  ·  麦当劳突发!104人感染,1人死亡!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爸妈,为啥“你爸你妈的朋友圈”却雷同得你不要不要的?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02 10:16

正文



文/冬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美味的大餐端到桌上……刚咬一口的冷饮落地上……地铁的早高峰人山人海……路边有两条狗扭打得不可开交……

 

如若发生以上场景,现在大部分人怎么做?

 

拍张照片发朋友圈,然后吃饭;拍张照片发朋友圈,然后惋惜地离开;拍张照片发朋友圈,然后继续挤过人山人海;拍张照片发朋友圈,然后尽量往远点躲……

 

朋友圈是我们的日常,哪怕不发,也得刷。

 

例如低调保守的人朋友圈几乎一片空白,活泼且希望得到重视的人则更新频率会较高,社会成功人士通常会发布一些市场行情与投资要闻,青春期的妹子则喜欢发一些与爱情相关的伤情文字……

 

但有一部分人,他们的朋友圈风格,出奇相似。

 

此前识局发过一文,《致朋友圈里的造谣者:骗我可以,骗我爸妈不行!》,令我颇有感触,文中所展现的那些父母朋友圈,几乎每一条都令我感到似曾相识,不仅是这些,还有更多关于爸妈的常见朋友圈也会时不时出现。

 

每当我和身边的朋友们聊到这个话题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台词就是“我妈也会发这个!”、“我爸也老是分享这一类的!”、“原来你们的爸妈也都这样啊!”等话语。随后经过对比,画风几乎清一色地相同,我们也常常因为看见了各自父母间的神似之处而捧腹大笑。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爸妈,他们到底爱发啥?




不可错过的养生与生活常识

 

99%的中国人都不知道的中医养生知识!

为孩子转:常吃这7样东西,可以预防近视。

常见疾病:生活小妙方。

过期的化妆品别扔,过期化妆品有妙用!

13种食物,再饿也不能空腹吃!

……

 

某天晚上在和同学吃烤串吃得正欢快之时,老爸的一条消息映入眼帘:“快看我刚发的朋友圈。”

 

我见怪不怪地去刷了一下,果真看见了他一分钟前刚转的:十大最容易致癌的食物,为了健康一定要转!

 

果然亲爹最了解我,一览无遗全是我爱吃的,而且部分就摆在我面前。我回复:“这些东西我也就偶尔吃一点,没关系的”,但想到很有可能换来老爸无止境的“唐僧模式”,我边嚼着嘴里的“致癌物”,边一字字地把原话删除了,简单地在他下面回一句:“哇哦,吓尿了。”

 

他秒回:“多大的人了还尿裤子,写出来还不嫌丢人。”

 

我:“……”

 

中年人的朋友圈里,可能缺了点小幽默,养生知识与生活常识却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的父母,过了精力最旺盛的年纪,但也并不是很老,于是处于一个尴尬期,妈妈们的肌肤逐渐松弛,皱纹随之显现,爸爸们的啤酒肚逐渐突出,腰颈椎等疾病也反复开始出现。

 

因此,他们开始注重一切与日常保养和身体健康有关的内容,凡是出现相关词眼刺激了他们的眼球,他们都会认真阅读,甚至是收藏或作笔记,并且认真,而不是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好东西”。

 

身边有一个从事中医工作的妹子,她也曾向我苦恼地表示,以她对中医知识的深度了解,网上说的虽然大部分都正确,但也有很多东西在瞎扯,根本没有依据。但她把这些话告诉她妈的时候,她妈在相信自己女儿的同时,也依旧改不了分享这些文章的习惯。

 

她不明白这些父母,明知道有的所谓的养生知识不一定是对的,为什么还要转?

 

我也只能耸耸肩,无奈地表示,没办法咯,就像我也知道张艺兴不会娶我,还是忍不住分享他的各种动态。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坚持和寄托吧。




干了这碗毒鸡汤

 

人有教养的十大特征。

学会感恩,人生一定一帆风顺。

母亲老了,这些话请不要说。

只有九句话,我却看了十遍。

致自己,多少人看到眼圈泛红!

……

 

有一次,妈妈特地把一篇朋友圈已经分享过的文章再私聊转给了我,随之附上一句:“好好看看里面讲的道理。”

 

一看标题:女人,你可以长得不美,但要活得漂亮!

