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书名: 高效阅读: 20分钟读懂一本书
-
阅读介质: Kindle
-
本书作者: 日)渡边康弘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 2017-11-1
-
ISBN: 9787559609700
-
页数: 248
-
阅读时间: 2018-10
-
狗熊评分: 6/10
号称一年读600本书的日本人渡边康弘,独创了一种“共振阅读法”,用快速翻书和“摸书”来获取书中的能量,然后再用一个三格的A4纸来绘制书的“共振笔记”,就可以做到20分钟左右读完一本书,而且还可以与他人分享。狗熊认为这种“共振读书法”其实就是一种“民科式蛇精病速读法”,有优点,也有一大堆缺点。书里提出的“阅读是为了行动”的概念,倒是非常有价值。
就大狗熊我目前的认知来说,
所有的速读法都是一个模式:根据不完全的信息,做出针对内容的预测。
这就是说,你读同类书籍或是同一个作者的书越多,就越能做到加快阅读速度。但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阅读如果是为了加宽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同类内容读得越多,只会加深你对于世界原本的判断,就像是听了一辈子民谣的人,无法接受说唱一样。这一点我在自己的“高效阅读”课程里也有讲到。
“1冊20分、読まずに「わかる!」すごい読書術” by 渡邊康弘 is generally about finishing a book in 20 minutes. It's another type of rapid reading. Really? Does that work? Well, it depends on what you need.
狗熊简评
概要
号称一年读600本书的日本人渡边康弘,独创了一种“共振阅读法”,用快速翻书和“摸书”来获取书中的能量,然后再用一个三格的A4纸来绘制书的“共振笔记”,就可以做到20分钟左右读完一本书,而且还可以与他人分享。最有价值的,是其提出来的“阅读是为了行动”的概念。
感受
书里介绍的“共振读书法”其实就是一种“民科式蛇精病速读法”,有优点,也有一大堆缺点。
来说说缺点:
-
首先其悬乎的“快速翻阅就能获得书里能量”的设定,这在基础信息上只是感知层面,还远远没有达到认知的层面。就像是你住到洋人区,心理上感觉不会被鬼佬的样子吓到,但真正要张嘴交流的话,还是说不出什么东西来。
-
其次,随机翻一页,记下某个词,这已经不是阅读,而是随机抽奖了。
-
第三,适用范围非常窄,可能只是适用于商业类书籍,对于历史、小说等逻辑结构很线性的书,这种方法非常不适合。
-
最符合蛇精病定义的,是其所谓“摸摸书都可以获得书里知识和能量”的观点,简直了……好像我们人类还没有进化出摸到书就能阅读的超能力吧?
-
最后,可能是最严重的一个缺点:如果习惯了这种方法,很容易进入到一种只追求纯数量而不考虑质量的误区。那时如果需要沉下心来读一些专业领域的书籍,需要搞清所有概念的时候,会发觉自己已经没有那种能力了?
也说说优点:
-
强调先列出阅读目的,强调要主动阅读并马上行动(见人+做事);
-
强调做笔记的重要,并使用了图像化的方式来强调笔记,特别是拟写出作者的一句话,有种与作者对话的感觉;
-
强调要分散式学习,每次时间短,频率高,频次多。
-
对于英文书,强调即时性,去美亚买30天或90天的热门书籍。
-
强调阅读数量,这一点虽然有争议,但书读得越多,也会能读得越快,而且角度会更全面,知识互相也能发酵。
简单评价的话,这本书教授的,实际上是一种去除读书焦虑的方法。它适合于对于那些频繁更新的商业书籍进行快速浏览,并整理出自己的summary,以便于和他人交流。对于专业领域,建议大家还是使用哪怕速度慢一些但更实在的方法来读书,效果会更好。
这本书我也只用了40多分钟读完,15分钟整理完我的读书笔记。算是比它还高效的阅读方法吧哈哈。
本书介绍
你是否有过买了书却没有读下去的经历?
你是否因为读书速度慢而错过了很多好书?
你是否也在读完书后却想不起书中的好内容?
——如何克服阅读畏惧心理,让自己高效阅读,并且活用书本知识?
Read For Action读书会创始人、日本速读大师渡边康弘创立的“共振阅读法”,教你学会高效阅读。
不用经过特别训练,你只需要拿起1张纸和1支笔,还有这本书,就能体会到超越以往的阅读体验。
《高效阅读》,让未读完的书减少,让难读懂的书也能被你轻松阅读,让活用书本内容也不再遥不可及。
作者简介
(日) 渡边康弘(Yasuhiro Watanabe),
日本Read For Action读书会创始人。一般社团法人“商业模式革新协会”理事。
毕业于青山学院大学经济学系。20岁时克服了一直以来不擅阅读的问题,并在大学一年级时,运用从书中所学的知识开始创业。每年阅读超过500本以上的经营管理类英文书籍,还通过举办英文商业杂志的发行、国外作者的交流会等活动,推广阅读文化。
摘记
序章 阅读和英语都很弱的我,如何做到一年阅读500本商业管理类英文书籍?
