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成为会员
超过17万人在听
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一个国家只有进入中产消费时代,拥有了一群“消费自信”的新中产阶级,它的本土品牌才能真正崛起。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有一部北欧电影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里面的一个情节,很触动小巴
这个叫欧维的瑞典老头一生爱车
换了一辆又一辆,都是瑞典的萨博
他对这个品牌有多忠诚呢?
朋友开其他国家的车,两人因此绝交
欧洲很多国家,都有这样一群“欧维”
把法国的雷诺,意大利的菲亚特
推上本土销量冠军的宝座
你可以说他们不理性、孩子气
但这种莫名的固执也莫名地迷人
而汽车只是一个缩影
欧盟做过一项调查,在英法德
最受欢迎的15个品牌大多来自本国
但你知道,这种“消费自信”少见于中国
我们或显或隐地认为中国品牌低人一等
而对其产生品牌忠诚更像是没见过世面
外国货倒是值得青睐
1990年代,我们刚从苦日子里走出来
看重产品品质,推崇德国、日本的家电
2000年后,我们开始追逐最新潮流
强调科技元素,偏爱美国的消费电子产品
2010年以来,我们构建着生活方式
在意格调与审美,钟意欧洲的时尚品牌
这种自我贬损的情绪
有时来自实力差距,有时来自媚外的心
在那种环境下,中国品牌只能去满足低端消费
很难再有大作为
所幸,随着新中产阶层逐渐壮大
中国开始涌现出自己的“欧维”
他们更有消费力,消费时也更自信
他们要求更个性、更具本土基因的产品
在这种召唤下,中国品牌强势崛起
在本土文化意识开始觉醒之时
国外也冒出了另一种声音:
“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原来我一直用的这个牌子是中国的!”
不少国货,已赢得了这样的世界美誉:
在快消领域
老国货依靠多年传承的配方或工艺
在国外圈了不少粉
例如食品类的老干妈,酒类的茅台
个护类的云南白药、念慈菴、马应龙等
都被国外网友评价:
令人销魂,欲罢不能
去年,海尔以10.3%的份额
第8次蝉联全球大型白色家电市场第一
而格力,则以23.1%的份额
位列全球空调市场头把交椅
同时,中企的国际玩法也变得多样
除了拼制造实力,还在收购外企
海尔收购了三洋和GE的家电业务
美的收购东芝白电业务和德国库卡
市场统治力一步步扩张
2016年,全球手机销量榜前五名
依次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vivo
除了看排名,也关注下最后一列的增长率
你觉得这成绩是靠中国市场撑起来的?
那我们来数数
欧洲市场,华为是第三大手机品牌
美国市场,中兴、TCL分列第四、第五
拉美市场,TCL是第二大手机品牌
印度,小米、vivo、OPPO、联想位列二三四五
东南亚,OPPO第二,华为第四
非洲市场,有一个出货量5000万级的TECNO
常被当作德国品牌,其实来自深圳
不仅是手机,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大疆占据了全球80%左右的市场份额
甚至全球无人机十强企业,中国占据了五席
在这一领域,中国品牌统治到什么地步呢?
美国的同行被逼到
要么放弃硬件只做软件
要么和军方合作,开垦中国禁入的领域
唯一让人不爽的是
大疆在国外常常被当作是日本品牌
因为在西方市场的固有认知里
“日本品牌代表着亚洲制造的最高水平”
改变这一刻板印象,相信不用太久
中国品牌的崛起
来自需求端的召唤和供给端的发力
缺一不可
毕竟,没有品牌是不死的
瑞典人钟爱萨博汽车,但它还是破产了
再多的怀念也挽救不了
同样,国货若只强调“情怀”和“良心”
早晚会被扫进历史陈堆
只有自我革命的品牌才有未来
飞跃运动鞋,经过法国人的设计包装
在欧洲市场迅速风靡
凤凰自行车,与ofo战略合作
将向海外投放了100万辆单车
这些老品牌一度走到市场边缘
如今却再度焕发新生
在这过程中,互联网的力量不可小觑
许多老品牌借电商之势再度崛起
例如前段时间刷屏的百雀羚
例如端午节发往各地的老字号粽子
如今的中国品牌,正在世界大放异彩
但它们更希望有你勇敢说爱
6月6日,京东举办中国品牌盛典,并在台北西门町的大屏上,点亮了一个巨大的“中”字。
京东作为中国收入规模最大的零售商,为台湾品牌走进大陆市场搭建了良好平台,从而使其被更多大陆消费者所熟知。这为海峡两岸的品牌传递,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此次,京东联手百大中国品牌共同发声,使得海峡两岸共同感受到中国品牌崛起的力量,以合力姿态唱响了中国品牌全球崛起的最强音。
点击下图▼参与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