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爱情与婚姻的和谐之道时,人们常问:“是什么塑造了一段关系的深度?”
有人回答说:观察他们处置分歧的方式便能略知端倪。
有些伴侣在争执过后关系愈发紧密,而有些却在争吵中逐渐疏离。
这其中的差异,就在于他们是否懂得如何正确地表达分歧。
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曾提出:
破坏一段关系的,并非争执本身,而是争执的方式。
1、
不怕争执,应警惕有效沟通
我们不应害怕争执,而应警惕的是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亲密关系中,难免会有摩擦。
许多人认为争执会伤害感情,因此总是试图避免。
然而,真正应该警惕的是害怕争执或不知道如何正确争执的态度。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许多感情的破裂,源于一方不问,另一方不说。”
这背后反映的,正是
沟通的缺失或对矛盾的回避
。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男士告诉女士:“我今天面试的地点就在你附近。”
到了中午,女士邀请男士共进午餐,男士却回答:“我已经和朋友在吃了。”
女士立刻感到不悦,因为在她看来,男士应该和她一起吃饭,但他选择了别人。
但她没有表达自己的不满,只是简单地回复了一个“好”,然后独自生闷气。
接下来的几天,她选择了沉默,而男士对此一无所知。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对方应该理解我们,所以我们选择沉默。
当发现对方情绪有变时,我们也选择了不问。
两人之间的隔阂,就在这种回避沟通的沉默中逐渐加深,将彼此推得越来越远。
消极的回避永远无法解决问题。
学会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分歧,共同面对情感中的冲突,寻找解决之道才是关键。
2、
学会明确自己的需求,专注于问题本身
若要学会争执,首先需要明晰争执的根源。
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往往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比如:马桶盖未盖、衣物随意放置……
原本只需一句解释和安慰,双方就能和解。
但许多人却无意中将这些小事上升到一个高度,让小问题演变成大冲突。
例如,关于衣物随意放置的问题,原本只是想说“请不要随意放置衣物”这件事。
但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
“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已经说过多少次了,你还这样做。”
直接将矛盾从“随意放置衣物的行为不对”转移到了“你这个人有问题”上。
即使对方真的做错了,也会因为你的这句话而感到不快,矛盾瞬间加剧。
专注于问题本身,就是只针对这个问题来寻找解决方案,不要把焦点从事件转移到人身上,也不要翻旧账。
可以直接提出解决方案、表达自己的期望:“我买了一个衣物收纳篮,以后我们的衣物都放在里面,请不要随意放置。”
争执的过程,是揭示彼此需求的过程。
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去理解对方的需求,尽力满足对方的需求,真正解决问题,那么两个人的心灵就会越来越接近。
3、
争执中,忌讳情绪失控
心理学上有一个“情绪与问题”的比例原则,说的是:
伴侣争执时,90%是情绪,而10%是问题。
争执中最忌讳的是情绪失控。
当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辞和行为。
很多时候,正是一些不该说出口的话:
“我真是瞎了眼才和你在一起”、“你和你家人一样让人讨厌”、“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离开你了”……
有些夫妻在争执中,甚至会动手,将争执升级为暴力行为。
这些言辞或行为,只会加剧矛盾,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
双方在一起时,可以对争执设定一些规则,给彼此划定一个界限。
比如“无论争执多么激烈,都不要提到分手或离婚”、“无论争执多么激烈,都不要进行侮辱或人身攻击”等。
只要双方的情绪或行为接近这个界限,对方或自己立即提醒对方注意界限。
这个界限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自己能够接受的底线。
比如出轨、家暴等行为,你需要深刻思考一下,如果这些“底线”问题持续出现,你是否还能和对方继续生活。
如果不能容忍,就要学会及时止损。
4、
“设定界限”地争执
在亲密关系中,学会 “设定界限” 地争执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
当双方陷入争论的漩涡时,清晰的界限就如同坚固的灯塔,指引着他们不至于迷失在情绪的暴风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