 

怀着一个被亲妈坑了的心情,我点了进去,不出所料,无非是写一些教育女人要如何自立自强、如何变得有气质以及如何正确挑男人的鸡汤文,虽然里面的话说得有理,但略显矫情,况且有些句子在很久以前我就在不同的微博上刷到过数回,基本可以倒背如流了。

 

看了几段,我静静地退了出来,回复道:“我是女孩,我很美,我活得比长得还漂亮。”

 

最后隆重地得到了“不要脸”的美誉。

 

分享这些文章的,通常是妈妈们占多数。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士,女人总是相对感性一些。随之,鸡汤类文章则会在她们的朋友圈里常常出现,并且热忱地直接私聊发给子女。

 

他们都是经历过岁月变迁的人,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还多,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多,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急切地想分享各种“好的道理”,这其中或许是从某篇文中回顾到了自己的人生履历,或许是从中学到了一些新的值得借鉴的观念,又或许是,想把这些话分享给他们关心的人,尤其是子女。

 

对于非谣言的这部分内容,我想大多子女都会露出理解笑,然后不予理会·····

 

当回归到个体,大多年轻人会认为每个人的生活追求不同,有的鸡汤有营养,有的鸡汤有毒。并非父母的每个观点都能受到自己认同了,并非父母的每一句话都能作为对人生的参考了,年轻人觉得无需随波逐流地人云亦云,选你认为对的,做你认为想做的,就好。

 

所以,鸡汤类文章在两代人之间,因为了解初衷、不会据理力争,大多相安无事。




他们的生活,他们分享

 

当然,家长们的朋友圈也不纯粹是一些转载,毕竟朋友圈与生活始总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也会发布一些生活中发生的事。

 

我总结下来,会大致有这些类型呈现。

 

比如父母间的秀恩爱。老夫老妻大多不会像很多年轻人那样频繁秀恩爱,但偶尔也爱搞些小浪漫,列如情人节的一束玫瑰花,或是夫妻俩晒一张合照自拍,发出的照片通常使用自带相机拍摄,不加任何美颜效果。虽然很普通,却真实温馨,不乏一份平凡中的真情所在。

 

比如出游。父母他们也会和自己朋友三三两两地结伴而行,随后在朋友圈去晒一些美食。区别在于,年轻人大多喜欢晒一些甜品、西餐、日韩料理等精致的食物,经过精心拼图并打上滤镜再发出。但父母们喜欢晒的大多都是中式炒菜、农家乐等家常菜系,直接发出几张图,并配上一句“悠然自得,拥抱大自然的风光”等优雅的语句。

 

比如朋友。我爸妈的朋友圈中,朋友出镜率很高。尤其是我妈和朋友在一起还各种凹造型,而把我晒出来的几率大致为零,原因是怕别人说老是晒孩子有什么稀奇你啊······好吧我包容他们的“想得多”。

 

还有的便是,当父母们参加的各种婚礼、满月席等场面,都会很激动地拍下照片,随后发到朋友圈,配上一句变相催婚的台词“新娘真美啊!好期待我女儿的那一天!”、“同事家的宝宝真可爱,不知道我家那位什么时候给我生一个哦”……

 

屡屡遇到诸如此类的暗示,我只能表示,该配合他们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




当我人到中年

 

吐槽归吐槽,但对于父母,我还是一直以理解的态度对待。

 

他们与我们不同,我们这些年轻人在使用微信前便早已熟练运用了博客、QQ空间、人人网等社交网站,朋友圈于我们而言是一个新选择,让我们以同种方式换个地方去晒生活。但对于他们,却是给予一个新的平台,以此平台,发现更多广阔的天地。

 

在当今时代,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是低头族,当我们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手机上,与身边人的交流就愈来愈少,我们都会三天两头地和朋友们出去疯疯癫癫地玩乐,而父母心里最牵挂的始终都只有我们。

 

与其说父母是发了很多令我们觉得代沟太深的东西,倒不如说,是他们想用另一种方式去对表达我们的关心。

 

所以,我们都应增加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亲口告诉他们自己对那些文章有哪些认同或辩解,岂不是更好?

 

不要等到他们年老的那一天,当你发现他们双眼已看不清屏幕上的字,也再也看不到他们分享的形式各异的朋友圈时,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们欠了他们多少话没有及时说。

 

我也设想过,当我到了中年的时候,我会发什么样的朋友圈呢?

 

也许偶尔也会发一些臭美的自拍,但更想放一些和家人在一起的合照;也许偶尔还是会留意心仪的口红品牌何时出新款,但还是会更想知道哪些东西会危害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许偶尔还是会关注“某某明星恋情曝光”的娱乐八卦,但还是更愿意去了解做人的道理,并且我想让我的子女知道,以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当一个人脱离了年少轻狂的年纪,就会更懂得感恩与珍惜。

 

那时候,我的子女也一定会还以无奈的回应,然后和朋友们开始对比各自父母的“新式朋友圈”,为其中可集体申讨的神似之处捧腹大笑。

 

那时的我,会以“年轻真好”的目光看着他们,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我也是这么吐槽你外公外婆的。”

 

爸爸妈妈,2017年来了,继续健康!继续快乐!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