Location 221
注意力的集中只能保持 20分钟
Location 364
创立了“ Photo Reading加速学习法”,并在全球 180个国家开展业务的 Learning Strategies公司,也在其加速学习法的教材中,介绍了“共振阅读法”。 第1章 为什么不用从头看到尾,也能“明白书的内容”?
一分钟呼吸,帮你集中注意力 > Location 413
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的意志力研究已经证实,一分钟的深呼吸,确实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换个看法,就能克服“不擅阅读” > Location 451
“阅读”的四种形式
即使不从头到尾读完,也没问题 > Location 466
进行第一遍阅读时,要减少我们的“需求”,并且通过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增进我们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获取真正想了解的信息必须要做的事 > Location 548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看书的目录,作者的观点可能就会先入为主地传达给我们,而我们自己真正想要了解的信息,可能就无法获得了。
物体的本质,在触碰的瞬间就能感知 > Location 584
支撑“共振阅读法”的 5条假设:
-
假设 1:在接触到书本的一瞬间,身体就能获得信息。
-
假设 2:无论用多快的速度翻书,大脑中都会留下信息。
-
假设 3:大脑会试图思考这些信息的含义。
-
假设 4:阅读时所处的不同立场,也会使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发生改变。
-
假设 5:以故事情节来阅读的话,能加速我们对内容的理解。
为什么随意翻阅就能在脑中留下信息? > Location 648
无论你信还是不信,随意地翻阅能使你对这本书产生“亲近感”,仅仅通过这一个动作就能增进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确定阅读的目的,提升阅读速度与记忆力 > Location 705
知道“阅读前先确定好目的”这件事,将会带来以下两大好处:自己所搜寻的信息会更容易地投入眼帘 →提升阅读的速度搜索获得的信息会更容易被记住 →增进记忆力
改变阅读立场,你能更好地理解 > Location 721
我们在阅读时也可以改换不同的立场,让自己从单方面被动地接收作者的信息,转变为与作者平等对话的视角。
改变阅读立场,你能更好地理解 > Location 728
实验四:想象作者就坐在我们面前 1.尝试着去想象将要阅读的这本书的作者就坐在自己面前。 2.面对这个作者,假如你能向他提问一直困扰你的事情,你会问些什么呢? 3.在阅读的过程中,想象自己是在与作者进行对话。
为你带来阅读效率变革的“5步共鸣” > Location 799
共振阅读法中的 5步共鸣
为你带来阅读效率变革的“5步共鸣” > Location 807
这几个共鸣步骤简单来说,就是先确定阅读的目的,然后调整好自己的呼吸,接着随意地翻阅,再以“三幕剧”的结构去阅读,最后感应到书中的“能量”,并绘制出曲线。
第2章 只用20分钟就能掌握的“共振阅读法”
步骤0 接触书本并明确自己的目的 > Location 864
一分钟呼吸 4 ~ 6次的节奏,能够改变心跳的速度,最适于让大脑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的状态。 第3章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随时随地都能快速阅读并记住内容
通过微小的“输出”,让自己不再忘记 > Location 1174
即便是微小的“输出”,当我们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也是能带来改变的。
通过微小的“输出”,让自己不再忘记 > Location 1177
●尝试向别人介绍书的内容。 ●将书的封面和自己绘制的“共振地图”,发到社交网站上并附带简短的书评。 ●填写并寄回书中附带的读者回执。 ●在博客上简单地介绍这本书。 ●时常回顾自己绘制的“共振地图”。 ●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抄写下来。 ●尽快将书中所讲的内容付诸实践。 ●随意翻阅后,让自己早早地睡去。
为什么回看“共振地图”就能想起书中的内容? > Location 1198
《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本尼迪克特·凯里,在其所著的《如何学习》( How We Learn)一书中曾提到,我们将学习的内容保存到大脑中的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分散式学习,即知识不可能是一夜间获得的,而是会分成几次来进行学习。 ●变换方法学习,即重复学习是错误的,应变换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要想今后能够回忆得出来,则需留有“明显的线索”。
想写出令人喜欢的书评,关键要“放松” > Location 1297
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放松”撰写书评的方法吧。 ①首先尝试直接“放松”地打草稿
想写出令人喜欢的书评,关键要“放松” > Location 1306
②在撰写书评时,要设想一个读者对象
想写出令人喜欢的书评,关键要“放松” > Location 1322
主要针对目标读者,思考“现在他正被什么问题所困扰?”“他读了这本书以后能解决什么问题?”“他会对书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这样三个问题。
