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考察时间在2017年10月
花塔大约是辽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佛塔形式,在塔身上没有密檐,而是修建巨大而华丽的塔顶,塔顶周围遍开小龛,如同盛开的花丛,因此得名。花塔分辽、宋两种类型,主要存在于辽宋金时期,此后便很少见了。现存的辽代花塔十分稀少,北京房山万佛堂村的花塔就是为数不多的辽代花塔之一。此塔上的浮雕极为精彩,有大量伎乐天形象,内容可谓五花八门,让人瞠目结舌,在辽塔中可谓奇葩一朵。现存高度22米,平面八边形。据说原来应该高30米。90年代修复过。
关于其建造年代,并无记载。塔身上有“咸雍六年”题记,“咸雍”为辽道宗年号,即公元1070年。那么此塔的建造年代应早于这一年。
此塔在房山万佛堂村内,很显眼。若要去,从地图上找到东万路和房东路交汇处,向西北延房东路走不远,路边有一个清水泉牌楼,牌楼对面有一条路进入万佛堂村,进去不远就可以看见这座花塔了。如果开车,可以直接开到塔下。坐标东经115度58分52秒,北纬39度47分22秒。
花塔就在村子中一处山崖上,挨着居民楼,已经融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了。塔前有一片空地,当地的居民在这里晾衣服、晒豆子。可能是塔顶遍布的龛很合鸟的意,周围总是聚集着成群的飞鸟。
花塔的塔基部分做了认真的仿木结构。台基上是两层束腰,上层细、下层粗,束腰上每面均开两个壼门。下层束腰损毁比较严重,但还可以看到,壼门内雕伏狮,角柱两旁也有浮雕,不易辨认了。壼门之间蜀柱的部分很有意思,柱上有卢枓,但是没有柱体,而是被浮雕代替。似乎是两块对称的花卉浮雕,现在大多不存,但是东面尚存其中的左侧一半,是横着的植物纹样,饱满流畅;南面尚存右侧一半,严重风化,内容不易辨认。有点怀疑会不会是修复时拼错了?
间隔一周覆莲纹后,是第二层束腰。第二层束腰保存状况好很多。角柱为跪姿力士,中间蜀柱做成瘿项,浮雕花卉或异兽,蜀柱上下均有莲华,和角柱共同支撑仿木阑额。壼门内雕伎乐天演奏乐器,壼门两侧浮雕人物,似乎作舞蹈状,也有雕植物。
阑额上为承托塔身平坐的斗栱,每面转角铺作两朵、柱头铺作一朵,都是双抄。两处拱眼壁也有雕刻,有神兽,背上驮卢枓,也有花卉上承卢枓,卢枓承接两朵小斗栱,为单抄,稍微藏在后面。
再上为平坐和钩阑,钩阑上也有浮雕。华版上是万字、钩片等纹样,瘿项之间雕花卉、飞天、瑞兽等。再上为莲花座,莲座上为塔身。
塔身四正面雕圆拱券假门,只有南面是真门。四隅面雕假窗。门两侧有武将,窗下也有各种题材雕刻,门窗再上为佛、菩萨等各种组合的高浮雕,内容丰富多变,水平也属上乘。再上接阑额和普拍枋,再上为承托塔顶平坐的斗栱,每面转角铺作两朵,补间铺作一朵,均为双抄。拱眼壁有浮雕伎乐天。泥道栱、瓜子栱、令栱的长度大致相等,有人据此判断花塔应为清宁三年后所建。但是房山地区的塔受宋地影响较多,因此我认为也不可靠。
钩阑再上面就是硕大的塔顶,几乎占了花塔一半的高度。塔顶底层是两层仿木楼阁结构,第一层变八面为十六面,与塔身对应的面上雕格栅门。第二层雕窗,共十六面窗。再上为七层佛龛,第一至第六层每层十六个龛,层层缩小,上下交错对应,第七层再变回八个龛。每层龛之间的夹层又雕狮、象等伏于龛下,共一百零四个龛和伏兽。
原塔刹已毁,
顶部为八边形莲座,然后叠涩收进,再加一个半球体结束,就是现在的样子。
以下为图片部分,花塔的浮雕很精彩,但部分读者可能感到有些冗长,各位酌情观看吧。
