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投资要点
♚
“看短做短”的交易背后,是“看长做长”的机遇。
接近年末,A股短期调整缘于“看短做短”的交易性因素,而决定A股中期“慢牛”和结构主线的基本面因素并没有变化。
12月与其被动防御,不如“看长做长”,积极布局2018年。配置方面:1)坚持金融底仓配置;2)以业绩为基准,增配超跌龙头;3)把握个别周期板块交易机会。
♚
短期调整接近尾声,不必悲观。
近期A股调整主因是:1)绝对收益型产品暂时兑现离场;2)年末机构现金偏好增强,推升利率;3)监管新规频度大,影响投资者情绪。这是交易驱动下的“看短做短”行为,
这些因素边际影响趋弱,A股的调整在12月接近尾声,不必悲观。
➤
绝对收益者获利了结,暂时离场。
市场波动加大的背后是投资者分歧在加大。今年以来机构收益率普遍高于个人(个股),前期已有不错收益的绝对收益型产品,在A股市场波动扩大的环境下选择兑现“暂离”。随着资管新规(意见征求稿)重新匹配传统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低风险、高收益”产品的收益率空间会继续受限,
未来这些资金以及增量资金依然会再次配置A股。
➤
机构现金偏好上升,推升利率水平。
年末各类机构对现金的偏好普遍上行。一方面,对于银行,既面临MPA考核,又对来年定向降准有诉求,再叠加较低的超储率,银行卖债变现,转债为贷(派生存款)的动力较强。另一方面,近期频率比较高的监管新规,使得各机构业务风险偏好降低,对现金和高流动性资产也有较强偏好。
而这些因素都是短期的。
♚
“看长做长”。
温和的盈利复苏,稳健的货币环境,金融监管提升优质权益资产配置价值——这些支持2018年A股“慢牛”的基础并没有变化,相反,短期的调整是从容布局2018年的机遇。必须明确几点。
➤
决定国内大类资产资金供给的
是居民部门的配置选择
,金融监管中期通过匹配风险和收益,使得大部分与权益资产竞争资金的传统投资渠道收益率受限,居民对A股的配置需求会提升,而这些配置在基金财富效应的影响下更多通过机构渠道进行。
➤
本轮无风险利率上行主要是交易层面因素造成的,本质上反映对监管新规的认知偏误,以及短期卖债兑现的流动性风险。
只要通胀预期不明显抬升,我们认为无风险利率缺乏持续处于高位的基础;A股的估值中枢也不会受到持续压制。
♚
配置建议:消极防守不如积极布局。
➤
1)坚持金融底仓。
大金融板块是10月以来亮马股票组合重仓的品种,市场波动加大的环境下,大金融板块的底仓配置价值只强不弱,从估值安全边际和提升驱动力两个角度,建议继续配置
保险
和
银行
。
2)
增配超跌白马
,基本面趋势不变,近期的白马回调带来的是机会,从市场共识、行业景气、龙头估值几个维度出发,推荐
地产、家电、餐饮旅游
细分龙头。3)
周期板块
中把握一些交易型机会,建议关注
水泥
和
工程机械
。
➤
亮马组合调整:看长做长,三个维度切入。
12月亮马组合调入
欧普照明、宋城演艺、三一重工
;调出
胜狮货柜(H)与中国建筑、华泰证券
。最后个股组合为:
万科A、欧普照明、宋城演艺、伊利股份、南极电商
(价值“中枢”)、
中国平安、建设银行、招商银行
(金融底仓)、
三一重工、厦门钨业
(周期交易)。
♚
风险因素:
利率水平进一步上行,宏观经济和盈利数据低于预期,部分公司业绩承诺完成情况普遍低于预期。
“看短做短”的交易背后,是“看长做长”的机遇。
接近年末,A股短期调整缘于“看短做短”的交易性因素,而决定A股中期“慢牛”和结构主线的基本面因素并没有变化。
12月与其被动防御,不如“看长做长”,积极布局2018年。配置方面:1)坚持金融底仓配置;2)以业绩为基准,增配超跌龙头;3)把握个别周期板块交易机会。
近期A股出现明显调整,过去两周,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48%/1.60%/1.93%,29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有20个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与此同时,投资者分歧明显拉大,中国波指于11月27日上升至年内最高点18.0。
近期A股调整主因是:1)绝对收益型产品暂时兑现离场;2)年末机构现金偏好增强,推升利率;3)监管新规频度大,影响投资者情绪。这是交易驱动下的“看短做短”行为,
这些因素边际影响趋弱,A股的调整在12月接近尾声,不必悲观。具体分析如下。
➤
绝对收益者获利了结,暂时离场
市场波动趋势性加大的本质是投资者对市场分歧加大,再叠加接近年末,对于前期已经获利的资金而言,规避短期波动风险的最优决策就是提前获利了结,锁定收益。
根据我们近期机构路演中的反馈,私募产品、基金专户产品、保险资管(赎回)获利了结的意愿较强;而公募基金明显减仓的并不多。“看短做短”,绝对收益型资金的暂离是市场调整的直接驱动。
从过去两周行业表现来看,也呈现出获利盘压力越小,相对表现越好的特征。在这一交易逻辑下,
短期压力较大的是前期累计大幅上涨的白马龙头
。从图2中也可以看到,食品饮料、家电和非银金融三个板块近两周跌幅最大,反倒是前期跌幅靠前的周期板块(有色、煤炭、钢铁)表现最好。
财富效应方面,基民是大于股民的,而收益率上,也是机构大于个人。
