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孩别怕
为中国女性安全,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AI+医疗:给AI发检查单,AI就能给出详细 ... ·  昨天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亚冬会今晚开幕万众期待! ·  昨天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亚冬会今晚开幕万众期待! ·  昨天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权力扩张与共和党的顺从 ·  2 天前  
舰大官人  ·  …… P律变成了 ... ·  2 天前  
中产先生  ·  2025年十大悬念和期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孩别怕

一封写给武汉的英国来信

女孩别怕  · 公众号  ·  · 2020-02-18 12:04

正文

大家好,我是田静。


今天周二,2020年2月18日,北京晴,微风。


漫长的假期,周而复始的宅家生活,我都快失去对日程的知觉。


平日里,我们可以通过三餐、工作、社交等各种方式,来赋予我们生活的秩序。


这突然降临的大段自由时光,像个陷阱,让大家的生活一下失衡。


疫情还在继续,每天新增的确诊案例还未停止。我想总得做点什么,才能来维持内心的平衡,而不至于失序。


一个在英国的武汉女孩,提醒了我,宅在家中的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件有意义的事。


女孩正在英国英格兰纽卡斯尔大学就读商务管理,疫情期间,她在英国发起了募捐。


期间遭遇了非议,谩骂和各种阻力,但她坚持下来了,募款买到了物资,协调了国际快递,一点点努力传递回家乡。


女孩今年才19岁,刚到英国一年不到,武汉才是她全部的青春记忆。


她说:我最心爱的它,病了,我怎么能视而不见。


她给武汉写了一封信,想要告诉大家,一次次登上热搜,被群嘲、谩骂的武汉协和医院、华南海鲜市场、万家宴的百步亭,曾经是那么的温情和美丽。


武汉只是病了,它一定会痊愈,带着伤痕和记忆一如既往前行。



武汉:


你还好嘛?


我生活了19年的地方。


你病了。我却回不去,但比任何时候都想念你。


想你的时候,我就把武汉地图打开。


看着那些熟悉的街道名称,随着加载一点一点出现,我总是忍不住,深夜哭泣。


#我高中的附近就是武汉协和医院#


我的高中是武汉十二中,就在协和附近,下午的课上完以后,天色是半暗的。


学生呼啦啦从校园里涌出来,整个街道一片湛蓝,那是校服染成的。


超市里、文具店里、人行道上都是捧着热干面纸碗的学生,一边说话,一边大笑,闹腾极了。


△ 我的同学们


出校门是豪大大鸡排店,旁边是一家馄饨店。


馄饨是老板现包的,5块钱一碗,就等着学生下课来了直接下锅。


一勺香油,几把葱花,汤里有新鲜煮开的紫菜虾米,盛出来是满满一整碗的馄饨。


夏天的时候这家店卖凉面,和热干面形式差不多,只是面换成凉拌。


黄瓜丝、海带丝、豆芽、花生碎、炸黄豆给足,鲜浓的香油、酱油、醋一淋,快拌,很解腻,我可以吃足一整个夏天。


出校门右转,顺着走,一整条街都是吃的。


接下来是一家东北饺子馆,他们家饺子不是重点,主要是花甲面巨鲜无比。


再往前走又是卖热干面的、卖热干面的和卖热干面的,可见热干面已经成了“你”的代言人。


△ 武汉热干面


那个时候,我只知道考察各家炸鸡店,自以为天下太平,世界美好,哪里关心过医院这种和病痛挂钩的地方。


周围的同学朋友里有立志从医救人,扬言要进军协和的,提起来,大概也是当做一个神圣的医学殿堂。


现在我打开地图就能看到,原来,从学校再往前走,沿大道右转,再左转,就是现在急缺物资的协和医院。


医院周围是排着长队进医院的感染者,还有来来回回不停歇的救护车。


那里再也不是我熟悉的热闹了,只有漫长的煎熬和等待。


我辗转联系到认识协和医生的人,他们给我发了很多朋友圈、群聊、聊天记录的截屏:


「除夕夜,医生连续八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因为身上的防护服可能就是最后一件了,大家不敢浪费。」


「他们去要物资,根本要不到……实在没有办法了,现在在用尿不湿当口罩……尿不湿啊。」


记得那晚,我坐在灯下,听完语音,手抖得几乎握不住手机,然后窝在椅子里抱着头,发了很久的呆。


#炒饭店老板的儿子是个

武大学生#


我们接着往协和的方向走吧,还有一家炒饭店。


在一条破旧的巷子里,店面简陋但炒饭不错。


很多工作了一天的务工人员去他们家,炎夏里一杯啤酒一碗炒面。


武汉人热情、豪放,吃着吃着都能聊起来。


老板娘很殷勤,有一个女儿在自家店里帮忙,小姑娘手脚特麻利。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陌生的男孩也在店里干活,就多问了几句。


原来他是店老板的儿子,大学放假后赶来帮家里干活,我问他是哪个大学的,他说是武大的。


男孩的妹妹在旁边很骄傲地补充说,我哥学习特别好,比我强的多。


在武汉,很多小孩子从小就以为,自己长大以后,会自然而然的上武大。


他们谈到自己家人的时候,都有一种骄傲又温暖,愿意为之努力的神情。


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起这家炒饭店了,当今天他们从遥远的年岁里浮现的时候,我又不敢再想起了。


