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
招商引资内卷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注意到,重庆为了减少招商同质化竞争,日前在回应“市级统筹招商引资”过程中提出:
10
亿元以上项目纳入首报首谈管理。为了帮大家更清晰了解相关情况,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整理了重庆有关该问题的回应资讯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近期,对于市人大代表有关市级统筹招商引资的建议,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答复称,将引导区县、开发开放区明确各自产业功能定位,形成全市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产业布局,减少招商同质化竞争。
招商引资是各地抓经济、强产业的有效手段,但该领域近年来也出现一些乱象。
如《半月谈》
2023
年报道提到,部分地方政府为争项目加码招商政策,互挖存量企业,“招商内卷”有抬头之势。其中滋生出的政策无效耗损、“超常规优惠”等问题,不仅加剧了地方负担,更助长部分企业“短期套利”心态,不利于高质量发展。报道分析,招商引资乱象的背后,是部分地方产业同质化、考核体系不协调等一系列深层次、系统性问题的集中体现。
民建某市网站也在
2023
年刊发一则建议称,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各地纷纷全力出击,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一时间,企业投资意愿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各地之间“内卷”程度持续放大,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抢商”的趋势,导致无序竞争。该文提到,部分地方招商时,都会不自觉的鼓励企业在相邻的区与区、镇与镇之间进行平移,实际相邻的两地,硬件条件相近、投资环境相似,营商环境差异较小,所谓的企业平移并不能真正释放出动能活力,最终不过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形成了零和博弈。
重庆市经信委此次在答复中介绍,
为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规范招商引资秩序,强化招商项目统筹,重庆研究出台了《重庆市招商引资项目首报首谈制度(试行)》,明确将总投资额
10
亿元(外资
1000
万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纳入首报首谈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赋予首报首谈权利,避免区县同质化恶性竞争。对违反有序竞争、互挖存量项目等违规情况进行约谈、通报,并在绩效考核时予以扣分,增强制度刚性约束力。市政府出台《重庆市进一步强化招商投资促进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渝府办发〔
2023
〕
65
号),明确区县招商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牵头统筹推进行业招商。优化市区招商联动机制,开展市区(县)协同招商示范基地建设。
对于下一步工作,重庆市经信委表示,
在强化招商统筹上,一是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优化调整招商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制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招商工作实效指数、制造业招商工作实效指数等关键指标,合理确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不同类别项目考评重点。二是强化招商政策统筹。系统梳理市级层面招商投资领域既有奖励扶持政策,适时研究出台推动全市招商投资工作支持政策和举措。探索制定分行业的招商政策指导标准,出台招商政策指引,划定政策支持底线,设定项目投入产出平衡年限上限,在保护区县招商积极性的同时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三是加强招商规划统筹。探索制定落实《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
2023
年)》的政策措施,不断强化按照“产业地图”进行招商引资的自觉性,确保全市项目落地“一盘棋”。
在首谈首报机制的完善方面,一是对标全市“
33618
”和“两主四特”的产业规划,引导区县、开发开放区明确各自产业功能定位,形成全市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产业布局,减少招商同质化竞争。二是进一步规范项目报备保护机制,对符合辖区产业定位的首报招商项目予以保护。同时,对报备单位不能实施的项目进行合理分流,对有争议的项目进行有效调处。三是规范招商秩序,完善招商优惠政策,引导各区县在总体框架内细化本辖区招商政策实施办法,推动区域间招商协同和有序竞争。四是指导南川区招商投促部门做好紫金矿业项目的首报首谈申报工作,用好首谈保护机制,后续有区县恶意竞争该项目,将加大调度、协调力度。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
0135
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姜国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市级统筹招商引资的建议》(第
0135
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立首报首谈机制。
为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规范招商引资秩序,强化招商项目统筹,研究出台了《重庆市招商引资项目首报首谈制度(试行)》,明确将总投资额
10
亿元(外资
1000
万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纳入首报首谈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赋予首报首谈权利,避免区县同质化恶性竞争。对违反有序竞争、互挖存量项目等违规情况进行约谈、通报,并在绩效考核时予以扣分,增强制度刚性约束力。
(二)优化协同招商机制。
市政府出台《重庆市进一步强化招商投资促进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渝府办发〔
2023
〕
65
号),明确区县招商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牵头统筹推进行业招商。优化市区招商联动机制,开展市区(县)协同招商示范基地建设,授予万州区、江津区、永川区等
8
区“示范基地”称号,联合对口区县开展产业研究、项目研判、企业对接。建立渝西地区一体化招商机制,推进渝西地区“五个一体化”招商试点,在新加坡举办渝西地区一体化推介会,组织开展渝西地区一体化招商产业沙龙(电摩专场),探索推动渝西地区招商引资实现产业布局、项目招引、招商政策、信息共享、组织保障一体化。
(三)加强重大项目调度服务。
健全重大招商项目推进工作体系和分层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市级有关部门、工作专班行业引导和要素保障职能职责,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的痛点、难点等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实施重大项目全周期管理,入库管理智博会和西洽会集中签约项目、赛马榜招大引强和招新引优上榜项目,建立
1
对
1
重大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定期跟踪监测签约项目进展,明确项目关键环节和计划时间表。
一是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优化调整招商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制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招商工作实效指数、制造业招商工作实效指数等关键指标,合理确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不同类别项目考评重点。
二是强化招商政策统筹。
系统梳理市级层面招商投资领域既有奖励扶持政策,适时研究出台推动全市招商投资工作支持政策和举措。探索制定分行业的招商政策指导标准,出台招商政策指引,划定政策支持底线,设定项目投入产出平衡年限上限,在保护区县招商积极性的同时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
三是加强招商规划统筹。
探索制定落实《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
2023
年)》的政策措施,不断强化按照“产业地图”进行招商引资的自觉性,确保全市项目落地“一盘棋”。
一是对标全市“
33618
”和“两主四特”的产业规划,
引导区县、开发开放区明确各自产业功能定位,形成全市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产业布局,减少招商同质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