由于地形原因,部分角度拍摄不利,请谅解。
塔南侧,即塔的正面,也是塔身上唯一真门
南塔基
南侧塔基第一层束腰,可以看到香炉右边石板是现存的唯二两处浮雕之一
南面第二层束腰右壼门,以及瘿项式蜀柱
南侧塔基第二层束腰左壼门
南侧塔基平坐斗栱的右拱眼壁浮雕,雕花卉
南侧塔基平坐斗栱的左拱眼壁浮雕,雕神兽,背上莲花座承托卢枓
南侧塔身钩阑右边两柱空隙处雕双龙,双龙间原有一柱,已经脱落
南侧塔身钩阑左边两柱空隙处雕两兽,可以看到两兽是共对一柱的。但是此处浮雕由两块石板拼成,柱被分成左右两部分,各与兽在同一块石板上,不会单独脱落,这与旁边双龙浮雕的情况有所不同,不知原因,有可能是不同时期修复的结果。
塔身南侧
南塔身正门,两侧上下分布四个浮雕人物。下层为两武士,上层两菩萨
南侧塔身门拱券及其上方浮雕。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拱券上内容丰富,可以辨认的是最上方有一对迦陵频伽,靠下的地方有一对伎乐天,还有其他一些装饰。拱券上方四天人围绕一菩萨,天人手中物品遗失,似乎也是乐器。再上方的拱眼壁也有天人演奏。
塔西南面
西南塔基,第一层束腰浮雕已经损毁
西南塔基第二层束腰
西南塔基平坐斗栱右拱眼壁,雕花卉
西南塔基平坐斗栱左拱眼壁,雕兽面
钩阑上已经没有浮雕,现在是混凝土修复的平面
西南塔身,雕直棂窗
窗上的浮雕,似乎是文殊菩萨,坐骑是狮子。身后有一人动作夸张,在拉狮子尾巴?
塔西侧
西侧塔基
西塔基第二层束腰中间蜀柱,两侧武士和花卉
还可以看到大胡子
西塔基第二层束腰右壼门
右壼门右侧的武士
西塔基第二层束腰左壼门,旁边的花卉浮雕好像都是新的
西塔基平坐斗栱的右拱眼壁
左拱眼壁,同样是花卉和兽面
西塔身砖雕假门
门右武士
左武士
门上浮雕,拱券雕双龙戏珠?这本不是佛教题材。
拱券右上方浮雕,似乎是降龙罗汉
拱券左上方浮雕,没有对应的伏虎罗汉,不知是何
再看一下局部
西北塔身
西北塔基第二层束腰右壼门
左壼门
平坐斗栱的右拱眼壁
左拱眼壁
窗上的浮雕,有点像西游记,但是却是白马先行,悟空殿后。棍子上好像挂了两条鱼?还有点像甲鱼。。。
塔北面
北塔基
北塔基第一层束腰右壼门
左壼门
第二层束腰右壼门
左壼门
平坐斗栱右拱眼壁,这一面的两处拱眼壁都雕刻跪坐力士,背后有植物装饰
左拱眼壁
北塔身钩阑右侧浮雕
左浮雕,都雕刻丰腴的花卉,承托一个卢枓。
北面塔身的门雕刻妇人启门,可惜损毁较严重
门右武士
门左武士
门上方的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上方又加两小佛,菩萨手托莲花座,座上现在是空的。
可以看到泥道栱、瓜子栱、令栱的长度关系。这三道栱在五代和辽早期是泥道栱最长,令栱最短,后来变为等长,再后来变为泥道栱最短,令栱最长。此一变化的分界线大约为建于清宁三年的辽宁锦州大广济寺塔。因此有人认为花塔建造时间应该是清宁三年至咸雍六年。但是这一变化是由北宋传入,此地时常辽宋交替持有,因此会更早接触宋风,那么其建造时间也可能早于清宁三年。
塔东北面
东北塔基
第一层束腰右壼门
这是东北-北面最下层角柱,浮雕没认清是啥
第二层束腰右壼门
左壼门
第二层东北-北面角柱,雕跪坐力士
平坐斗栱右拱眼壁
左拱眼壁
转角铺作,可以看到还有木构件残留,此塔上还有几处斗栱残留有木构件
塔身钩阑右浮雕
左浮雕
东北塔身
塔身窗户的左下方有一浮雕,背景雕水纹,有一人跪在船上。右边似乎是菩萨,左手拿一篮,飘于身后,如果是观音菩萨,那脚下圆圆的可能是蛤蜊。内容可能源于普门品。
窗上浮雕,主尊不知是什么,右边的人胳膊上还咬着两只兽。