今年以来(截至12月1日)A股的财富效应主要体现在股票基金(80%产品取得正收益,中位数收益10.7%)而非个股(32%个股有正收益,中位数收益-15.1%)。大部分绝对收益导向的机构今年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短期波动加大和市场调整的负反馈使得持仓性价比降低,而兑现收益离场是这些机构的普遍选择。
这种“离场”是机构年末绩效考核机制下的短期撤离,这类资金来年还会入场。
➤
机构现金偏好上升,推升利率水平
除了股市中的机构投资者,年末各类机构对现金的偏好普遍上行:既面临MPA考核,又对来年降准有诉求,再叠加较低的超储率,银行卖债变现,转债为贷的动力较强。
首先,第一次年末MPA考核的压力下,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短期现金需求增加。其次,央行定向降准将从2018年1月1日开始执行,3个月缓冲期仅剩最后一个月,要拿到明年的降准额度,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2017年三个季度(含)以上MPA评级均在B级(含)以上;2)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比例,这两个要求使得
今年年末银行的现金需求大于往年,揽储压力叠加放贷压力,卖债变现成为了缓冲短期负担最直接的手段。
再次,现在银行超储率一直很低,需要现金转化为贷款,从而派生存款。
➤
监管新政频出,压制投资者情绪
近期压制投资者情绪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监管新政频率: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网络小贷牌照审批被叫停,货基持有人集中度再成监管重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发布在即等。
但其中中期影响最大的还是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
一方面,投资者对于资管新规的认知存在短期偏差,认为资管新规的出台会导致股市资金供应不足,甚至市场利率普遍上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过,
新规使得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重新匹配,通过对杠杆、套利、通道、错配、嵌套等各种增厚收益的“套路”作出严格限制,实际上会压制长期所谓“低风险、高收益”产品的收益率空间,也就是说,中期产品端的预期收益率空间实际上会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
新规设置了过渡期
,自发布之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过渡期内实施“新老划断”。设置过渡期的本意是缓冲新规带来的短期压力,但是
反倒使得投资者担心“变数”,不知道过渡期内持有什么是合规,什么是不合规的,因此,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清理原有业务之后,暂且持有现金静观其变比增持新产品要稳妥得多。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可以看到,无论是绝对收益者短期离场,还是以银行体系为代表的机构年末现金偏好抬升,甚至是监管新规压制投资者情绪,都是短期性的,离场资金在2018年将重新“入场”,投资者对监管的认知偏差也会初步消除,因此短期调整不足为惧,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决定A股中期结构和趋势的基本面因素是否依旧稳健。
上文中我们已经针对投资者的第一层忧虑,即造成A股短期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是更进一步的,
投资者可能还有两点疑虑:1)虽说资金明年会重新入场,但是白马行情是否会继续,还是说明年资金将流向别处?2)利率抬升是否也反映了市场对于通胀的忧虑?如果是,通胀上行杀估值便是中期隐患。
我们基于投资者结构和基本面趋势的判断,龙头在A股“慢牛”中继续领涨的趋势不变,前述“看短做短”的交易反而为“看长做长”布局2018年提供了难得的窗口(具体逻辑可以参考2017年11月21日的《2018年投资策略—泡沫大迁移2.0:复兴牛》)。
➤
从盈利兑现的基本面出发,时间是站在龙头这边的
短期波动拉大,为何首当其冲的是白马股?理由非常直观,因为白马股流动性较好
,比之于中小创更加容易成交变现,因此,当资金急着“退场”甚至引发羊群效应时,卖出白马股更能够兑现获利,流动性强是白马股的优势,也是其容易出现短期波动的主因。
但是把时间窗口拉长来看,决定白马股配置价值基准和标尺还是动态估值。
这一点,我们在2018年年度策略当中已经明确提示过了,
龙头价值股在明年的配置价值依旧是非常稳健的,A股价值龙头静态估值较高,但动态估值依然有吸引力,预计“返场”资金仍会偏好白马股:
从“强者恒强”到“强者更强”,龙头增速跑赢行业越来越普遍(如下图所示);国际比较上,国内龙头相对其对标的国际巨头盈利增速预期也明显更高(如上图所示)。