就像我的很多同学、朋友们,我太熟悉这样普通的人家了,我也知道他们眼下面对怎样的困难。


方方老师的“武汉日记”里写到:


「今天的坏事是一件接着一件。一个叫柳凡的小护士,初二还在上班,没有任何防护,不幸被感染。这份感染,殃及全家:父母和弟弟,悉数病倒。她父母先行过世,昨天,她自己也去世了,只剩弟弟一人还在抢救。下午,我的医生朋友告诉我:她的弟弟,也走了。病毒将一个完满家庭所有的生命,吞噬一尽。」


我一边回忆,一边深感不安,我希望这些曾经与我擦肩而过普通人,他们也都能幸免无事。


不知道这位哥哥有没有参加武大全球校友捐赠物资的事情。


△ 武大校友捐赠


武大真的很厉害,专业的团队,迅速的反应能力,短短时间武大校友会捐赠了上千万的物资,陆续送进医院。


他们的行动激励了我,我作为一名海外学子,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华南海鲜市场往前是我的小学#


我从没想过,我再熟悉不过的华南海鲜市场,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传遍全球。


这个地方,是用来批发的,正常来讲很少有普通市民会去这里买东西。


华南海鲜市场的对面是武汉一中,是我曾经亲切又熟悉的梦校,也是撒贝宁的母校。


华南往前走是我的小学,往后走是我的初中。


我做梦都不会想到,就是这个曾经路过的普普通通的地方,现在让全世界的人都震惊。


人们都憎恨这个传说中的疫情始发地,所有的愤怒与谩骂都朝这里涌来。


疫情过后,我想它可能会消失在这个地方吧。


这样也好,看着网络上发布的出现在市场里的野味和下水道的肮脏。


我想消失了,周围就会变得干净一些了。消失了,以后路过的时候不会触景生情。消失了,人心也可以变干净一些嘛?


从华南海鲜市场左转再左转,就是武汉中心医院后湖区。


我没事常去晃,那边的馆子每一家都吃过好几次。


有一段时间上完补习课,出来以后天就黑了,到处灯火通明,我喜欢站在那,到处望。


家家户户窗口都亮着明黄色的灯,路上车水马龙,很多家庭或情侣热热闹闹地在附近溜达,商场门口一群爷爷奶奶在跳舞,觉得很有烟火气息。


这大概就是各安其位天下太平的样子吧。


现在这里也是收容患者的一个重要据点,听说里面的八个院长已经感染了一半。


李文亮医生也在这里去世了,李文亮的150多位医护同事也倒下了,连妇产科的医生也顶到一线肺炎病区。


还听说因为李文亮医生的去世,很多人因此迁怒,中止了捐赠给中心医院的物资。


我朋友的妈妈是这里的医生,我看到她在微博上努力地和不同的人辩解澄清,大概已经陷入到了没有防护用品的绝境。


直到2月14日,武汉市中心医院还在继续发布「因医院消耗量大,医院库存十分紧缺,恳请社会各界援助医用物资」的公告新闻。


我身在英国,但看到这些,每天都辗转难眠,我知道我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行。


1月22号考完试后,我开始写计划书,决定发起募捐。


△ 募捐现场



#百步亭的美食集锦我再也吃不全了#


最后说说被网友群嘲办万家宴的百步亭吧。


现在已经感染了十七栋楼的人,这里是老武汉人住的地方,邻里邻居之间的关系出了名的好,社区也非常强大。


△ 百步亭社区


那附近的小吃也是最有名的,最正宗最地道的老派热干面、水煎包、猪油煎出来的豆皮。


我甚至搜集过百步亭的美食集锦,准备一家一家去吃,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成行。


不知道这些店还能不能挨过这次疫情,重新开业;也不知道那些被感染的人,能不能挨过这次劫难。


很多人都安慰我,会好的。


我不愿意反驳,但总是固执地想,只是那么多已经死去的人,那些曾从我的世界里擦肩而过的普通人,该怎么办呢?


很多朋友告诉我一个人募捐不行,那我就开始搬救兵,我联系学联借助他们的平台帮忙募款。


学联需要我做完整方案,我赶紧联系医院了解情况。


我真的没想到疫情过去这么久,随便问哪家医院,都还在缺物资,医院的朋友们都会给我讲悲惨的故事,希望能把物资捐给他们。


我以前也不曾想过,会有比惨这件事,原来惨这件事也是可以被排序的。


我明白比起捐款,他们更需要的是物资。


但我联系国际物流快递公司,才发现可以直接寄到医院的快递公司很少,基本都是把物资转交给红十字会、慈善机构。


但我一定要直接可以寄到医院,亲自给医护人员的渠道才可以。


发起募捐的过程,寻找物资、快递运输,都遇到了各种阻碍,也遭遇了无数的误解和谩骂。我一度觉得这个世界糟糕透了。


但在后来,我遇到很多温暖的人,让我有力量坚持前行。


一个英国老奶奶,看着我的眼睛,缓慢地、温柔、真诚且悲伤的说:我看到了感染的人数,我真的非常难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