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滨海宝安、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光明
原标题:信息量极大!黄敏书记接受采访谈宝安发展目标
6月12日的深圳特区报头版
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
《宝安区委书记:勇当深圳建设“先行区”的排头兵》
日前区委书记黄敏接受深圳特区报访谈
访谈中书记“透露”了很多重要信息
关系咱们的
实体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创新驱动......
信息量极大
宝安人一定要看完
连日来,宝安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宝安区委书记黄敏表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珠三角地区必须以全球视野,对标先进国家和地区,努力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市委明确提出,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要以特别的担当精神、特别的实干业绩,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宝安作为深圳的经济大区,有基础、有条件、有义务,在深圳建设“先行区”中勇当排头兵,不断开创宝安建设新局面。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参加深圳代表团审议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时提出,深圳要勇当“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尖兵,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这一定位充分体现了深圳的使命和担当,完全符合深圳的地位和实际。
黄敏表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党代会精神以及市委要求,既是宝安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更是宝安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宝安要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到中央、省、市的大局中谋划,对标上级的部署要求,立足宝安的区位优势、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勇当深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排头兵。”黄敏说。
大空港新城意象图
黄敏说,宝安要以国际空港和机场东空铁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结合深中通道等战略要素,把大空港地区建设成为深圳辐射珠三角的战略制高点;以“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滨海文化公园、航天科技主题公园和一批超级企业总部落户为突破,在粤港澳大湾区里找到宝安的位置,打造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节点枢纽。
谈及当前的主要任务,黄敏则表示,要抓改革、抓安全、保稳定促发展;全力完成“9·800·669”指标任务;强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及绿化提升,认真做好文明指数测评迎检工作,努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全力冲刺,确保上半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干在前列。
新时期,深圳提出要坚持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切实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宝安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黄敏表示,要直面问题、补齐短板,省党代会报告指出了广东存在的8个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都非常符合宝安实际,宝安区一定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面朝大海,得宝而安”——宝安人才安居政策介绍会暨宝安区2016年紧缺人才引进“1000工程”首批新引进人员“交钥匙仪式”主题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改革的部署,宝安聚焦人才安居、好企业大项目落地、土地空间约束重点推进三大改革。针对人才安居问题,宝安区以工作20年的人才能够拥有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为目标,实施“20·80人才安居”工程;针对好企业大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大力推进“以容积率换公配、换产业空间”的“臻鼎模式”;针对土地空间约束的问题,以全至科技园为试点探索“工业上楼”模式,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可提升4倍以上。
全至科技园
省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深圳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和动力的城市,宝安目前也致力于打造深圳的创新主力区。
石岩湖国际院士村规划图
黄敏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以宝安107创新带为抓手,尽快制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宝安片区)综合规划并抓紧组织实施。目前,宝安正在全力打造石岩湖国际院士村,整团队引进诺奖得主和院士科学家,探索国际科技思创、孵化、转化、产业合作融合的新路径。在创新体系建设上,宝安抓紧完善科技研发体系、创新载体体系、成果转化体系、人才集聚体系、政策引导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在创新政策上,宝安创新、企业、人才“三大政策”三箭齐发,集中释放一批红利,为实现再发展、再跨越、再腾飞注入新动力。
市委根据省党代会精神,提出要大力夯实产业基础,严守工业用地红线,严防土地空心化、地产化,特别要加大工业用地供给,确保工业经济在GDP中的合理比重,坚决避免脱实向虚。
黄敏表示,宝安一直把产业作为立区之本,并将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黄敏表示,宝安虽然土地资源约束突出,但是产业空间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将通过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和空间利用率,用几年的时间把产业空间从5300万平方米拓展到1.2亿平方米。目前,宝安划定了75平方公里工业控制线,正加快“两区两城”规划建设,千方百计守住产业发展空间。
宝安区出台实施“深圳质量宝安智造”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囊括建设3个诺奖实验室,培育3家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等3大智能制造技术改造,推进激光+、卫星+等10大领域建设,并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年度安排、责任单位、责任人,全力打造深圳智能制造第一区,确保“中国制造2025”在宝安落地生根。
▲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深圳宝安大族激光车间调研,寄语宝安保障“中国制造2025”安全启航。(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光明新区有天时和地利!