想写出令人喜欢的书评,关键要“放松” > Location 1330
④在文章中加入我们自己的风格特点,并尝试大声朗读出来
成功人士看完书后会做的两件事 > Location 1346
无论是收获成功也好,还是改变自己的人生也罢,都不可能只通过“阅读”就能实现,关键还在于你之后能否有实际的“行动”。
成功人士看完书后会做的两件事 > Location 1349
所谓的“行动”,就是指让我们的想法在现实中以某种形式留存下来。
成功人士看完书后会做的两件事 > Location 1356
去见新的朋友、去做一些事情。
制订行动计划,将想法变为现实 > Location 1385
①看着“共振地图”,寻找与“人”或“事”有关的提示
制订行动计划,将想法变为现实 > Location 1388
②从书中的语句联想到提示
制订行动计划,将想法变为现实 > Location 1392
③将行动计划记到日程表中
制订行动计划,将想法变为现实 > Location 1394
④将计划付诸行动
睡前和醒来的一句话,将能改变你的学习效果 > Location 1506
当你晚上躺在床上感到非常疲倦时,可以像这样来问问自己的内心。“明天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才是自己乐于见到的呢?”然后,带着憧憬在脑海中想象一下。 第4章 想要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该如何选书、读书?
如何在短时间内撰写出专业的论文?(下) > Location 1577
首先,他觉得要补充大量的知识,于是购买了十本有关“建导技能”的书籍,并用三天的时间进行“共振阅读”。结果就是,不仅学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掌握了“建导”的技能,能够像一名专业的“建导”那样去开展工作。国井君表示,“共振阅读法”不仅能让他短时间内完成阅读,还让他在短时间内成了一名“专家”。
瞬间学会阅读管理类英文书籍的诀窍 > Location 1760
②阅读英文书籍时,注意搜集该作者的一些信息(主页、照片、维基百科等)
高效使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方法 > Location 1780
对于管理类的英文书籍来说,其出版的新鲜度决定了其价值,因此我通常是在美国的亚马逊网站( http:// www. amazon. com/)上购买 Kindle版的电子书。
高效使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方法 > Location 1784
使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技巧注意看分类目录。利用好检索功能,以及页面左侧的“最近 30天”“最近 90天”等筛选功能。
高效使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方法 > Location 1791
在亚马逊网站上买书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掌握“书籍的新鲜度”。在全球化的今天,只要掌握一点点的英语能力,就能让自己了解到国外的优质信息。
高效使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方法 > Location 1796
保持领先的地位。通常国外的优质书籍被引进后,还需要 3 ~ 6个月的翻译过程,而正是因为有了 Kindle这样的电子书工具,才能让我们在书籍出版后的第一时间就读到。哪怕只是知道了“书名”这样细小的信息,也能让我们领先别人一步。 第5章 通过阅读取得成果,不然一事无成
“书籍梦之队”,组建你的智囊团 > Location 2028
我也在自己脑中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书籍梦之队”,这样当我遇到某个问题时,就能立马想到要去某本书中寻找答案。
了解一本书的瞬间,就能带来良缘 > Location 2112
“最近读的哪本书比较有意思?”“你觉得迄今为止所读过的书里,哪一本是最有趣的?”我每次与重要的客人见面时,都会向对方提出这样的问题。
了解一本书的瞬间,就能带来良缘 > Location 2147
所以很多人都会来问我:“最近觉得比较有趣的书是哪本?”这种时候,我常常会反问对方:“你最近遇到了什么问题吗?”在听过对方的回答后,我会将书名、作者以及大概的内容告知对方:“这本书可以读一读。” 后记 阅读完成之后,才真正开启你的人生
Location 2221
“手中的书籍是具有‘能量’的”……这些表述与“共振阅读法”的精髓不谋而合。
本期播客节目网址:
http://voice.beartalking.com/bt306
期待听到您的反馈,
如果喜欢,请将本节目分享给您的朋友!
「狗熊有话说」播客是由 大狗熊 于 2012 年创办的独立中文知识型播客节目,以阅读、科技、旅行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话题内容,是 iTunes 中国区长期推荐播客,被苹果 iTunes 评选为「2013 年度精选最佳社会与文化播客」。您可以在荔枝FM、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等国内音频平台搜索收听,也可以在泛用型播客平台,如苹果 Podcasts ,Spotify,Overcast 等渠道搜索收听。
如果你想要真正感觉阅读带来的收获,
想要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
请参加我的 “高效阅读”课程,
我们一起,成为信息时代的高效读书人吧!
点击进入,马上成为学习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