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橙旅游
品橙旅游——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海内外旅游咨询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文旅  ·  梅州点燃“非遗版”春节文旅消费热潮 ·  2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雪后丹霞:半山素裹半山霓 ·  4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雪后丹霞:半山素裹半山霓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橙旅游

中国旅游日:筚路蓝缕 诗篇写不尽的远方镜像

品橙旅游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5-19 12:00

正文


【品橙旅游】今天,朋友圈被“中国旅游日”刷屏。有人借机游山玩水,卖萌抒情以畅胸臆;有人忙于各种活动,拍人自拍刷存在感;也有不少业内大佬慷慨陈词,瞻行业之远,虑当下之忧。


如果回头去看看,这个节日诞生以来的成长,审视人类追慕的旅行内核,大概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前世:一个行业的核心价值观


1999年,浙江宁海人麻绍勤就产生了设立“中国旅游日”的想法。当时,他任宁海县旅游局副局长,那年9月,在宁波参加“世界旅游日”分会场活动时,他突然想,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自己的旅游日呢?


在他之前,并不是没人有这样的想法。


1979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就确定每年的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在全球各地分别庆祝。1983年,中国成为世界旅游组织的成员。1985年,中国确定每年都有一个省市自治区作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从那时起,就陆续有旅游业界人士开始讨论,是否可以设立“中国旅游日”。1987年,当时业内较为知名的《旅游天地》杂志上,还有文章明确提出设立“中国旅游节”的设想。


但麻绍勤是个行动派。有了想法,他就明确向国家旅游局提出了这个建议。在他看来,他的提议也是有理有据、有根有源的,因为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开篇的出发点就是宁海。


2000年11月,宁海县高调发布《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宣言》,直接倡议将《徐霞客游记》开篇的5月19日设立为“中国旅游日”。


国家旅游局对这一提议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2000年,国家旅游局曾专门派出考察小组前往宁海进行探访。



所有的努力,就此开始。


一个节日,为何值得如此大张旗鼓、一搏十年?现在回想,这里面不仅是一个节日的事,而是潜藏着旅游行业一直以来身份认知的焦虑。


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是作为外交事业的延伸补充来进行定位的,承担的是民间外事接待的功能,不具备现代产业的特征。那时候,国家发展旅游业的重点是尽快补充外汇短缺,充分利用国内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入境旅客。因此,不同于西方旅游业往往从国内游开始,我国的旅游业是从发展入境游开始的。


将旅游业真正视为一个独立产业的观念,萌芽于80年代初。1981年,国务院第一次组织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把旅游业定位为“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形成。1995年,双休日制度开始实行,旅游人数显著提高。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取得了独立身份的旅游业,需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以凝聚人心、树立旗帜,更好更快地求发展。这种价值观需要一个明确的载体,给人留下明白且深刻的印象,获得全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中国旅游日”,就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载体。它不仅是一个行业自发倡导的节日,更是一面标明旅游业自身身份的旗帜,大喊着“我来了”呼啸奔驰,让所有人不得不瞩目它的存在。


诞生:十年论争 争的是什么


提出“中国旅游日”的明确倡导后,宁海趁热打铁,从2002年开始举办“中国徐霞客开游节”。


浙江省旅游局也开始发力,并联合周边的安徽、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区开办徐霞客旅游带合作峰会,扩大宣传阵势,共同呼吁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2008年,浙江省旅游局还曾就此问题专门汇报国家旅游局。


但在此过程中,另一个跟徐霞客有关的地方也站了出来,这就是江苏江阴。江阴是徐霞客的故乡,看到宁海那么卖力地宣传徐霞客,江阴也不甘示弱。从2006年起,江阴开始举办“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并邀请全国近40家徐霞客当年走过的城市及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共同缔结了“中国旅游霞客联盟”。


更重要的是,江阴方面考证认为,徐霞客首次出游是在1607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即那一年的3月29日。如果要设“中国旅游日”,就应该设在3月29日这一天。


两地之争,把“中国旅游日”的日期之争摆在了台面上。


2008年6月16日,国家旅游局在北京专门召开“中国旅游日”论证会。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设立“中国旅游日”的要求。


2009年12月4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了设立“中国旅游日”的相关工作。其中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在全国征集“中国旅游日”的日期方案。



有数据显示,征集过程中,共收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11份,各级党政机关和个人来函150余份,通过网络公开征集有效选票91.8万张。


日期的方案则五花八门。除了3月29日和5月19日之外,还有“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民间有踏青游春的传统;6月6日或6月16日,理由是谐音“遛遛”或“遛一遛”;邓小平发表关于旅游业重要讲话的7月15日;还有人认为干脆跟“世界旅游日”同一天,或与清明、“五一”、“十一”等法定节假日相邻的周末的一天,这样便于大家出去游玩休闲。


不过,争得最厉害的,也是最有竞争力的,还是3月29日和5月19日。


事实上,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节日放在哪一天都无所谓,日期之争背后,无疑是两个地方对抢占“旅游日”营销高地的舆论利益之争。


如果自己呼吁的日期当选,当地就能以“中国旅游日发源地”的名头自居,这自然是一块金字招牌。因此,日期的博弈背后,是两地旅游营销的无形硝烟。


不过,从积极的方面看,这种争论也引起更多人对“中国旅游日”的关注,使这个节日在诞生之前就赚足了眼球、赚饱了人气。


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42号文正式批复,同意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12日,国家旅游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成长:8岁 她还是个孩子


“中国旅游日”设立之后,首先引起广泛关注的是这一天是否放假。虽然网友和景区都饱含期待,但这一天还是被定位为非法定节假日,不放假,是作为全国性的旅游活动日、宣传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