广东将借鉴美国128号公路创新廊道的经验
以广深沿线为主轴整合创新资源
打造科技创新走廊
为全省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深圳市重要的经济走廊和战略拓展区,深圳光明新区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光明新区一边连接着深圳科技创新强区南山区,可主动承接南山区辐射和创新外溢效应;一边连接着承载东莞高端制造的松山湖,可探索“总部+基地”合作模式,引导新区制造业总部企业在东莞布局生产基地。
新区对外交通便利,龙大、南光高速,地铁6号线、13号线纵贯南北,在建的外环高速横贯东西。依托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城站,光明新区9分钟可达深圳北、19分钟可达福田、25分钟可达广州,构筑了舒适的“半小时都市生活圈”。
小编今天就来和大伙儿具体说一说在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过程中,新区又将如何去做~~
既然要“借鉴美国128号公路创新廊道的经验”,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条路呢?
美国128号公路是一条长108公里的高速公路,环波士顿市外缘绕行,公路两旁布局着电子、宇航、国防、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各类公司和工厂,已发展成与硅谷齐名的美国微电子技术中心,被称为“美国的技术公路”。
作为“老波士顿人”的目前正在光明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的海归博士林海晖,对于128公路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之间的关系这样说:
美国128号公路创新廊道的成功秘诀在于其背后拥有强大的智力支撑。“128号公路”囊括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其为波士顿高技术工业区提供了大量高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和高级技术人员。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要成功复制128号公路创新廊道,高等院校的布局不可或缺。
2015年12月,中山大学·深圳正式落地光明新区,将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建设校区。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落地,将全面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推动一批标志性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产生一批具备广泛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在校区周边地区联合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
通过联合共建科技园、研究院、公共技术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等模式,促进中山大学在光明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光明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概念提出的缘起”,来自光明新区的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佘振定这样认为: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有南山区深圳湾创新总部基地、南山区大沙河创新走廊、光明凤凰城、东莞松山湖、广州科技城等,把这些关键节点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是非常壮观的,其未来更是不可限量。
近年来,光明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六成。新区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企业达到3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26家。
光明新区要抢抓“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机遇,关键要构建创新生态体系,配套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不仅要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更要留得住创新创业人才。
△在距离光明城高铁站5分钟车程内,光明新区布局了一个重要的创新载体——光明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
目前,光明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已引进了34个创业项目,其中有7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4名“孔雀人才”。
光明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内可谓卧虎藏龙,不少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掌握了领先全球的关键技术,成为细分行业的“小巨人”和“隐形冠军”。
截至目前,光明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0家。新组建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3个,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达48个。新区共有智能制造、智慧时间等9个众创空间,入驻项目116个,总面积接近1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2700万元。诸多创新优质要素的集聚为下一步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要对标美国128号公路创新廊道,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的风向标,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广深沿线产业必须转型升级,吸引价值链高端产业集聚。
为切实加速新区产业转型升级,新区积极开展旧工业区综合提升试点工作,成立协调推进小组。
结合市旧工业区改造升级相关操作指引,新区通过认真梳理新区扶持社区发展专项资金、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政策,同时结合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综合整治的政策,为新区开展旧工业区综合提升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新区积极学习龙岗、宝安等兄弟区有关综合提升工作的经验和方法,组织相关部门赴沙井街道专题调研旧工业区(创鑫激光工业园和全至科技创新园)综合提升相关工作。
新区制定印发了《光明新区旧工业区综合提升试点工作方案》和《光明新区关于支持旧工业区综合提升试点的若干措施》,对综合提升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任务分工、政策资金扶持等内容予以明确,为新区旧工业区综合提升试点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开展意向改造主体对接工作。光明新区经济服务局与具有园区改造运营经验且产业符合新区定位的改造主体进行了接洽,分批次组织了中城新产业、赛格、恒顺合鑫等企业赴试点项目进行实地对接,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确保引进优质企业开展改造、运营工作。
欢迎关注深圳淘房志姊妹号深圳壹地产,挖掘深圳楼市机会,分享粤港澳大湾区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