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马林斯基剧院成功首演后,剧小院与全体演职人员回到莫斯科。
莫斯科当地时间9月14日至15日晚,我们的“中俄友谊文化之旅”从莫斯科站启程。
在雄伟的俄罗斯军队中央模范剧院,国家大剧院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同台携手,精彩演绎两台主题为“你好,俄罗斯!”的歌剧音乐会。
在莫斯科街头,剧小院看到了音乐会演出广告牌
14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执棒马林斯基交响乐团
,“俄范儿”十足地演绎了《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同时,享誉世界的华人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元老级”艺术家、“俄罗斯功勋演员”瓦吉姆•阿南耶夫,男中音歌唱家马克西姆•马克拉科夫以及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深情唱响《托斯卡》《微笑王国》《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纳布科》等歌剧的经典选段。
虽然马林斯基剧院、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都是国家大剧院的“老朋友”,但三家机构一起同台,借音乐的语言,表达深情厚谊,还是首次。
音乐会下半场,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与中国艺术家再一次携手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将剧中精彩选段献给莫斯科观众 。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中,全体艺术家为观众返场《我和我的祖国》以及《喀秋莎》,将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
俄联邦议会主席瓦莲金娜·马特维延科早在今年7月访问中国,参观国家大剧院时,就曾观看过这部歌剧片段,并表达一定会出席我们莫斯科的音乐会。果然!马议长出现在莫斯科首场演出现场,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的陪同下,观看了音乐会演出,为我们喝彩!
马特维延科议长:“这部中国歌剧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歌剧反映了战争历史,舞台规模宏大、布景优美。这样的历史文化将从剧院传播到当代年轻人中。我们的大剧院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国家大剧院还很年轻,正在积极地充实着人民的文化生活。
李辉大使:“俄罗斯是文化大国,我们用俄罗斯非常有意义的题材,演出俄罗斯人民喜欢的剧目,表现出我们对于深化两国文化领域合作的积极态度。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增加、深化,必将为增进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加强两国战略协作,奠定深厚的人文基础、社会基础。”
15日晚,《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歌剧音乐会成功举行,
莫斯科观众更为全景式地领略到了这部歌剧的音乐魅力。
俄中友协副主席库尔科娃:“没有词汇可以概括我今天的感受。高超、专业的艺术作品讲述了我们共同的历史。歌剧的旋律非常优美,指挥令人惊叹、男女主角、合唱团都很棒,演出堪称完美。中国国家大剧院家喻户晓,我希望它能到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去演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
从演出前的期待与好奇,到演出后成为歌剧“黎明”粉,剧小院切身感受到“中国原创”在俄罗斯掀起的“热潮”。
中国乐迷的“姐夫”、指挥大师捷杰耶夫在观看歌剧后说:“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我的中国同行们创作出如此充满力量的作品”。
塔斯社、俄罗斯电视一台、全俄广播电视文化频道等俄罗斯主流媒体,都投来关注的目光。每次演出前,总有大量的媒体前来采访。
全俄广播电视文化频道在报道中称:“歌剧制作精美、风格独特,主创们力求通过此作品表达对俄罗斯历史及其文化的敬意”。
无论是从封锁列宁格勒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人,还是在课本里读过这一故事的年轻观众,歌剧中饱含情感的美妙音乐,富有俄罗斯质感的舞台呈现,触动了俄罗斯观众对于历史的难忘回忆。
观众叶甫格尼说:“这部歌剧的音乐非常好听,作曲家将俄罗斯音乐与中国音乐完美融合,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观众阿琳娜表示:“我第一次见到如此震撼的舞台,逼真的战斗场面、栩栩如生的白桦树,能通过大型舞台布景表现俄罗斯自然风景、俄罗斯人的内心世界,让我很惊叹!”
俄罗斯观众也纷纷为中国艺术家点赞,观众柳德米拉说:“中国演员们的声音如此动听,这是我以前从未听过的。指挥家与合唱团的表现让我出乎意料,他们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