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七言 | 会遇见吗? ·  3 天前  
中产先生  ·  2025年十大悬念和期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读费孝通(杜课876期)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9-04-24 23:41

正文

全文共 1392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编者按:十四年前的今日,费孝通先生在北京逝世。他的一生,都致力于社会学的学问做到浅近而平易,将“学人话语”化为“经世致用”的行动,今天,让我们一起和杜老师感受费老的智慧与理想。


读费孝通


杜骏飞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


杜骏飞读记:


人类社会里,最容易的是各美其美,最难的是美人之美。这就是人的不完善。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乡土中国》

杜骏飞读记:


在子女的心中,父母又何尝不是探访前世的人生旅程?只是,父母容易将理想寄托于子女,但子女不常以父母为人生。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

——《乡土中国》

杜骏飞读记:


费先生此言,真是入骨。国无认同,国将不国。民无认同,民将不民。 国、民相背,纵无瓦解,亦将玉碎。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

——《乡土中国》


杜骏飞读记:


以精神分析理论观之,教化达成效用,无非是内化(Internalization)在起作用,亦即人将自己所认同的新观念与自己原有观点相融合,构成一种统一化的“自我同一性”。礼俗的力量,无非就是日常生活的心物融合、人我合一,是无数“极微小内化”过程的结果。 由此观之,环境与场域的作用必是造就礼俗的第一因素。 一旦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礼俗必然崩坏,重建则必然遥不可及——一如今日中国之乡土。

两性的分化,使个人成了一个不完全不自足的部分,确是人生种种矛盾的起源。

——《生育制度》

杜骏飞读记:


两性的分化,虽是人生矛盾的起源,但也是生命丰富的开始。不过,我还认为, 两性的不自足,并非完全源自性别, 也许更多时候,是源自迥然不同的心灵。


若是在我们感情深处,独到的领悟,能得到另外一个人的同情和欣赏,这个人是否完全懂得我们的意思且不说,已经是十分难得,我们要称他作知己;有了个知己,死也可以无憾。

——《生育制度》

杜骏飞读记:


得到另外一个人的同情不难,难在时时同情,时时同情便意味着心同此心,如此方为知己。


得到他人的欣赏也不难,难在得不到他人的欣赏依然孤芳自赏,如此方为自信。



至高的玄理,只能拈花相传。会心的微笑固然是人生的真趣,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是多余的。

——《生育制度》

杜骏飞读记:


拈花而笑,是不需要口传的,更无需记录。人生最好的交往,原是不交一言而心有灵犀。 犹如我们最好的言说,其实是不着一字而一默如雷。


官员必须有两幅面孔:在人民面前穷凶极恶,在皇帝面前卑躬屈膝。

——《中国绅士》

杜骏飞读记:


民间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倒下去有多长,站起来就有多高。周围好友对你百般奉承,对你的人生而言,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天下学者曲学阿世,对国运而言,也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社会科学必须从自己土里长出来。

研究社会问题的人,裤子上必须挂点灰,粘点泥,只会照搬书本的,我一个也不要。

——费老课堂语录

杜骏飞读记:


如今,哪里还有几个从自然里领悟的学人,哪里还有几本从田野里长出来的学问?这是一个满街掉书袋,只是没有书的时代。夏衍在《谈做文章》里说:“搞文艺文化工作的人当然要尽可能的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书,但是不择对象地掉书袋子反而会显出作者的浅薄。”不过,如今正是浅薄者得天下的时代, 人们寻章摘句,只是要贩卖知识焦虑,道听途说,只是要满足虚荣饥渴。


我最喜欢教书,我搞了一辈子教育,我也喜欢别人叫我老师。

——费老晚年感言


杜骏飞读记:


同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月24日晚十点,医院陪护归来。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人物: 甘地说 林清玄说 一纸读遍梁任公|世间已无钱玄同


视频 杜课导言 新闻理想 元旦的晚餐|除夕寄语


文字: 自来熟 自我实现者的画像 如何正确地讨论问题 永恒回归


关注 乱世预感 王菊现象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