也就是说,大部分国内龙头相比其国内同业和全球对标者,都能以更快的速度消化估值。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在本周《数据观天下系列跟踪报告(第15期):年报季前再谈业绩承诺和商誉减值》(2017年11月30日)中,我们指出,2017年年报,中小板和创业板面临较大的业绩兑现和商誉减值压力,短期来看,这也会抬升白马股的相对优势。
➤
无风险利率不会持续处于高位
这一波利率上行主要是交易层面的因素造成的,本质上反映对监管新规的认知偏误,以及短期卖债兑现的流动性风险。
1)新规下,资管产品风险收益再匹配,终端产品的收益率趋于下行,随着投资者认知偏误的消除,中期来看,监管对于整个利率环境的中长期影响偏负面;
2)年末现金偏好抬升的节奏会在MPA考核过后明显缓解;
3)中长期利率是否存在上行风险,应该基于2018年一季度的通胀水平再做判断,目前来看,我们认为通胀缺乏明确上行的动力(关于通胀的具体判断逻辑,可以参考我们的2018年年度策略报告)。
综上所述,只要通胀预期不明显抬升,我们认为无风险利率缺乏持续处于高位的基础;A股的估值中枢也不会受到持续压制。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交易行为引发的波动是短期现象,“离场”资金终将“返场”;投资者对资管新规的认知偏误也会逐渐消解,A股在基本面因素的驱动下,中长期还是会呈现“慢牛”行情。我们认为12月与其消极防守,不如积极布局,具体配置建议从以下三个维度切入。
➤
坚持金融底仓
10月以来,大金融板块一直是亮马个股组合的重仓配置品种;市场波动加大的环境下,金融板块的底仓配置价值只强不弱,具体行业更偏好保险和银行。
此外,结合中信证券研究部银行组的观点,后续对于
银行
板块依旧保持乐观行情,在信用风险加速化解处置+ROE企稳回升等内部因素的驱动和投资者结构变化+监管补短板稳定长期风险预期等因外部素的催化下,预计板块估值仍有提升空间。另外,对
保险
板块而言,前期乐观的预期虽然透支了部分2018年估值,本轮回调后,A股平均的P/EV为1.1倍,而H股为0.9倍,继续下调空间已经不大。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非银金融研究小组的判断,1.5倍以下P/EV都具有安全边际。从策略角度出发,保险依然是金融底仓中最有配置价值的品种。
➤
增配
超跌白马
第二条主线的逻辑就是将12月看做“低位买入”的时点,重点增配前期超跌,但是之后具备反弹空间的行业或者个股:
(1)受益于估值回归的板块。既然12月是主动布局“看长做长”的良好时点,那么决定配置决策的就应该是长期盈利和估值,我们建议增配远期PEG偏低的一些板块或者龙头。
如下图所示,目前大部分行业的估值与盈利增速都已经基本匹配:大部分行业的散点都集中在市场估值中枢确定的射线附近,远期PEG在0.8~1.2之间,但是像
房地产
行业,目前还是远离估值中枢的,估值偏低,且预期盈利增速还保持较高的水平,建议增配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股,如:
万科A
(9月以来一直在我们的亮马股票组合中)。
(2)估值合理,受益于景气回暖改善业绩的个股。
行业调整后迎来景气拐点,杀估值接近历史底部的龙头个股。结合中信证券研究部行业分析师的推荐,包括
欧普照明、宋城演艺。
➤
交易个别周期
对于周期板块,我们的整体态度依旧是:未来难有超预期因素,基于空间和时间的判断,只有短期的交易性机会。
空间上,大部分强周期板块主要是超跌反弹,如煤炭、有色、钢铁等,但大部分周期品的价格(现货和期货)向上空间有限;时间上,由于年前需求旺季,部分周期品存在短期交易机会,但是行情时间有限,比如水泥和玻璃,在春节进入淡季之前依旧有涨价预期,但是节后环保限产因素消退,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综合考虑价格、业绩弹性、近期油价上行等因素,我们建议关注周期板块中非石化主线的水泥和工程机械,后者的参与价值更高。
(1)
水泥板
块的近期行情是典型的涨价及其预期驱动,一方面,春节前进入传统水泥需求旺季;另一方面,今年供暖季环保限产进一步造成供给紧张,两方面因素叠加使得这一波水泥价格上涨明显,预计春节淡季之前,这个因素还会持续发挥作用。
(2)
工程机械
板块行情的核心在于:年末处在新订单确定高峰期,综合中信证券研究部机械组的观点,推荐市占率持续提升的行业龙头
三一重工
,行业龙头市占率持续提升,定价权加强,业绩有望超预期。
➤
亮马组合调整:看长做长
综上所述,12月亮马组合调入
欧普照明、宋城演艺、三一重工
;并把
胜狮货柜(H)与中国建筑、华泰证券
调出。最后个股组合为:
万科A、欧普照明、宋城演艺、伊利股份、南极电商
(价值“中枢”)、
中国平安、建设银行、招商银行
(金融底仓)、
三一重工、厦门钨业
(周期交易)。
利率水平进一步上行,宏观经济和盈利数据低于预期,部分公司业绩承诺完成情况普遍低于预期。
常规报告:
【中信策略】1月观点:一月反弹,看短做短
【中信策略】2月观点:周期、次新两手抓
【中信策略】3月观点:伺机而动、细选周期
【中信策略】4月观点:“中”周期领涨红四月
【中信策略】5月观点:弱市反弹,看短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